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冬季地表水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2020-10-23李亚钊宋欣路凤祎谭艳志耿亦骁
李亚钊 宋欣 路凤祎 谭艳志 耿亦骁
摘要:地表水监测过程中地表水采样过程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地表水采样过程与实验室分析采样过程相比较更容易带来数据上的误差,并且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难以有效实施。在东北地表水冬季采样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问题,我们在东北地表水采样过程中需要进行破冰采水,因此采样过程更加难以控制。笔者根据公司多年实践经验结合理论分析将东北冬季地表水采样过程分为若干部分,探讨东北冬季地表水采样过程中如何保证采样质量的方法及经验,为广大在东北冬季采样的同行提供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表水;环境监测;采样;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9-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9.087
Discussion 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n monitoring and sampling process of surface water in Northeast China in winter
Li Yazhao,Song Xin ,Lu Fengyi,Tan Yanzhi,Geng Yixiao
(Hebei Huaq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China)
Abstract:The surface water sampling process is a relatively weak link in the surface water monitoring process.Compared with the laboratory analysis sampling process, the surface water sampling process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data errors,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sampling process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effectively.Northeast surface water will encounter greater problems during the winter sampling process.We need to conduct ice-breaking water collection during the northeast surface water sampling process, so the sampling process is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Based on the companys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author divides the Northeast winter surface water sampling process into several parts, discusses how to ensure the sampling quality and experience in the Northeast winter surface water sampling proces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majority of colleagues in the Northeast winter sampling.
Key words:Northeast surface water;Environmental monitoring;Sampling;Quality control
環境保护一直是国家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指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属性和地位。其中水环境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系统之一,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水环境(江、河、湖及海洋)面积辽阔,水资源丰富,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水质监测[2]。
环境监测的过程质量管理包括采集样品、运输、保存、分析、数据处理、评价这一过程。任何环节都要保证质量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实验室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有效质量控制手段及措施,而采样环节质量控制手段则比较薄弱,急需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东北地表水冬季采样过程需要进行破冰采水,采样过程更加难以控制。笔者根据公司多年实践经验结合理论分析将东北冬季地表水采样过程分为若干部分,探讨东北冬季地表水采样过程中如何保证采样质量的方法及经验,为广大在东北冬季采样的同行提供建议。
1 东北地区地表水监测冬季采样中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点位
环保验收监测的水采样监测点位都有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采样过程中受现场环境、采样条件、采样工具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尤其在东北地区冬季环境恶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属严寒地带,多处风力较大,而且冬季结冰期冰层平均厚度达到1m以上,这些都给实际采样造成一定困难。采样过程中需克服严寒考验,在保证能安全地进行冰上作业的前提下,对冰封断面进行破冰,避开死水区,找到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采样,如图1所示,图中为我公司采样人员进行破冰操作以保证水质采样顺利进行。同时为更好地掌握断面详细信息,熟悉断面情况,保证轮换采样人员能够顺利到达采样断面,整理制定了“水质采样断面点之记”。
1.2 采样设备和容器
实际工作中,监测人员对现场使用的仪器有时维护不及时、保养不到位,或者长时间不对仪器进行校准,导致仪器测得的数据不准确、失真。我们的采测分离设备在任务出发前会统一校准检查,而且每次现场使用前再次进行校准和核查,另外每组设备一备一用。尤其在东北地区冬季采样过程中要保证仪器在极具寒冷的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针对此现象设备使用必须选择在车内进行,满足仪器正常使用要求。
1.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大部分采样人员往往忽视了水质样品保存和运输这一重要环节,采集完水样后没有按要求及时、正确的添加固定剂,也没有采取冷藏或冷冻措施,对水样进行有效保护。在灌装完成后,为防止固定剂添加错误,保证采样瓶按照灌装顺序进行灌装,按照要求制作了采样瓶摆放地垫。
采样完毕后立即将样品装入专用车载冰箱,采样瓶用气泡垫包裹,防止磕碰,冰箱内放入温控记录仪,温控记录仪探头不要接触冷媒或样品瓶,密封完好保存。后续运送过程中全程采用冷链运输(东北地区冬季样品注意保温),确保样品全程控温在0-5℃运输。
2 东北地区地表水监测冬季采样质量管理
2.1 采樣点位的质量管理
采样点位满足地表水断面布设原则要求,采样断面设立断面桩,通过GPS定位,保证采样点位的位置准确。冬季为保障和提高采测分离工作质量,增加拍摄录制破冰(近景、远景)照片和水涌视频。只设一个采样点的冰封河流采样时,破冰点应选择在河流主流上,应避开死水区。采样前应先确认河流干流,如无法确定河流主流,应在采样点水平线上取3~6个点位(考虑电钻等是否有做够电量打3~6个冰孔)采用冰下水深探测设备或者破冰后测量冰下水深,确定水深最大点位采样点,同时应在初步确定的采样点的上游和下游沿垂线间隔30m选取3~6个点位破冰检查河流流动情况,如上游或下游出现水面不连续、仅有零星水样或冰层下无水的情况,应在破开冰面后,观察水体是否为活水,如有水涌出,需进行采样,否则不采样,按断流处理,通过手机拍照,做好记录。
2.2 采样设备和容器的质量管理
为规范公司物资管理,建立出入库制度。每月任务结束后,对各小组的耗材进行清点,对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出入库登记。按照不同功能和要求进行分类整理。
每月出发前实验室内对设备维护校准,检查设备性能,对损坏的、无法使用的或校准无法通过的进行淘汰换新。
2.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采样人员完成样品采集后应立即将样品放入冷藏避震箱或车载冰箱保存,所有冷藏避震箱或车载冰箱内均应放置或配备连续温度记录仪,确保在样品送达任务监测站前能满足0~5℃冷藏保存要求。在规定时间18h内送至分析室。
3 结语
东北地区冬季地表水的监测采样具有特殊性,其中涉及交接、运输、试验等多个环节比常规采样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采样测试人员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团队协作,树立责任意识,按照国家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圆满完成采样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好地表水的采样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清.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及其在地表水监测采样中的应用[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25(01):26-28+34.
[2]王小菊,王仁忠,陈表娟,等.浅析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能源环境保护,2019,33(04):49-51+55.
[3]段建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质量控制措施[J].山西科技,2020,35(01):48-49+53.
[4]陈珊.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及监督的重点[J].区域治理,2019(50):164-166.
收稿日期:2020-07-04
基金项目:河北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创新中心(SG20182051);河北省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专项(199A3903H);石家庄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8790296A)
作者简介:李亚钊(1989-),男,汉族,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及环境治理研究。
通讯作者:宋欣(1968-),男,学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及环境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