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的我国公众参与的热点研究与趋势分析

2020-10-26王嘉曼李志红

科技促进发展 2020年6期
关键词:发文环境治理期刊

■ 王嘉曼 李志红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

0 引言

公众参与是促进公共决策、公共治理以及公共治理体系实现科学化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公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这些因素都在推动着我国公众参与及其相关研究的兴起。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公众参与的立法保障与机制创新从而推动实现我国参与式治理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上世纪90年代,公众参与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入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在我国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关于公众参与的概念,俞可平认为公众参与是指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1]。政府让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决策的兴趣越来越大,例如涉及环境和健康风险管理的问题[2]。在我国,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也日趋增多。在公共决策与公共治理领域,周鑫认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能提升我国国家治理能力[3]。朱兵强认为我国公众参与国家治理中存在参与深度与高度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切实保障公众参与权、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并加强管理社会组织等措施进行完善[4]。在立法领域,顾爱平围绕如何扩大公众有效参与立法、有效发挥公众参与制度在地方立法中的效用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良性互动[5]。王秀哲在讨论公众参与环境立法中指出公民的参与权利需要在立法上予以明确,在程序上予以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公民参与在治理中的效用[6]。在基层自治领域,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基层治理和城乡社区治理。唐有财等提出必须要在中国的社区体制结构下去理解中国的社区参与过程,关注不同参与者的文化与心理认同,制定了符合中国实践的社区参与解释框架[7]。邹禄禄认为公众参与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基本要求,必须赋权于民,从而更好地发挥公众参与在基层治理中的效能[8]。

表1 2009~2019年公众参与研究的期刊来源分布

图1 公众参与的研究成果数量

我国公众参与领域的研究热度较高,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分析国内该领域的热点主题与研究前沿,再现我国公众参与研究的主题动态变化历程、探究其发展趋势,能够为我国公众参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数据获取与特征分析

1.1 数据获取

本文的样本文献选自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获取的具体操作为:在该数据库内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关键词为“公众参与”,文献来源类别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来源年限为2009 至2019年,检索时间为2020年3月7日,检索后共获取文献1743 篇。将数据导入软件后绘制公众参与研究知识图谱,利用文献计量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计算研究领域内的文献集合,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学科的主题演化路径并挖掘知识前沿,再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学科领域的主题演化动力机制和前沿演进的趋势。在获取样本文献后,首先利用软件将样本文献转换至软件可识别、可计算的特定格式。下一步导入相关数据,在软件操作界面进行设置后绘制我国公众参与的知识图谱。

1.2 公众参与发文文献概况

对十年来关于公众参与的研究成果情况和CSSCI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图1)。由图1可见,2009至2014年,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的研究成果数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14年后,相关文献数量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从整体上看文献数量依旧保持着较高的产出。

通过图1 可知,公众参与相关概念与理论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公共领域内的重要议题。2008年政府报告中就指出要积极建立公众有序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政府对公众参与的关注推动着相关研究的发展,发文数量增长较快的年代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倡导理念提出的时间具有较强的吻合度。可以看出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都在推动公众参与研究的兴起。

1.3 期刊分析

对文献的期刊来源进行分析,统计出十年来公众参与研究的期刊分布,发文频次排名前十的期刊见表1。

根据表1 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发文最多的期刊为《环境保护》(145 篇),该期刊的发文数量占总发文量的8.3%。除此以外,2009~2019年公众参与研究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均为影响力较高的期刊,其中《中国行政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国际城市规划》、《行政论坛》、《行政法学研究》均为双核心期刊,而《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的复合影响因子也都在1.0 以上。从发文期刊的特点来看,公众参与的研究成果发表数量较多的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工程科技等领域,其中以社会科学居多,这也同公众参与研究的学科力量分布特点高度契合。

1.4 机构力量分布

将节点类型选择为机构后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十年来公众参与研究的机构分布,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见表2。

