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山西的情缘
2020-10-26于晋芳
□ 于晋芳
昨日一天潇潇雨,今晨可叹已秋凉。2020 年的秋天比以往来得更早些。
生活在太原,立秋时节读诗,不能不读李白的《太原早秋》。
晋祠流水如碧玉
话说李白也是到过太原、领略过山西风光的人。公元735 年,李白应好友元演之邀,过太行,上太原,去看望元演的父亲,受到时任太原府尹元老将军的款待。从李白写给元演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里可以得知,李白和元演是五月份度过太行山的。那个时节比较合宜行路,所以李白并没有体会到当年曹操二月上太行的苦寒,他也才会说“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在李白留存的诗作中虽然没有太多关于太行山的诗句,但是当他站在巍巍太行之颠时,壮阔的山河景象尽收眼底,相信豪放浪漫的诗仙李白一定也会诗兴大发。
元演的父亲虽是一员虎将,负责镇守北方边塞,但也十分雅好文翰,极愿与文人学士结交。李白与他的儿子元演一起来到并州,给他寂寞的军旅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气。他把李白待若上宾,每天以美酒佳肴招待,并请他到处观光。
对于李白来说,最喜欢的还是晋祠。“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这几句描写晋祠的诗,被后人无数次引用到介绍晋祠的文章里。也可以想象,那时的晋祠是何等“高雅”。
太原是当时的北都,也称北京,与东都洛阳、国都长安并称三都。因为它既是北方的边塞重镇,又是唐高祖李渊的发祥地,因此在开元十一年升为北都。它虽不及洛阳、长安繁华,但古迹文物等人文景观却足可与之匹敌。晋祠有周朝的古柏和周成王“桐叶封弟”的唐叔虞祠,以及供奉他们母亲邑姜的圣母殿(注:圣母殿实为宋代修建,当时是否为供奉邑姜无法考证),还有唐太宗亲笔写的《晋祠铭并序》碑……这一切都使李白发思古之幽情,留连忘返。难老泉的流水更是清澈见底,水面时而泛起粼粼微波,时而又波平如镜,青绿的水草、悠悠的鱼儿就如同在镜中一般。
太原云色渡河秋
李白原是想到并州寻求仕途理想的一种可能,终不得。盘桓数月后,便有了归心之念,时节已是立秋。
太原的秋那时也是来得早,当阴历七月大火星流向西方的时候,风乍起,花叶开始飘零,草木有了晨霜,秋云纤卷翻飞。“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白殷切地思念起远在湖北安陆的妻儿来了,山河远隔,音茫信杳,现在不知他们怎样了?在冷月高挂的不眠之夜,听着汾河澎湃的涛音,他写了如下的诗句: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园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写毕,李白又在前面加了“太原早秋”四字。当时的李白虽然心绪不高,但这首诗格调自高,且带有边塞诗之雄健。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连绵不断。
去过悬空寺的人都会看到“壮观”二字,那是李白留下的墨宝。关于这一点,清乾隆年间的《恒山志·迹志》中有考证,《山西通志》中也有记载。所以李白留字应该不假,只是原迹早已荡然无存。恒山都上去过了,想必再到代县的雁门关,对李白来说也不是难事吧!
离开太原时,元老将军还送给李白两样东西:五花马和千金裘。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是《将进酒》里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
关于《将进酒》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种是说写于公元736 年,但一般都认为是写于公元752 年,李白在天宝年间离京后,开始漫游,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元丹丘(丹丘生)相会时所作。
无论是哪一个时间段写的,总之都是离开太原后了。李白就是李白,管它什么名驹是不是五花马,有没有千金裘,只要能换到美酒,喝到痛快就行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行来山西岁月深
在回忆太原元老将军的恩情时,李白也以深情的笔调表达了他绵长的谢意:“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说到李白在并州的故事,不能不提那个流传甚广的“李白救郭子仪”的故事。
李白作客并州时唐朝还处在开元盛世,安禄山还没有发动安史之乱。李白在随友参阅并州军防时,遇到了正要被军法处置的郭子仪。李白见到郭子仪时,心中大吃一惊,对众人说,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潜力无穷,不出十年,就是一人之下的重臣,并请求为其开脱刑罚。
这一故事的版本记载于《新唐书》,来源是晚唐人裴敬撰文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此碑文的相关一段是:“(白)尝有知鉴,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
至于这故事的真伪一直也存有争议,甚至还有说诗仙的《从军行》中“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回。”就是直接表现郭子仪的大将风度和军事智慧的。而李白给予郭子仪的恩情,郭子仪一直铭记在心。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因拒绝太子李亨请求,到永王那里讨生活。结果永王发动兵变,谋反牵扯到李白。已经登基成为皇帝的李亨想杀掉李白。当时已经做到安西军副元帅的郭子仪,抛开身家性命不顾,以辞官为由,才挽救了诗仙李白的性命。
尽管这段历史有学者曾进行过考证,认为“盖出自诸家稗说”,但更多人认为郭子仪在李白获罪之际敢于挺身而出,恐怕并非虚事。李郭二人的短暂相交想必亦是一番惺惺相惜、酒逢人饮的逸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