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共力耦合演化机理研究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
2020-10-23曹太鑫
康 伟,杜 蕾,曹太鑫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矛盾凸显;公民权利意识与环保意识的觉醒也促使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矛盾升级。在一系列矛盾相互交织的宏观背景下,部分邻避类公共设施的兴建在让全社会成员受益的同时却让某一区域居民承受该负部效应,引发该区域居民的反抗,即邻避冲突。据2003~2014年150例中国重大环境群体性事件统计结果显示,污染类群体性事件占比高达66.6%。中国进入环境敏感期,生态环境问题正逐步成为公众视野关注的焦点[1]。其中,由污染类邻避设施建设引发的社会冲突和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民众与政府、企业围绕这类设施建设问题进行博弈渐成社会常态。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是指由具有污染类性质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焚烧项目、PX项目等)建设而给周边民众所在区域带来生态破坏、安全威胁或经济损失等负外部效应的抵制策略或集体行动[2]。探究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微观层面出发揭示冲突事件的内在演化机理,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邻避冲突事件发生原因和演化机理的研究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献积累。邻避冲突是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学者研究指出邻避冲突爆发的根本性原因在于邻避设施本身的负外部性[3]。然而随着先进技术的采用,邻避设施的负外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防范和避免。房产贬值、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仅为邻避冲突的表象而非根本性诱因[4]。后续学者将政府决策透明公正、制度约束和集团利益等因素引入邻避冲突引致因素研究中来[5]。寻租的社会现实进一步诱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强化了其对污染类邻避项目建设的反抗[6]。邻避冲突退化为公众在诉求无门、信任丧失之后与政府的一种不合作博弈策略选择[7]。公众参与被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因此,居民环保利益诉求与政府公信力下降、公民参与渠道堵塞三者间的矛盾对政府决策形成倒逼,这才是导致邻避冲突产生的内在本质原因[5]。摈弃设施属性、政府制度等影响因素,学者们回归邻避居民本体,从心理学视角揭示邻避冲突爆发的根源,认为考虑公众的心理态度才是减弱公众抵抗行为的重点[8]。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认为集体行为的产生是自发的,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不可预测的,它依赖于参与者之间的相互感染[9],该研究打破了公民意识和公共理性的局限性[10]。在此基础上,侯光辉,王元地[11]和李小敏,胡象明[12]指出公众偏见是邻避事件发生的起点,而虚假偏见则是导致邻避冲突不断升级的导火索。在网络媒体时代,邻避设施的未知风险被无限放大,导致邻避设施周边民众相对剥夺感不断产生,对社会不满情绪不断扩散蔓延[13]。此外,部分学者开始涉足混合研究,如Walker[14]使用扎根理论和混合方法从社会心理应激视角研究民众反对加拿大安大略省风电机组的行为。Nakazawa[15]从心理学和政治学混合视角出发研究,认为政治不公平感是邻避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Castro, Seixas, Neca, Bettencourt[16]将心理学与法律相结合,从社会心理学洞察民众如何限制政治/立法领域的权力。学者Song[17]和AMY,MAX[18]则将心理学与城市空间理论相结合,从居民地区依附感的强弱的全新视角对冲突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地区依附感强弱是影响公众参与抗议行动意愿的决定性因素。情感依附强烈的个体更易产生对邻避类设施的消极看法和反对行为。
而对于邻避冲突事件发展演化规律,学者们多基于定性理论分析与定量数理建模方法,从事件发生、发展、蔓延、衍生、转化和耦合等角度展开研究。如何艳玲[19]指出区别于国外邻避冲突事件直线上升为集体行动的演化路径,“中国式”邻避冲突的演进则更为曲折,呈螺旋式上升态势,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个体理性抗议、集体理性抗议、无抗议、集体非理性抗议和个体多形态抗议。侯光辉、王元地[11]基于内外生融合视角,采用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构建了邻避冲突演进的整合性归因模型。该研究突破了传统定性理论分析的局限,定量数量建模方法被引入邻避冲突演化的研究中。Sung[20]通过仿真方法探究了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行为及演化特征;刘德海,陈静峰[21]基于演化博弈理论,通过复制动态方程等构建环境污染冲突事件的协同演化博弈模型。
通过整理发现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邻避冲突事件宏观和中观视角的研究,致力于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对于“为什么”则缺乏深入探讨。仅有少数学者的研究为从微观层面对邻避冲突事件演化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范式,如张一文等[22]基于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迟菲,陈安[23]对具有耦合现象突发事件耦合机理的分析;以及孙壮珍,宋伟[24]基于耦合演化机理模型对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探讨。因此,本文尝试从“为什么”的微观视角出发对邻避冲突事件发展演化引致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解读,对邻避冲突事件演化“黑箱”的内部逻辑给予回答,揭示事件发生、发展演化的深层次原因,补充现有研究对于“为什么”回答的不足。从事件突发性和系统复杂性特征入手,对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复杂引致因素耦合机制展开定性分析,厘清因素间作用关系、耦合机制生产原因及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以耦合度理论为基础的邻避冲突事件内在引致因素、外在引致因素与情绪引致因素耦合度测量模型,量化因素间耦合关系;最终,以“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江苏启东事件”、“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三起典型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实证研究引致因素耦合关系对邻避冲突事件社会影响力及发展演化的影响,为科学有效、精准管控邻避冲突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1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共力耦合机理探析
