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研型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2020-10-26宋见林李坚贞刘卓曦

教师·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共研培训模式任务驱动

宋见林 李坚贞 刘卓曦

摘 要:文章主要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与探索了“共研型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介绍了这一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结合案例讲述了这一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方法。

关键词:共研;任务驱动;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017-02

一、“共研型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的探索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创新型巨著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圣吉教授对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做了系统性阐述。学习型组织是一种“高柔性、扁平化、学习型”的组织,这个组织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愿景;须有良好的组织学习文化;须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须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须注重知识管理和创新。建立在“系统思考”基础上的任务驱动,能较好地围绕培训目标形成学习型组织,通过创建机制,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共同学习、共同研究,能发挥学员所长,凝聚集体智慧,最终达成共同的目标愿景,实现“自我超越”。为此,笔者结合承办的项目,构建了“共研型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试图解答了上述困惑。该模式有五个组成要素:“确立目标落点”是模式的核心,是基于系统思考的共同目标愿景的具体化;“布局任务驱动”是模式的抓手,也是推动学习型组织前行的动力;“营造共研氛围”与“扫清疑难障碍”是模式的保障措施,也是抓实任务驱动的保障条件;“推进成果生成”是模式的目的,也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出口。

二、“共研型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的实践

确立目标落点。笔者通过对一线教师及本項目学员的调研分析,发现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两大缺失:一是常规应用缺失;二是学科融合应用缺失。除了充分考虑两大缺失的培训,为了发挥引领作用,形成统领全局的“系统思考”,项目组结合一线教学现状,参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及“提升工程2.0”等文件精神,确定了以突破学科软件融合应用,完成“最美应用”系列研修任务为目标落点的培训方案;拟订了共研“最美学科软件”推优目录、共研“最美分享”微讲座及互研“最美作品”的研修方案。而在短短的七天培训时间内,学员要同时高质量地完成以上目标任务,难度极大。

布局任务驱动。围绕项目目标,项目组布置了三个研修任务:一是各学科小组共同研制了本学科的“最美学科软件”推优目录;二是各学科小组在共研基础上推出了“最美分享”微讲座并在全班展示;三是在小组互助与共研的基础上,每个学员从推优目录中挑选了一个软件制作“最美作品”的培训视频。这样就促成了凝聚众人智慧的“团队学习”。

营造共研氛围。项目组在开班前两个月就成立了以学科组长为核心的学科研究小组,构建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提前分发了《国培班(C109)十问十答》与《学科软件初选目录》等文档,学员在明确研修任务后即着手研究学科软件,在开班前就形成了“最美学科软件”推优目录的初稿。在集中培训阶段,除按学科组安排住宿,留出了两个半天时间安排小组交流与研讨,还派专家下组指导。同时,项目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学员间的深度交流。

扫清疑难障碍。为了降低难度、扫清障碍,项目组实施了如下举措:①提前投放了学科软件。在开班前两个月,投放了项目组收集与整理的700多个学科软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员寻找学科软件困难与耗时的问题。②推出了三个模板与两个标准。三个模板包括 “最美学科软件”推优目录模板、“最美作品”课件模板与教案模板;两个标准包括“软件评价标准”与“最美作品”评审标准。这样就避免了学员走弯路。③围绕疑难障碍设置了辅导讲座。为了让各学科小组高质量地完成“最美学科软件”推优目录,安排了“软件评分标准与最美学科软件‘推优目录”的专题讲座,并安排了生物学科的示范与分享;为了帮助每个学员高质量地完成“最美作品”,安排了“最美作品的开发理念与开发技术”及“最美作品的视频制作技术”的两个辅导讲座,同时组织了学员分享活动,这样就降低了研修难度。④开展个性化辅导答疑。在小组研修时段,安排了专家下组指导或辅导,解答了学员个性疑难问题。⑤规范了制作范式。通过专家示范“最美分享”微讲座与各小组代表展示“最美分享”,规范了学员作品制作范式,保证了研修质量。

推进成果生成。通过专家与学员的共同努力,项目组抓实了“最美应用”的系列活动,稳妥推进了共研成果的生成,且完成质量高,直接生成的成果有:①展示了“最美分享”微讲座共20个(包括专家分享);②研制了“最美学科软件”推优目录共15个(包含各学段与各学科);③提交了“最美作品”共70个。学员在生成成果的过程中,共研互助、各展所长,学到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融合应用,感觉收获很大,并且激发了成就感与责任感,达成了自我实现的“超越自我”与“改变心智”。

三、“共研型任务驱动”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项目绩效

本培训项目目标站位高、组织严密、管理精细、课程设计专业且针对性强、“最美应用”系列活动有特色、生成的成果丰富、学员收获大、培训效益高且社会影响大。在对项目的满意度调查中,学员对全部指标的满意率均为100%,其中,项目整体满意度指标的非常满意率高达98.77%,满足学员学习需求的程度指标的非常满意率达97.53%,学员对授课专家的非常满意率的平均值达95.7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共研型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实效性强、可行性强。为了充分发挥这支团队的引领作用,在面培结束后,项目组对本项目研修成果及优秀学员进行了大力推广:①通过贝壳网、“湖湘直播课”与“湖南教师”的公众号大面积推送了各学科“最美学科软件”推优目录;②遴选了最优秀的学科软件,录制了九期“湖湘直播课”,将优秀研修成果向全省辐射;③发挥了优秀学员的专长,打造了三期以在线教学为主题的直播课,同时,在疫情阶段,“湖湘直播课”共培训湖南教师45.7万人次;④为湖南省集体备课大赛输送了15位省级评审专家;⑤向湖南省“提升工程2.0”省级培训团队输送了6位省级培训专家;⑥在首席专家宋见林老师带领下,刘卓曦与王放晴两位学员参加了教育部《在线教学攻略集》的编制工作。以上成效,充分地发挥了这支团队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

(二)对项目的认可度

①生成的成果很有价值。本项目生成的成果丰富,引领性强。“最美学科软件”推优目录可成为各学科教师提供自主研修“学科融合”的蓝本,“最美作品”可成为学科教师“融合创新”的培训课程,而通过“湖湘直播课”等推广本项目的优秀研修成果,可大面积地培训湖南教师。并且,这一批学员通过多维度的参入式培训已得到全方位提高,将来一定能为湖南“提升工程2.0”做出贡献。②C类项目第一名。经省级相关部门实地考察调研及专家评定,本项目被评为2019年“国培计划”湖南省C类项目第一名、“国培计划”湖南省优秀案例,并且选送到教育部参评2019年优秀工作案例。③9家媒体10多次报道。在面培阶段,中国网、湘潭在线等四家媒体相继对C109的创新培训模式进行了报道。之后,有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新闻网等五家媒体对“湖湘直播课”及本班学员的优秀事迹进行了报道。

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营造共研环境、扫清共研障碍等是值得同行深思与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张志行.新一代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的高校资助工作创新性研究[J].高教学刊,2019(2):7-10.

[2]施杨.中小学教师“任务驱动式”课堂培训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9(35):29-30.

猜你喜欢

共研培训模式任务驱动
同行 同道 共研 逐梦
——广州市阮铭健名教师工作室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治胃寒痛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治胃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