基于大阅读背景的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2020-10-26吴雪玉
吴雪玉
摘 要:阅读是小学阶段学生的重要认知过程,也是他们获取新知的有益途径。阅读能够开发智力,对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如何在“大阅读”背景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大阅读背景下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探究与阐述。
关键词:大阅读;小学;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058-02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特征。小学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审美能力、语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阅读,正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各学校都开始构建大阅读课程体系,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指导来洗涤学生的心灵,提高阅读品质,改变传统的阅读窘境,让阅读课程体系回归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而整本书阅读指导,也要基于大阅读背景,创新指导方法和指导策略,为学生各项能力的培育奠定基础。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意义
通过整本书阅读指导,能够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具广度和深度。首先,整本书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从整体上阅读有思想性、艺术性的资料,丰富的资料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便于学生主动来学习、模仿,最终实现创造性应用,久而久之,自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次,整本书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能够快速从书籍中提取主要信息和知识内容,再经过头脑加工,挖掘出其中的故事情节,剖析本质,对人物性格、命运进行分析,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再次,整本书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整本书中有较为完整的文化信息,在阅读时,学生自然会受到其的影响,阅读量越大,受到的影响就越深刻。体验、吸收和感悟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品位、审美情趣的过程。
二、大阅读背景下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常见问题
(一)功利性严重
纵观当前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功利化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分数来阅读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阅读必考的书目,只希望自己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能够得到教师、家长的夸奖。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取好的成绩,只是单一地要求学生阅读学校规定的书目,给学生划定阅读的范围,这也使得阅读活动趋于功利化。
(二)阅读受网络影响
相较于纸质阅读,小学生更加喜欢电子阅读,平时在家中写完作业,他们常常会拿起手机,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这种阅读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学生沉迷于电子阅读,受到文化快餐的影响,阅读的重点往往为娱乐新闻、贴吧、朋友圈之类,渐渐地,也就不愿意阅读整本书了。
(三)阅读方法不当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更倾向采用精读法、朗读法来阅读,但采用这些方式读起来会非常累,而且仅仅关注阅读形式,忽视了书中的重要片段。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整本书阅读。实际上,科学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应该是精读法和略读法的结合,即学生对精彩片段内容进行精读,或者对全书的重点章节作出精读,对相对次要的内容则选择略读。
三、基于大阅读背景的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从大阅读的目的来看,整本书阅读的宗旨是给学生打好基础,培养精神底蕴,让阅读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喜欢阅读、学会阅读,能够在书香的伴随下全面发展。针对上述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常见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创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家庭氛围
对很多家长来说,关注的重点在于孩子读了多少书。从家长们的谈论中会发现,他们都以孩子读书的多少为孩子读书是否认真的依据。因此,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得到家长的引导和支持。作为教师,要对家长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对阅读有正确认识,充分意识到整本书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要让他们明白“精读一本好书胜过随便读很多书”。在这一方面,家长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与孩子一起来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亲子阅读来增进情感,让孩子们能够生活在书香氛围中,促使他们自愿、自觉地阅读。
2.学校氛围
在學校方面,需要开设整本书阅读课程,以一周两节为宜,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阅读文本。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邀请各科教师参与进来,根据素质教育、核心素养需求,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器、文化长廊等来丰富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例如,可以为每一间教室配置统一的书橱,并通过教室文化布置,把一间间教室设计成风格不一、内涵一致的书园,各班教室都围绕整本书阅读打造出不同的“经典伴我成长”“书苑漫步”“我爱读经典”等班级特色,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二)克服学生的阅读障碍
1.培养阅读兴趣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会付诸行动,从而产生理想的阅读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缺乏自制力,所以其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为了激发出阅读兴趣,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可以为身边的教师或同学,也可以是家长,或者是古今中外的名人。榜样的示范作用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自我阅读动机,从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后续的阅读明确方向。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适当地引入一些书中的精彩片段,如“如何一个人在荒岛上生存”“真假美猴王”“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精彩故事,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阅读这些书的兴趣。
2.坚定阅读意志
小学生的意志通常不坚定,做事情时经常无法善始善终。为了坚定他们的阅读意志,可以为他们寻找竞争伙伴,让他们通过竞赛来提高自身约束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完成阅读计划,不半途而废。同时,学生还要具备持久、专注的大阅读素养,在阅读时抛弃杂念、集中注意力,专心进入文本,做到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比如,通过阅读考级平台来培养学生阅读的意志,通过考级系统检测学生是否认真看书,适时显示纵横排名数据,让学生在竞争中阅读,让阅读成为常态。
(三)改进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
1.注重分析学生阅读水平
要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质量,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推荐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同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视角来选择阅读指导方法,找出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找到“最近发展区”,以此为后续的阅读指导奠定基础。比如,三四年级的学生适合读《草房子》《皮皮鲁传》《水孩子》等作品,五六年级的学生适合读《稻草人》、“四大名著”、《格列佛游记》、《昆虫记》等作品。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推荐不同的书目,三四年级学生如果阅读水平高,也可以开始读“四大名著”等。
2.明确阅读指导方法
整本书阅读指导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必备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阅读方法的指导需要贯穿全过程。在阅读方法的传递上,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精读的应用方式,也要注重略读与浏览法的传授。在大阅读背景下,阅读是搜集信息的重要手段,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对此,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用较快的速度边读边想,并学会浏览,用快速、粗略的读法,先知晓文本所提供的主要信息,再阅读重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学生在阅读《水浒传》时,可以先粗略阅读各章节内容,了解整本书的故事脉络(讲述的是宋朝官府腐败、民不聊生,108名好汉聚义梁山泊但最终走向失败的故事),再回过头对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如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杨志买刀》等章节进行细读,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揣摩、领会,提高文学修养。同时,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还要强化课内、课外阅读的联系,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扩展视野,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四)开展游戏化的阅读活动
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和天性,开展游戏化的阅读活动,是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一种有益方式。由于有些书篇幅较长,对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要一口气看完难度很大,常常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一本书看了几个月才看完一遍,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整本书阅读中,融入游戏的参与性、情境性、趣味性元素,让整本书阅读活动既有游戏的可玩性,也承担起阅读学习任务,做到“学中玩、玩中学”。这可以显著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真正发自心底地爱上阅读。整本书阅读本身对学生毅力的要求非常高,在阅读时,也可以经常应用竞赛游戏来维持兴趣,讓学生体验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快感。比如,可以推出“阅读宝宝”,每个学生都能领养“阅读宝宝”,让学生通过去学校图书馆借书、电子阅读、阅读考级、发表阅读心得、阅读知识PK等形式的精神粮食喂养“阅读宝宝”,让学生与“阅读宝宝”一起成长,让阅读“动起来”。
四、结语
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大阅读模式,顺应了当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改革趋势,为我们揭示了阅读的本质,是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以大阅读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这种新型教育观念,创新阅读指导方法,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能够用心来感知生活,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王翠芳.浅析如何在大阅读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名师在线,2019(1):92-93.
[2]向明.论全民阅读背景下书香校园的建设[J].中国地市报人,2018(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