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心理压力实证研究
——以南京六所高校为例
2020-10-26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1100)
压力是 “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景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1]。近年来由于研究生心理压力引起的自杀、出走和其他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调查显示,近十年来,“研究生由压力引起心理问题而休、退学人数占总休、退学人数的30%左右”[2]。而根据天津市对3018名研究生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各种程度心理障碍的研究生占16%”[2]。也有学者对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等40所院校在读研究生的调查显示,“有30%的硕士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研究生作为天之骄子,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家庭、社会和自我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因此他们面对的心理压力也比本科生和社会上其他的一般社会人员要大。因此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心理压力教育和研究迫在眉睫。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4]本文尝试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统计学的方法,采用自己设计的研究生心理压力测量表,对南京六所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心理压力进行调查,并结合相关结论从高校层面、导师层面和研究生个人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研究生心理压力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概念,是指研究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个体面对外在环境感受到的刺激、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从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看,学界主要根据各个地区的高校或者地区的现状,运用实证分析探讨研究生心理的影响因素,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陈江波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将研究生压力分为 8个因子:“专业发展、论文要求、担忧未来、经济和相貌、人际孤单、环境和心境糟糕、身体健康、学习任务”。[5]孙艳平等调查研究发现:“有40%的研究生的压力来源于论文发表,25%来源于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恋爱婚姻和与导师的关系上,20%的研究生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拮据,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压力来源于课程学习及将来的就业方面”[6]。宋晓东等认为,高校要促进沟通,为研究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关注导学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完善平台,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注重培训,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重视健康,营造强身健体的良好氛围[7]。
但是目前从研究现状看,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资料陈旧,基本上都是2015年之前的调查和分析,有的是10年之前的资料。最近几年最新的调查研究成果不多。研究生近几年的年龄结构、毕业要求、培养模式、心理状态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加强跟踪研究。二是结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成果甚少。
重视加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压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第一,这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质量培养改革的需要。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对于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再加上近年来研究生的扩招,“中国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8]。因此研究生心理压力面临很多新问题,课程设置国际化、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毕业论文抽检、就业压力等等。重视和加强对于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研究,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改革的内在要求,应该在学校层面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保障研究生健康学习,学会有效缓解压力。第二,这是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培养研究生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研究生阶段是除了本科四年大学生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也是研究生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研究生人才是国家复兴的希望所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帮助研究生有效应对压力,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1.调查目的: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南京高校的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最新现状,面临哪些问题,并尝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推动研究生质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支撑,对于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和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南京高校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和所占比重。研究生应对压力自我调适的策略,研究生对于自我压力和心理健康的自我认知情况,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希望提出哪些建议。
3.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019年5月,课题组采用自己设计的《研究生心理压力测试问卷》,先对河海大学54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0人,女生34人,进行随机测试,在此基础上对问卷选项进行适度调整。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问卷选项从第10项到42项,共32项影响因子指标(参见下表二),包括学习科研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压力四大类。按照1-5分,分别代表没有(1分)、较轻(2 分)、一般(3 分)、较重(4 分)、很重(5分)。2019年5月-6月底,为期两个月,对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南京代表性的6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这些高校都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问卷231份,其中男生79人,占总比34.2%,女生152人,占比65.8%。其中研究生年级分布如下表一。从高校的研究生学科分布情况看,因为笔者从事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所以调查中能够配合的高校研究生学科分布中文科分布较多。情况如下图一和表一。其中六所高校的文科研究生人数为163人,另外东南大学医学院参与调查研究生26人,还有其他高校的理工科研究生有42人。