从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来看,重庆大学法学院发文数量最多,十年来发文数量为23 篇。从发文起始年份来看,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在公众参与领域都有所建树。总体上看,国内高校与研究所为相关研究主要发文机构,以上发文机构都对公众参与研究保持着较高的热度。相较于其他院校,国内具有文科优势的院校在该研究领域的产出更多。公众参与作为热点研究方向,想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应该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积极促进各学术机构间的交流与共享,从而拓宽该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

2 国内公众参与关键词研究的知识图谱

2.1 关键词共现分布研究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对研究领域内关键词的把握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与焦点。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时间切片设定为1,运行该程序对1743篇文献进行词频分析,得出公众参与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布图谱,见图2。

表2 2009~2019年公众参与研究的机构分布

知识图谱中的关键词由圆圈表示,圆圈的大小代表着该关键词在网络中出现的频次。而关键词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则可以根据中心性进行判定,关键词越重要、影响力越大,其中心性就越高,利用这两项指标可以识别公众参与研究领域中研究热度较高的主题。并将国内公众参与研究前20个高频关键词列表,见表3。

图2 2009~2019年公众参与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布图谱

在表3 中,由于样本文献是以“公众参与”为关键词进行的检索,因此在排名中去除了“公众参与”。其他关键词中排名前十的是:环境治理、信息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社会管理、公共政策、协商民主、生态文明。其中,环境治理的频次较高但其中心性却较低,说明在该研究领域中对环境治理的研究数量较多,但相关研究在所研究网络中的影响力并不高。除环境治理以外,其他关键词的中心性总体上与其频次大小成正比。

结合图2与表3,可以看出公众参与领域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于3 个方面,这3 个方面构成了该领域的核心议题。第一是公共治理的相关研究,涉及关键词主要有社会治理、社会管理、公共政策、行政决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法治等。新形势下我国公共治理领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与公共部门需要更好地满足社会与公众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提供上的需求。因此,如何实现更有效的公共治理,并在社会治理、公共决策、公共服务等领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治理路径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第二是与环境治理相关的研究主题,涉及关键词主要有环境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环境治理是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我国也一直在积极探索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与模式。在我国,公众参与不仅有效的推动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环境治理模式实现转变的积极力量。由此可见,提升我国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的有效路径构建。

第三是公众参与机制的相关研究,涉及的关键词主要包括信息公开、协商民主、政府信息公开等。目前我国在推进公众参与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例如信息开放程度不足、公众参与能力薄弱以及参与程序不完备等问题。因此,社会公众知情权、表达权与监督权的有效落实是目前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设计、提升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协商民主制度、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是目前推进我国公众参与的有效路径。

我国国内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公共治理、环境治理以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领域。总体来看,相关研究虽然数量众多,但其理论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日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3 2009~2019年公众参与高频关键词(部分)

2.2 研究前沿辨识

识别并追踪学科或领域内研究前沿有助于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演化动态,进而有效的识别未来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传统的前沿分析往往采用高频主题词分析的方法,即根据主题词出现的频次这一个维度进行分析,频次高的主题词一般就被认定为前沿。不同于高频主题词分析,突现词探测的分析维度为频次和时间结合的双重维度,该方法可以识别并挖掘出在较短时间内频次变化程度较大的词汇——即突现词。突现度代表该突现词在短期内频次的变化率及其受关注的程度,突现度越高意味着该突现词在短期内的变化频率越大,受关注的程度越高。相较于高频主题词分析,突现词的探测计算维度更多,可以更灵敏的反映出学科发展的变化趋势,也更适合预测未来发展的前沿。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的突现词计算,对2009~2019年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突现词进行分析,见表4。

表4 结果显示,2009~2019年公众参与领域的研究前沿可划分为3个阶段:

(1)2011~2012年,公众参与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多突现词,包括社会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电子政务、社会管理创新,这表明公众参与在这一阶段的研究热度较高,并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中心。在这期间产生的突现词中,社会管理突现度最高,达到了6.4;其次为社会管理创新,突现度在4.5 以上;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分析的突现度较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低,突现度为4.1;电子政务的突现度最低,突现度为3.4。从这一阶段出现的突现词可以看出,公众参与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到本土以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有效的、有序的公众参与对推动我国社会有效管理、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11年至2012年,公众参与研究作为公共治理、科学发展等研究领域的前沿分支,研究热度不断上升。