1.1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分析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演化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类因素被称之为引致因素。不同于其他邻避设施,污染类邻避设施兼具污染性和风险集聚性,民众对其具有较大敏感性和风险感知性,易引起民众心理与行为变异,民众情绪状态成为影响邻避冲突发展演化的关键因子。因此,本文在遵循常规引致因素划分(内在引致因素和外在引致因素)的基础上[22],引入情绪因子,将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划分为内在引致因素、外在引致因素和情绪引致因素。
内在引致因素是作用于事件内部各个子因素的统称,包括事件本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涉及设施的属性等[22]。由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概念及属性可知,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内在引致因素包括邻避设施选址、邻避设施属性、邻避设施本体及由其引发的冲突行为等。
外在引致因素是作用于事件外部环境的各个子因素的统称,包括政治因素、人文因素、伦理道德因素等[22]。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发生、发展及演化受内在引致因素激发,在外在引致环境中孕育。在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中,政府行为、媒体介入、伦理道德等外在引致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冲突,甚至改变事件走向。
情绪引致因素是事件中个体或群体所呈现出心理状态的统称。邻避冲突事件是群体性行为,个体情绪在群体维权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耦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有机情绪整体。随着情绪群体维权抗争结构和状态的不断转变,群体心理、行为达成共识,并逐步逼近冲突激发点[25]。在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中,“法不责众”、“去个体化”、“搭便车”等心理效应、风险感知、不公平等心理体验均是影响事件发生重要的情绪引致因素[26]。
综上所述,构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概念模型,具体见图1。在这一概念模型中,内在引致因素是事件发生的内在诱发力,外在引致因素是事件发展的外在驱动力,情绪引致因素则是事件发展演化的强化力。在事件内在引致因素产生风险传导转换过程中,通过信息传输、群体互动三种引致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进一步形成耦合风险。在各种利益交织抗争中,抗争主体根据自身政治、利益需求作出行为决策,一旦需求无法满足,则会产生心理与行为异常,最终演化为冲突事件并形成巨大社会影响力。
图1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引致因素概念模型
1.2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共力耦合机理分析
任何单一引致因素均不能推动污染类邻避事件演化为冲突事件,甚至危机事件。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发生是在多重引致因素综合作用和巨大耦合力下发生的。探究冲突事件中引致因素耦合机理对于厘清邻避冲突事件演化规律十分关键。“耦合”一词源于物理学,是指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经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彼此约束和选择、协同和放大,是各子系统在良性互动下,根据其相互作用的强度和贡献程度形成彼此依赖、相互协调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27]。其中,约束和选择表明各耦合子系统自由度减少甚至部分属性丧失;而协同和放大则表示各耦合子系统在新模式下协调互动,其原有属性可以被拓宽和放大[28]。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耦合演化模型是在各引致因素耦合作用下协同放大的结果,即共力耦合的结果。依据王伟等[29]对危机事件发生动力机制的研究,本文构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共力耦合演化机理模型,如图2。
图2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耦合演化机理图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诱发力。内在引致因素是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发生的内在诱发力。事件诱发力是由事件本身性质决定的,是指会对社会系统产生“扰动”的事件属性。污染类邻避设施包含敏感因素(污染、负外部性),极易与外界形成“共振”,从而形成更为强劲的耦合力影响冲突事件演化进程。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驱动力。外在引致因素是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外在驱动力。在内在引致因素变异演化前提条件下,由于事件外界社会组织内外部构成要素、运作规则和发展环境异化而速度加快[30],加之公民参与渠道不畅、虚假信息和谣言的诱导等进一步缩短了事件演化为冲突的时间。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强化力。内外引致因素二者的耦合作用力通过信息传导机制强化情绪引致因素形成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耦合力。对此,在不公平感、剥夺感、社会同情等心理作用下,抗争民众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大规模群体积聚,出现聚集效应。在各种利益交织抗争中,群体行为意识趋同,群体情绪相互感染,强化受害者意识,触发集体性诉求表达,最终演化为更高层次的群体情绪矛盾,引发冲突事件。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破坏力。在内在引致因素诱发力、外在引致因素驱动力及情绪引致因素强化力综合作用下,事件构成要素、运行规则和发展环境发生异化,产生破坏力,当其力超过一定阈值时,污染类邻避事件在“点火温度”触发下演化为冲突事件[31]。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发生具有时间不确定性、社会敏感性、应对紧迫性、结果破坏性等特征,不仅会给组织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给公众带来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社会的正常运转。