研究生调查所在学科分布图一
研究生心理压力调查对象人口学相关信息统计表一
如表一,研究生测试人数中,研究生一年级人数129人,占55.84%,研究生二年级人数58人,占25.11%,研究生三年级人数30人,占12.99%。另外还有博士研究生14人。从研究生婚姻和恋爱情况分析,已婚35人占15.15%,未婚单身114人占49.35%,恋爱82人占35.5%。
关于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和自我评估权重统计表二
三、研究结论
第一,南京高校研究生心理压力影响因素有自身特征。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压力、学习和科研压力、人际交往和情感压力,就业压力。不同地区的高校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校要求不同,因此不同地区高校的研究生压力影响因素和权重不尽相同。何春梅通过对广西9所研究生压力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最大的是人际关系,其次是身心健康和经济方面的压力”[9]。
但是从调查数据看,南京高校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就业压力和学习科研压力是主要压力。牟宗鑫对南京四所高校调查显示,从总体上讲,“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是学业压力,其次,分别是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社交压力、恋爱压力。在性别上,女研究生最大的压力为就业压力,而男研究生最大的压力为学业压力,女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显著大于男研究生”[10]。郭敏通过对武汉大学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就业、学业、经济、家庭、生活等方面”[11]。这一结论和本课题的南京高校的调查结论基本相似。从调查数据看,南京高校的研究生压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就业压力、学习和科研压力、家庭、生活方面。
第二,经济压力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在研究生压力来源方面,经济压力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原因是:一是教育收费。国家2014年开始改革,研究生招生全面收费。另外一些在职的研究生收费更高,如MBA一年30万,MPA一年一万八。对于很多来自农村的研究生来说,城市高校的生活成本和日常开销比较大。二是补贴少,开销大。学校每月的补贴,硕士生300元左右,博士生500元左右。但是根据南京高校的调查显示,认为学校补贴不够较严重的占17.32%,很严重的占20.78%。家庭经济情况已经不再是主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感觉家庭经济负担情况较重的占9.09%,很重的占3.46%。这是因为近年来研究生实行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一般的研究生只要完成正常的学分,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候可以申请到相应的奖学金或助学金,基本可以满足研究生个人日常的生活开支。此外,我们也可以从生源地来解释分析,问卷调查显示的研究生多数为江苏本地人,浙江省或者山东省,这些地区总体上属于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比较发达,家庭基本可以承担研究生三年的经济负担。
第三,家庭压力成为主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的期望值,较重的占36.8%,很重的占17.32%。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研究生大多为90后,独生子女较多,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很少。父母自然而然的期望值很高,特别是考上研究生之后,期望值比较本科生更高。另外研究生自我认知和比较,无形中会和本科生毕业工作的同龄人比较,自我期望值高。
第四,双一流建设推进下研究生学习科研压力增加。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各个高校更加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各项管理方面更加严格。南京调查的六所高校都是双一流高校。因此双一流建设对于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于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压力在增加。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的指标。参见表三
研究生学习压力指标表三
从上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压力在加大。这一结论基本和王国领,王雪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他们认为研究生学习科研压力排前三位的是“科研能力、论文质量和英语水平”[12]。其中论文发表困难的较重占28.67%,很重占16.88%,合计共占45.55%。感觉到科研任务较重的占比为19.48%。因为现在很多理工科的高校鼓励和要求研究生发表英文论文,因此对于研究生而言,学习和掌握外语的能力在提高。调查显示,研究生因为外语能力不足感到压力的比重占到22.94%。因为文科研究生跨专业的很多,所以涉及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不足,感觉到较重和很重的所占比重为16.88%和6.06%。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的数据分析,“超过七成的学生其第一学历背景多是非 211、985高校的毕业生”[13]。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在迈入 211、985高校研究生的大门之后,对这些重点大学的学业安排以及教学要求可能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因为学科自身发展很快,很多前沿知识也需要学习,研究生感到学习压力的比重,感觉到较重和很重的所占比重为13.42%和5.19%。因为研究生就业压力,因此研究生选择出国或者深造导致的学习压力近年来也在增长,调查数据显示,感觉到较重和很重的所占比重为10.82%和7.36%。
第五,就业压力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
南京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位居前列,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一方面高校林立,另一方面则是导致研究生就业竞争的激烈。从南京高校的调查数据看,南京高校的研究生就业压力普遍存在。感到专业就业形势不佳较严重的占15.58%,很重的占13.85%。感到就业方向不明确的,较严重的占14.72%,很严重的占10.39%。感到就业竞争力不强的较严重的占比16.88%,很严重的占10.39%。
第六,研究生面对压力的排解方式比较理性。
从南京高校的调查数据看,南京高校的大多数研究生能够比较理性,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应对压力。选择自我调适的占73.16%,选择和朋友倾诉的占19.05%。但也存在不足,选择进行心理咨询的仅有1人,占0.43%。
第七,研究生对心理压力的自我认知总体比较乐观,也有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南京高校研究生的自我评价心理很健康的占29.44%,比较健康的占32.03%,正常的占29.44%,感觉有点问题的仅占7.79%。在遇到苦恼和烦躁时候,选择自我调适的占73.16%,选择求助朋友的占19.05%。当然在研究生面对大的不顺心的事情时候,研究生应对也有一些不足。研究生面对重大的不顺心的时期时候难过很久的占81.39%,想过出走的占6.93%。另外选择想过报复的5人,自杀的6人,自我惩罚的7人,悲痛欲绝的9人,总计选择不健康的排解方式的43人,占比18.6%。所以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参见下表四)
当你遇到大的不顺心的事情时候你会怎么做?