(2)2013~2014年,突现词数量有所下降,出现的突现词为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且各突现词的突现度趋于平均。该结果表明公众参与研究的研究网络在这个时期内开始逐步稳定,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前沿分支主要集中在生态文明、社会治理这两大主题上。结合上个阶段的突现词可以发现,该阶段的公众参与研究与上阶段研究紧密相连,研究领域仍集中于社会治理与生态文明,但其研究呈现出由微观的研究向更加宏观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3)2015~2017年,在经历了2011~2014年为期三年的活跃期后,2015年一年内没有出现突现词。2016~2017年期间,又出现了3 个突现词,即演化博弈、地方立法、大数据,成为该研究领域的新的研究分支。根据图3可见,地方立法的突现度为3.97,成为了该时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大数据的突现度为3.87,体现出在互联网时代,学者愈发重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实现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演化博弈的突现度为3.65,体现出对公众参与在有关制度化建设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与发展瓶颈,学者运用演化博弈等研究方法突破现实中的壁垒,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维护和谐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保证公共政策与公共治理的有效性。

表4 2009~2019年公众参与领域突现词信息表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2009~2019年国内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前沿辨识分析。通过绘制关键词图谱总结出十年来我国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其聚类,进一步分析突现词后辨识出我国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前沿演进。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公众参与研究热度上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公众参与研究领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网络。从发文数量上来看,公众参与相关研究数量自2009年开始稳步增长,并于2014年达到峰值;在发文期刊统计上,发文期刊大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且期刊类型较为集中,有助于对公众参与的研究;从发文机构来看,国内高校与研究所居多,尤其是具有文科优势的高校在发文数量上更具优势。尽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家对于公众参与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以及由于转型带来的公众参与意识的加强,都在推动着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第二,公众参与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我国公众参与的研究正逐步趋向成熟,研究的重点领域也更为集中,研究内容更加具体细化。从关键词共现图谱可知,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公共治理、环境治理与公众参与机制三大领域。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术界对环境治理、城市规划重点研究主题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对其他主题内涵的探索也在不断丰富。

第三,公众参与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通过突现词分析图,发现公众参与研究前沿主题较多,其研究热点大致经历了由社会管理、环境治理到电子政务、生态文明,再到地方立法、大数据等热点主题的演变。当前的研究前沿聚焦于公众参与制度的提升以及相关机制的完善。该领域内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与学科交叉特征,并且大数据、演化博弈等研究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增强。

总体看来,国内公众参与研究内容在不断地丰富,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研究前沿也具有多态化特征。但公众参与研究网络结构较为松散,涉及主题较多,密度不高。相关研究虽然数量众多,但其理论构建也仍旧处于探索阶段,日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新时代下要不断推动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纵深发展,需要在加强公众参与的界定与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该研究领域的探索,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研究的知识体系与研究脉络。

第一,提升公众参与的理论创新水平。公众参与的研究虽然数量众多,但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参与主体、方式、机制、治理体系以及在不同领域引入公众参与的研究居多,针对公众参与的系统性、专门性的综合研究相对不足,并且相关理论的沿用主要以引用国外理论为主。今后公众参与的研究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对我国公众参与的机制与体系的进一步研究中,结合具体的实践过程凝练出相关理论,从而提升我国公众参与的理论创新水平。

第二,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我国的公众参与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公众参与研究领域,在对其研究理论进行创新性构建以及本土化调适的基础上,推动该领域的纵深发展需要更多的结合定量分析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一方面,要发挥定性研究的优势,加强对于我国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合法性、有序度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定量、实证分析评估我国公众参与渠道、制度有效性以及参与水平,促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第三,促进学者、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建设。我国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学者与研究机构数量逐年增长,但各个机构与学者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促进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为各个机构与学者搭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积极推动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不同学者之间的成果交流,促进我国公众参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发文环境治理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