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凝血指标检测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意义
2020-10-24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523230吴沃江李一凡袁桂香杨善辉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523230)吴沃江 李一凡 袁桂香 杨善辉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辅导为辅。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如喹硫平、氯丙嗪、氯氮平等,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控制病情发作[1]。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会对其机体部分功能造成影响,如肝功能损害等,因此会定期对患者有关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2]。基于此,本文就凝血指标检测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意义进行探究分析,具体内容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长期住院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6.07±3.87)岁;病程3~6个月,平均病程(5.08±0.32)个月。研究已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68例患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对其PT、TT、FIB及APPT进行检测分析,检测仪器选用血凝分析仪(厂家:Stago,型号:compact),具体检测方法:分别在患者入院第二日、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后抽取其2ml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抽取血样需置入真空采血管内进行保存,真空采血管内需注入0.2ml的109mmol/L浓度的枸缘酸钠;血液采集好后对采血管轻轻颠倒混匀,重复动作5~10次,混匀后置入高速离心机C(厂家:京立,型号:LGR10-4.2)上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每分钟3000r,离心时间为15分钟,离心结束后取血浆按照说明书放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若血样不能及时检测需放入冰柜中冷藏保存。
1.3 观察指标 观察68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治疗24个月后进行凝血指标检测。观察68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周期的凝血指标,分别在治疗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后进行凝血指标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型指标采用均数±标准(±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8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 通过对68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检测分析发现,治疗后的PT、TT及APTT较高,FIB较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1所示。
2.2 68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周期的凝血指标 通过对68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周期的凝血指标检测分析发现,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PT、TT及APTT指标呈上升趋势,FIB呈下降趋势,不同周期四项指标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2所示。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该疾病的主要诱因尚未明确,外部社会环境、个体心理易感素质是该疾病发作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该疾病临床表现以情感障碍、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意志与行为障碍为主,依据具体表现可分为青春型、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残留型、未分化型[3]。本研究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凝血指标检测的意义进行探究分析,依据研究结果展开如下讨论。
3.1 影响精神分类症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因素 PT是判断人体内循环抗凝物质是否存在或评估机体内因子Ⅱ、Ⅴ、Ⅶ、Ⅹ含量的重要指标[4];TT评估的是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所需时间的指标[5];FIB评估的是机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指标[6];APTT评估的是因子Ⅷ、Ⅸ、Ⅻ凝血活性的指标[7]。临床研究发现,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场所为肝脏,因此通过检测凝血指标可对患者的肝脏功能变化进行评估。PT延长若为后天凝血因子缺乏则可评估其存在并发严重肝脏疾病的可能性;FIB含量降低可表示患者肝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且肝硬化、重症肝炎几率较高;APTT水平升高主要是因为因子Ⅷ、Ⅸ、Ⅻ的水平降低;TT延长主要是因为FIB含量降低会使得其转化时间延长。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通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但该类型药物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因此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影响。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住院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凝血指标与入院时的凝血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PT、TT及APPT高于治疗前,FIB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药物肝毒性造成的肝脏损害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凝血变化的主要因素。
附表1 68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情况(±s)
附表1 68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情况(±s)
?
附表2 68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周期的凝血指标情况(±s)
附表2 68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周期的凝血指标情况(±s)
注:与治疗6个月相比,*P<0.05;与治疗12个月相比,#P<0.05。
?
3.2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时间越长患者凝血指标变化越大 本次研究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周期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治疗24个月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最大,其次为治疗12个月,变化最小的是治疗6个月,两两比较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这一结果可得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时间越长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越大,凝血指标变化越大,因此早期发现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对其具体变化因素进行明确,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控制药物毒性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进一步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综上所述,经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凝血指标会发现显著变化,治疗时间越长则变化越大,主要是因为治疗过程中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该类药物长期服用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害,从而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发生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