表四
四、应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对策建议
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该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在笔者本次调查中,从研究生视角希望高校采取的建议措施(多项选择)看(表五),研究生希望高校开设相关研究生心理健康类课程和讲座的占56.71%,希望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的占46.75%。建议在教学和管理中渗透的占57.14%,建议优化学校教育和管理环境的占60.17%,建议高校指导学生进行心理互动的占51.08%,建议提高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的占44.16%。
希望高校具体采取________措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表五
因此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的一些成果,本文尝试从高校管理制度层面、研究生导师层面和研究生个人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学校层面应该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压力教育,建设研究生心理健康制度和环境。
一是在研究生开学之初开展心理健康测试,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议每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研究生的心理档案。二是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研究生心理健康选修课程,研究生心理压力和疏导专题讲座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概念,学会有效缓解压力。三是借助自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开设心理咨询讲座和相关信息答疑,帮助研究生解答疑惑,如何适应研究生生活,如何合理控制情绪和自我调适。四是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沙龙和相关社团活动,研究生压力团队训练,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是开设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目前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基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已经具有自己清醒的职业生涯规划。鉴于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紧凑,大多学位课程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一年时间内修完,因此建议高校可以开展1-2次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研究生毕业之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以及家庭和自我的期望值很高,位于未来的就业,同龄人的相互比较容易导致焦虑、紧张等心理。因此学校应该因势利导,开设相关的1-2次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对于研究生面试的相关礼仪、言谈技巧、简历设计、法律咨询等方面进行培训,或者开展模拟招聘,帮助研究生熟悉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六是高校还需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激励和促进功能”[14]。高校需要拨出专门的经费完善校园文体设施,提供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第二,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发挥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
2018年1月17日,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强化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对提升研究生导师素质,尤其是构建导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机制,进行了新的规划部署。《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研究生导师承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在应对研究生压力方面,研究生导师也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当然研究生导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有的可能与研究生定期交流联系不够。“导师如果能在学生迷茫时悉心教导和精心指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与谆谆教诲,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和生活问题,及时关怀和指导,研究生的很多压力就会容易避免产生或消除”。[15]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定期交流机制,导师定期和学生交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可以及时发现研究生压力问题,及时向家长和学校有关部门反映,从而防患未然。
第三,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
研究生经过几年系统的本科生教育和专业训练,基本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压力时候。一是建议研究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通过在图书馆或者网站阅读相关心理健康的书籍,了解相关心理学知识,研究生需要正确面对压力,进行一些日常的心理解压。二是建议研究生定期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研究表明,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个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并增强个体自身的免疫机能,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出汗,身心得到释放,心理压力也得到缓解。研究生尽管学业比较繁重,也应该定期锻炼身体,每周有2-3次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登山、骑车、打球等。三是学会向他人倾诉,遇到困难时候,研究生不能将压力埋在心里,可以选择向好友、导师、家人倾诉。四是研究生也需要加强人际交往,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可以尝试家教、兼职,参加学校的各类联谊活动,从而缓解人际交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