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化物流案例的物流信息平台生态系统演化机理研究*
2020-10-26王慧颖
■ 王慧颖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苏州 215300
0 引言
自2009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物流信息平台纷纷涌现,它们为加快货主、物流企业、司机、收货人、交通、政府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效率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许多物流信息平台企业面临定位不准确、平台之间提供的服务单一化、同质化现象严重、运作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欠缺,价值创造力有限等问题,能够保持良好运营的平台少之又少[1]。
平台企业模糊了企业的边界,连接着多边市场的供应方、需求方及第三方[2],通过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态系统并不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成为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3]。因此,江苏省教育厅设立了“基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的物流信息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课题,为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升级重构商业模式、构建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这不仅有助于其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提升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发挥在深度衔接物流服务参与者方面的关键作用,与生态系统成员协同共赢,推动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本文是该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对传化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关键动因及规律的探索,帮助物流信息平台企业从系统层面明晰其动态变化,为后续基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的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模型的构建,以及创新机理、路径的提出奠定基础。
1 文献回顾
1.1 物流信息平台相关研究
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相关信息的汇聚点,平台企业连接着多边市场的供应方、需求方及第三方[4],供其进行产品或服务的交互、交易和协同,是整个生态圈的建群种和关键种,也是连接整个生态圈网络的价值平台[5-6],通过平台发展与运行规则管理平台服务的商业生态。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主要包括分类[7]、平台构建[8]、收费定价策略[9]等方面。例如,邢大宁等[7]按照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与作用,将其服务模式分为:物流信息中介平台模式、物流服务交易平台模式、物流运作管理平台模式、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平台模式;赵保燕[8]基于双边市场理论从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层四个层级提出物流平台的构建方案。
1.2 商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属于生物学范畴的概念,引入到经济学研究后指一种由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商、投资商、贸易合作伙伴、标准制定机构、工会、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构成的动态结构系统[10],具有自组织的适应进化能力,并持续地形成协同和放大竞争优势[11]。该理论将企业群落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对基本概念框架和系统特征的探讨。学者们主要基于两种视角来界定商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视角[12]和网络视角[13],并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维度就是动态性、交互性和创新性[14]。二是对商业生态系统内部机制的分析。学者们建立了结构模型[15-16]、健康状况评价模型[17-18]和系统内部企业角色—战略匹配模型[19-20]。三是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在平台型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运行机制问题上,一些学者从其参与主体的构成、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空间结构上的分析,另外一些学者则从时间的推移上分析系统的动态演化路径。吴建材[21]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其中内部机制是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是系统演化的根本动力,外部机制是环境选择。刘和东,陈雷[22]不仅建立了互利共生、偏利共生以及竞争共生三种演化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的主体集聚演化机理,而且建立了熵变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整体演化机理;唐红涛等[23]探索了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内部生态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四是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李东[24]通过聚类分析,将商业生态系统概括总结为四种类型;彭聚珍[25]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竞争战略进行了研究;蔡强等[26]基于见福便利店案例研究了零售企业全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问题;王阳[27]研究了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海尔作为典型的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平台化转型的经验。
1.3 简要述评和研究框架
首先,现有大多数关于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的研究局限在企业内部,聚焦于平台架构和平台功能结构等技术领域,较少探讨物流信息平台生态系统的演化机理。其次,已有文献对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演进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其中基于微观层面的研究大多是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商贸企业为对象,而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并不多,且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因此,本文选取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企业,以传化物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传化物流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关键事件,诠释其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深层次的原因及演化规律。本文提出图1所示的研究框架。
