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来点“留白”
2020-10-23吴开才
吴开才
摘要:留白,就是留下空白,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畅想空间。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与书法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让人放飞思绪,给人以想象和创新的空间。
关键词:留白;语文教学;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4-0028-01
空白的魅力是含蓄而深刻的。书法讲究“留白”,线条之外的空白,其实也是一种“形”,能取得“此画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也讲究留白。所谓留白,就是留下空白,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畅想空间。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与书法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让人放飞思绪,给人以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对语文问题的认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备课中的留白
备课过程中的留白,是指把原来教师提出的问题交由学生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变换的又一体现,也是新课程理念规范教师课堂行为的一条严格标准。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如何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转移问题,让学生既充分发挥自主,又不天马行空,误入歧途。由此看来,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并非意味着不备课、少备课、备略课,而是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课堂中的留白
2.1 读中留白。
上中学时,我的老师教《荷塘月色》,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站在讲台上,一边朗诵,一边踱着方步,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读到动情之处,手舞足蹈。老师的诵读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把我们带入了美妙的境界。老师未作过多的分析,让我们由着自己的性子去阅读、去想象、去补充。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这样既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又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是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的。
2.2 讲中留白。
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关心的问题,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帮助学生去解决自己产生的疑问。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要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想象的余地,就必须给学生留白。记得曾有介绍魏书生老师上课的一篇文章:魏老师只让学生自己画了三四个词语,先揣摩其意义用法,后又让学生造句,再共同评价是否恰当。看上去很简单的教学设计,但是可以使学生能够学一个掌握一个,效果很好。因此,课堂留白,要抓住重点,敢于取舍,要相信学生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给学生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
2.3 作业留白。
传统的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不妨和学生共同研究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一些自选作业,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尤其是语文作业,课后的练习没有必要全部做,也没有必要让全部学生都做。这样做避免了作业的纯知识性,而把重点转向了关注人的发展。学生就会将学习视为一种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就会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积极主动寻找作业、探究作业,升华作业质量。
3.评价中的留白
3.1 评价成绩留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孰优孰劣、孰好孰差,全凭老师根据成绩来认定。这种评价,抹杀了学生个体发展和阶段发展的差异性,而试题的难易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因而它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老师应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宜采用三级等级评定法,如优、良、中,而不宜采用分数和排名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给学生成绩以模糊的评价,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信心,乐观学习。
3.2 评价主体留白。
在傳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往往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具有最高的评价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这是漠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事实上,教师由于某些原因可能造成对学生评价的不正确甚至不公正,对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教师完全可以放手把某些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让其实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而来自同龄人的评价可能也更真实、客观,比如对学习方法的评价、课堂质疑的评价、作文的评价、成绩的评价、综合能力的评价等,都可以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也才能被激活。
总之,留白,既不是教师无所作为,也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匠心独运,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巧妙安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激发兴趣,增强信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教给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桂梅.“留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5).
[2] 梁美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留白”艺术[J].基础教育研究,2016,(02).
[3] 高营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探析[D].闽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