2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共力耦合演化模型构建
2.1 耦合度模型构建
2.1.1 影响力模型
构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耦合度模型,进一步揭示邻避冲突内在演化机理,为政府危机精准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耦合度模型构建理论及上述分析,本文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由多个因素所引致。
假设2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各个引致因素内部包含多个子因素。
假设3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间均存在某种程度(或强或弱)的耦合关系。
假设4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间耦合关系越强,其产生的非线性合力越大,对事件影响力越大。
在构建引致因素耦合度模型前,首先构建引致因素影响力模型。设Ui表示引致因素对事件的影响力,在本研究中Uint表示内在引致因素影响力;Uext表示外在引致因素影响力;Uemo表示情绪引致因素影响力。设Uij表示第i个引致因素中第j个子因素影响力,其影响力值用Xij表示。引致因素子因素事件影响力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和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量化,子因素事件影响力取专家打分均值。子因素事件影响力公式如下:
(1)
其中,Uij表示子因素对事件的影响力,取值范围为[0,1],分值越大表示子因素对事件影响力越大,反之子因素对事件影响力则越小。Aij表示专家打分最大值,Bij表示专家打分最小值。
引致因素对事件整体影响力可以表示为:
(2)
其中,Ui表示引致因素对污染类邻避事件整体影响力,ωij表示各子因素权重。
2.1.2 耦合度模型
根据协同学理论,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间的协同作用,它决定着系统的发展变化及走向。“耦合度”正是对这种协同作用对耦合系统有序作用程度与贡献程度的测量。内在引致因素、外在引致因素及情绪引致因素间通过耦合作用形成一种自组织结构,称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耦合系统,该系统的有序组织依赖于引致因素间的耦合作用。相比于其他度量模型,耦合度更能从微观视角揭示事件内部的链式关系结构,而非单纯因果关系。因此,采用“耦合度”研究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发展演化机理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和适用性。本研究借用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耦合度模型。Cm为子系统间的耦合度,其公式表达形式如(3)。本研究涉及两系统和三系统耦合研究,由此公式可以简化为式(4)、(5):
(3)
(4)
(5)
式中,CNIMBY表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耦合度,Uint、Uext、Uemo分别表示内在引致因素影响力、外在引致因素影响力和情绪引致因素影响力。CNIMBY取值越大,引致因素间耦合度越大。反之,CNIMBY取值越小,引致因素间耦合度越小。
(Uext+Uint)(Uext+Uint)≥4(Uext×Uint)
(6)
将不等式(6)代入公式(4)中可得:
(7)
由此可知,CNIMBY1的取值范围为[0,1/2],当且仅当Uext=Uint时,CNIMBY1达到最大值1/2。同理,可知三系统耦合CNIMBY2的取值范围也为[0,1/2]。该计算方式低估了引致因素间耦合度。因此,本研究采用如下耦合公式:
(8)
(9)
由此可知,Cm取值范围为[0,1],耦合公式(8)更加符合多系统耦合要求。结合本研究中将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定义为内在引致因素,外在引致因素和情绪引致因素,公式(8)可以分别简化为两系统耦合度公式(10)和三系统耦合度公式(11):
(10)
(11)
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可以反映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间的耦合关系,但其却无法确定引致因素是在较高程度上耦合作用,还是在较低水平上相互影响,较难准确反映出引致因素对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影响的实际水平。因此,进一步构建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模型,其不仅可以更好地判别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间的共力耦合程度,还可以弱化耦合度模型测量的不精确性,反映出引致因素间不同程度的耦合作用力。借鉴张一文[22]等研究,按照耦合协调度大小划分不同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具体如表1。耦合协调度函数构造如下:
表1 不同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
(12)
(13)
其中,DNIMBY表示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DNIMBY∈[0,1];TNIMBY表示系统协调指数,TNIMBY∈[0,1],综合考量了引致因素影响力和耦合度对事件发生的作用;α,β,γ为待定参数,表示内在引致因素、外在引致因素和情绪引致因素对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影响力权重。
3 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择及数据来源