依据在平台中所处地位、所起的作用不同,商业生态系统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本文将物流信息平台商业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由核心向外围分别是核心商业生态系统、扩展商业生态系统、宏观环境系统。
(1)核心商业生态系统。由物流服务提供商(如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需求商(主要包括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及物流设备及信息技术提供商、营销服务商等为网络交易提供增值服务的提供商构成。该层体现了物流信息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价值与目标。其中,物流信息平台企业是系统核心企业、领导者,一边需要与物流服务提供商打好交道,一边需要为物流服务需求商提供高品质服务,同时还要与商业生态系统中处于同一地位的其他平台企业即竞争种群竞争,对系统未来的演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物流服务供需双方是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在各要素上的轻微变化将直接引发领导种群活动的调整[28]。营销服务商在提高品牌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提供商为物流信息平台企业构建商业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条件。
(2)扩展商业生态系统。即物流信息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技术支持体系,包括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合作企业等支持种群(不依赖信息平台企业,拥有自己独特的业务领域,在平台企业实现自身盈利目标中起到支持与帮扶作用)以及与平台企业构成竞争关系的竞争种群。该子系统主要提供资金、人力、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便于核心商业生态系统进行价值创造活动。例如,银行为物流信息平台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保险公司依照保险合同提供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服务,行业协会提供业内信息资源、开展行业调查和统计、组织经验交流活动,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对物流信息平台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宏观环境系统。包括影响平台生存与发展的宏观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因素,企业无法改变、不能直接控制,只能适应。
图1 理论分析框架:物流信息平台商业生态系统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案例研究是较为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相对于定量研究能较好地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2]。本文的研究问题是“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驱动因素和规律”,因而选择了单案例纵向时序分析的研究方法,即在不同的时间点对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并跟踪、解析其变化。
研究对象方面,选择了第四方物流平台集成服务商——传化物流,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第四方物流仍属于新兴行业,该行业的实践也还不够充分,而传化首创中国公路港物流服务平台模式,在以自身为核心构建的庞大复杂的公路物流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类似乐队指挥的角色,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守护者,并且显著提升了我国公路物流运营效率,在行业内发展态势良好,具有案例典型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其次,传化物流具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并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符合纵向案例研究的要求。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策略
本研究采用了已有文献、档案记录、访问调查等三种途径实现数据的采集。从数据来源上看,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信息资源系统、传化物流官方网站、公司年度报告获取大量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问题进一步拟定访谈提纲,主要围绕传化物流发展历程和关键事件访谈了信息技术部等部门负责人,了解该公司商业生态系统环境情况、管理者对公司战略的思考、思路及对未来的预期的描述,从中探索和分析以该企业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和机理。从数据产生的主体来看,所收集的数据既包括以徐冠巨为代表的传化物流高层管理者的话语,也包括主流媒体及相关研究者或机构的评论;从数据跨越的时间段上看,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包含了从2000年传化公路港模式创立到2019年6月期间的相关数据,能够很好地体现传化物流生态系统的发展历程。
3 传化物流的发展阶段与生态系统演化过程
传化物流定位于物流平台集成服务商,通过搭建高效的物流运营平台、建立物流企业资源聚集区,赋予了公路运输板块高效低耗、集成化、信息化管理的时代特征,解决了公路货运行业散、小、乱、差,空载率和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物流效率偏低的行业老大难问题。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实践,现已初步建设成公路港全国网络以及智能信息系统、物流服务系统和支付金融系统,探索出“物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获得中国物流创新奖、“最佳物流平台模式创新企业”、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国家产业创新大数据应用试点企业、“2019年中国供应链金融领域杰出服务商10强”等荣誉。
梳理传化物流二十年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见图2),本文将传化物流平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归纳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图2 传化物流业务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
3.1 平台生态系统的开拓阶段(2000~2005年)
2000年传化物流以公路港为切入口、以“线下+线上”的方式,进军第四方物流领域。2003年运营杭州公路港物流基地,并先后成立了车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零担快运中心、仓储中心等主要业务部门,以物流信息交易为核心,主打三大信息化产品:货运信息超市、货运班车总站、司机之家,有效对接了车源与货源。同年传化基地的车辆流动量达到20万辆,催生了其第四方物流平台生态系统的形成。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交易平台的运作,传化物流将大量零散的社会车辆以及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聚集在了一起,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同时,传化还对物流管理服务资源进行了集聚,通过引入工商、税务、公安等政府职能部门,促进物流企业规范运作;通过引入银行、保险、邮政、通讯、网络等中介服务机构和餐饮、住宿、购物、汽修、汽配等基本生活设施服务的提供商,为入驻客户完善了商务配套服务。另外,在和物流客户的合作关系上,采取既合作、又管理,既激励、又淘汰的方式[29],助力其成长为专业的物流企业。
该阶段的平台生态系统由上下游客户(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工商企业和个体货运司机)、政府职能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商务配套型企业组成(见图3),主要特征是缺乏较为完善的功能机制,面临较强的竞争压力,系统成员的类型和数量较少,企业间的联系较弱,公路港的规模经济效益尚未出现。
3.2 平台生态系统的成长阶段(2005~2015年)
2005年传化开启了公路港物流基地连锁经营战略,迈开了全国性网络构建的步伐。一方面,传化在全国进行实体公路港基地的建设,建立全国网络联盟;另一方面展开以四大应用系统、三大基础平台、二个保证体系、一个门户网站为内容的信息化建设[30],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整合资源。
在模式复制的过程中,传化物流还通过联盟等方式联合适当多的外部伙伴,例如和新加坡普洛斯开展战略合作,以降低运营风险并拥有更加充足的资本;在成都、苏州拓展新技术时,和行业协会、当地企业进行一些合作(成都基地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传化物流平台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到较充分的发挥,生态系统的边界扩展、功能机制不断完善、系统成员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系统的竞争力和风险抵抗力增强。
与开拓阶段相比,该阶段的生态系统多了与公司共担风险收益的20余个公路港物流基地内的广大成员、与公司处于平行地位的合伙人、行业协会等,如图4所示。
3.3 企业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2016至今)
基于建设面向中国制造的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愿景,传化物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2016年推出联通线上线下运营平台信息与支付系统的“信息支付平台”——传化网,打造“物流+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模式。具体举措为:
第一,通过“自投自建+战略并购+合资合作”的形式,横向拓展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布局,不断提升生产制造货物聚集与流通的服务能力。第二,纵深推进智能化建设,提升平台智能运营能力。一方面建设智慧物流系统、WMS 云仓、硕诺、PMS 园区通等业务系统,推出陆鲸、易货嘀等互联网产品,有效支撑全网资源连接与业务运营;另一方面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系统+仓运配”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外部传统园区、互联网企业输出信息系统和管理模式。截至2019年6月,其定制化的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对象已覆盖能源、化工、汽车、家电等四十多个行业领域。第三,发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保险经纪、传金所等金融业务,打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实体经济。另外,引入知名汽车厂家、润滑油等车后品牌商,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完善的车后服务。一个覆盖全国、港与港互联互通的商业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如图5所示。总之,此阶段其商业生态系统的规模和成员种类得到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机制更加完善、结构趋于稳定、空间结构、物种和种群数量规模较大、内外部资源整合效率越来越高、成员初步建立一种有序的共生关系、系统竞争能力大为提高。
图3 传化物流开拓阶段的商业生态系统
图4 传化物流成长阶段的商业生态系统
4 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和规律分析
通过对传化物流商业生态系统在开拓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演化和基本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受内在和外在驱动因素的作用,系统边界扩展、成员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长、成员竞争和合作关系增强,系统的功能增加、复杂程度、抵抗力和竞争力逐步提高。主要讨论如下:
图5 传化物流成熟阶段的商业生态系统
4.1 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内生动力
4.1.1 技术推动力
生态系统内在层面的技术作为一项核心推动要素,是传化构建生态系统模式成功的重要方面,对于平台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以年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传化物流构建了智能连接平台,形成了港与港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生产服务网络,能够更便捷地汇集全国各地货源、车源、专线、物流企业等方面的一手信息,沉淀、挖掘大量行业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充分整合全国各地物流相关需求,为货源车源自动匹配、实时精准推送等智能决策提供支持,促进承运方与货主的有效合作,提升了平台黏性;同时以仓运配一体化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业务也得以顺利开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可见,技术的提高既能强化应用平台自身高效完成交易的能力、竞争优势水平,也能促使生态系统内不断衍生由各类资源要素(金融、科技信息、人才等)构成的生产服务体系,发挥生态系统上技术和管理上的协同效应。这些绩效满足了参与企业和核心企业都能获取长期利润的需要,也为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4.1.2 利益导向因素
从基于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成为专业的平台运营商,到推进全国城市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巩固、扩大、维系和经营有形平台网络资源,再到转向打造“物流+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模式,其在走在行业前列、获利的同时也使参与者获得利益最大化——车主和货主这两个主体在平台内进行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运营,进港车辆空驶率大大降低,客户企业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得到落实。这又不断激励公司积极创新,以壮大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护长期稳定的共生。因此,利益是生态系统构建或形成的主要动力,驱使着演化的不断加深,最终使得在核心企业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系统不断获得竞争优势。
4.1.3 资源的投入
传化物流平台不仅给遍及全国的物流企业提供了信息平台和商业网络,而且每天给数千辆货车提供优质服务,涉及到生产、流通、运输、服务各个环节的企业和高速公路运营、城乡供应[31]。为此,需要在全国每个公路港建设候车厅、停车场、仓库、信息指挥调度中心等配套设施、智能信息系统及支付系统等等,以铺就一张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网络、打造智能公路物流的网络营运系统。在其公路港商业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过程中,信息技术、巨额的资金、各种专业人才等资源为推动生态系统演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因此,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要有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持续投入,以解决创新能力、资源共享等层面的不足,这是生态系统演化的必要条件。
4.1.4 关系导向驱动
在这里关系导向是指在既竞争又协同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生态系统中的企业自动形成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并不断获得竞争优势的运营模式。
竞争方面,由于同类企业生态位部分重叠,他们之间存在客户、信息、技术、物质、人力等方面的资源争夺。另一方面,系统成员企业会选择与合适的伙伴合作,互惠共生,主要体现在:一是平台核心企业的服务创新为物流服务供需双方的“进化”提供条件,同时这一“进化”过程也会反作用于物流信息平台,刺激平台服务的进一步创新,因此,物流服务供需双方与物流信息平台多呈现一种共生关系[32]。二是物流服务供需双方在数量和效用方面互相影响(一般均呈正相关),他们之间是互生(利益一致)、共栖的关系。例如,在外部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加入到物流平台的某一方(例如工商企业)数量增加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利益方(例如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入该物流平台,彼此成功交易后也会提升对方对平台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反之亦然。
传化物流通过对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的优化管理(例如,提供定制化的“智能物流信息系统+仓运配”一体化解决方案),吸引并留住了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对入驻物流企业提供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市场营销等配套服务和金融保险等系统保障,在第四方物流平台中设计的运力链接、拼团发车、返程秒杀、在线交易担保等具体业务功能[33],为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提供便利条件,培育了信任关系,增强了其对平台的粘性;基于消费者多归属特性,传化物流通过联通各地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优化平台环境,实现了物流节点各要素的连接、整合,提高了上下游客户的价值和满意度,从而在实现平台自身价值的同时提升了系统整体生态价值,在系统内部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因此,系统核心企业通过开放物流系统平台并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满足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之间的异质性需求、协调其运作,为其降本增效和价值共享提供条件,也吸引着其他参与者加入生态系统,成员之间既相互竞争,又通力合作,共生共荣共享共赢,对系统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4.1.5 核心企业的吸引力
首先,作为生态系统形成的组织者、发起者以及系统结构、多样性和抗干扰性的保护者,传化物流以其“线上+线下”、“物流+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的优势,成为选择和吸引其他企业进入生态系统的主导力量,对整个生态的进化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作为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领导者,传化物流在系统内部的资源配置与整合、价值创造与分享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多年的发展中,公司创造了多个能够为整个系统中的成员所利用的资产,例如:作为支付体系支撑的物流钱包,针对中小商贸企业的线上数据信贷产品——“信用付”等等,这些都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共享资源,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引导该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另外公司通过线下资源的集约和共享、平台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满足客户企业的价值诉求,促使其不断向系统核心方向移动,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了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的吸引力是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生态系统演化的推动力。
4.2 环境选择是企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外部机制
各组织在企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还得经过环境的选择[34],对外在环境的适应是企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充分条件[35]。生态系统演化的外部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环境因素和政策支持因素。
一是市场竞争环境层面。“互联网+”背景下,许多供应链技术企业、供应链咨询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纷纷以第四方物流为方向进行发展,在各自的擅长领域,利用有利资源等展开多方面的竞争。比如与传化物流提供的服务类型有同质性的道路货运共享平台,不断地刺激传化物流进行服务创新,深度挖掘并体现出物流行业各个参与方面的需求,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平台产品和服务(例如,成为物流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三张支付牌照的企业),产生“鲶鱼效应”。最终,凭借重资产投入以及反映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的互联网智能物流体系的打造,企业适应了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构筑了强大的竞争壁垒,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二是政策支持力。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外在的宏观激励因素,是一个企业所处外在竞争环境的“温床”,不仅能推动系统成员间的合作,而且增强了系统对外部企业的吸引力,因而是核心企业构建生态系统运营模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是促进生态系统演化的进程的一项重要要素。由于“公路港”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重要内容,有效拉伸了我国公路物流短板,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因此该项浩大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的广泛认可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2013年政府部门发文推广传化公路港物流经验;2016年发改委对该模式给予了肯定,将其列为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之一,点名布局公路港;商务部将其列为智慧物流配送首批示范单位;政府给予了较大金额的补助和奖励,包括交通部的一次性补贴、地方政府的重点项目补贴、税收返还和KPI考核发放的补贴等,仅2016-2019年三年间合计就超过了31亿元。
综上,物流信息平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是在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共同影响与作用下实现的,其演化过程表现出很强的自组织特征。技术导向、利益导向、资源导向和关系导向因素、核心企业的吸引力属于内在驱动因素,是推动企业演化的直接动力源泉,决定了企业生态系统演化的方向和状态。需求拉动因素、政策导向因素属于外在驱动因素,是间接的推动力,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影响因子。
4.3 传化物流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
从发展水平和演化过程两个指标来看,其生态系统的演化分为粗放式发展阶段、精细化管理阶段和智能化阶段。
(1)粗放式发展阶段。商业生态系统开拓阶段,随着传化公路港的初步运营和公共物流服务平台的搭建,各类物流主体和物流资源集聚,车货信息实现对接、匹配,车辆进出杭州公路港的便捷需要也能通过停车管理系统得到满足。但在物流服务效率和资源汇集效率以及满足特定用户相关需求方面尚未实现优化,物流基地内客户与客户之间尚未实现信息协同和业务协同,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较为粗放。此时,受到政策、市场竞争等外部动力要素推动,平台生态系统出现第一次转型升级。
(2)精细化管理阶段。在动力要素推动下,公路港的流量、数量不断增长,为进一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传化物流平台商业生态系统向精细化升级势在必行。该阶段,以促进信息交易和服务效率为核心,传化物流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和满足基地复制连锁的管理和资源整合的需要,实现基地与基地之间、平台内外信息资源协同、业务活动协同[31]。
(3)智能化管理阶段。得益于公司IT 资源、在全国的线下资源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在内外部动力要素作用下,平台系统生态化水平提高,升级为智能化平台生态系统。具体表现在企业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构建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智能物流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需求、网络、服务和主体,不断融合线下公路港实体网络和线上智能信息系统、物流服务系统和支付金融系统,提供给客户供应链增值服务解决方案,构建出整个智慧物流的网络体系,系统向智能化、高效协同、互利共赢的方向演化。受技术、需求等持续变化的动力要素以及与核心企业商业模式匹配度的影响,生态系统可能会向更加高级的水平演化,也可能出现水平滑坡或倒退。
5 研究启示与展望
本文通过传化物流典型案例,探讨了第四方物流企业生态系统经历的三个阶段,揭示了第四方物流平台企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和关键驱动因素,归纳了第四方物流平台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为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指导,对现代企业未来的战略管理与决策以及为政府机构制定相关引导政策及法律法规提供借鉴参考。在前人[21,34-37]研究基础上,本文将系统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归纳为:核心企业的吸引力、技术、利益、资源和关系导向、市场竞争和政策支持等7类,前5 项属于内生动力,后2 项属于外部动力,在它们的共同影响与作用下,传化物流平台生态系统实现从粗放式发展阶段过渡到至精细化管理阶段,再到智能化管理阶段,创新能力从车货信息匹配能力到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等的全方位提高。
5.1 研究启示
首先,对平台企业而言,应准确定位、制定明确的战略愿景,为生态系统的构建、健康演化提供动力;以为客户提供最大化的价值为目标,重视内部创新机制的建设,不断整合核心业务或能力,以及构建与系统成员合作互利互信的机制,内外结合,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为生态系统的构建、发展、稳定性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应随着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服务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系统开拓阶段,以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为主,聚焦于供需信息的匹配,目的在于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费。随着流量的集聚,系统逐渐过渡到精细化管理阶段,此时可着手开展增值服务,开辟新的赢利模式,创建利润率较高、发展潜力大的增值业务。随着物流信息化平台运营的不断成熟,物流平台企业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过程中可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向智慧供应链服务商转型,通过为不同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一体化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尤其是智能化方案,帮助客户企业提升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协调供应链相邻企业的采购与供应关系,实现对上下游企业业务整合以及供应链的集成。
最后,由于生态系统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尤其是政府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一是支持各类中小型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快速成长,推动物流市场“百花齐放”,以形成充分的竞争;二是要重视对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支持种群和寄生种群的扶持,促使生态系统形成各种群分工协作的良性发展态势。三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大力开展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创造有利环境。
5.2 研究局限和展望
尽管本研究分析了物流信息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关键驱动因素和演化规律,得出了一些启示,但仅以传化物流平台商业生态系统为对象进行单案例研究,结论本身普适性欠缺,未来需要加强商业生态系统实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信息平台企业进行大量调研,进行多案例对比研究,提高研究结论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