城镇化背景下,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与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促使污染类邻避设施建设陷入“宣布上马-民众抗议-紧急叫停”困境,给我国政府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本文以“2014年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2012年江苏启东事件”、“2016年“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为研究对象,具体见表2。上述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尽管发生地点、规模都不尽相同,但发生情节及演变过程高度相似,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为何同类事件不断频繁反复发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实质上要从事件发展演化引致因素内在耦合机理微观视角进行解释。
表2 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基本情况
3.2 耦合度分析
对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共力耦合研究中采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本身涉及诸多定性变量,需转化为定量数据。对此,本研究采用如下方法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量化。一是文本分析,通过Python软件对事件网络新闻数据进行分析,找寻引致冲突发生的关键因素;二是专家打分法,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对模型中引致因素子因素影响力进行专家打分;第三,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子因素权重量化。
3.2.1 引致因素子因素选取
百度作为大数据搜索引擎,拥有海量数据,可全方位地反映某一事件的发展演化过程及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态度等。对此,本文分别以“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江苏启东事件”、“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为关键词,以百度为主要数据搜索平台,以新闻为主要研究数据。最终,本研究获得“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江苏启东事件”、“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新闻数据分别为条207、221条和110条,通过剔除重复、无效文本数据,最终筛选出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有效新闻文本分别为50条、107条、30条。通过Python软件对百度搜索的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有效新闻文本数据进行词组长度大于4,词频数大于10及权重高于60%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并进一步依据关键词抓取结果及上文引致因素分类进行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的选取及归类,筛选过程及结果见表3。
表3 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
3.2.2 两系统引致因素耦合度分析
在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中,参考文献[19,23,24],在测定内在引致因素和外在引致因素共力耦合时,设α=0.6;β=0.4。本研究采用10位相关领域专家打分的平均分作为子因素影响力值,引致子因素权重则选用AHP法,结果如表4。
表4 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子因素得分及权重表
以“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进行两系统引致因素影响力值、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计算。
由公式(1)可得
U21=0.475,U22=0.625
由公式(10)可得,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内在引致因素与外在引致因素二者间的耦合度为
由公式(12)可得,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内在引致因素与外在引致因素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度为:
同理可以计算出“江苏启东事件”、“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两系统引致因素影响力值、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具体见表5。
3.2.3 三系统引致因素耦合度分析
基于污染类邻避设施兼具污染性和风险集聚性的考量,本研究在考察内外引致因素共力耦合对事件影响的同时,重点关注情绪引致因素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加入情绪引致因素,假定当内在引致因素、外在引致因素和情绪引致因素耦合时,α=0.35;β=0.3;γ=0.35。同样地,以“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进行三系统引致因素影响力值、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计算。
由公式(1)可得,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U31=0.875,U32=0.725。
由公式(2)可得,情绪引致因素对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的影响力值为Uemo=0.823。
由公式(11)可得,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内在引致因素、外在引致因素与情绪引致因素三者间的耦合度为
由公式(13)可得,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三类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函数:
=0.819
同理可以计算出“江苏启东事件”、“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三系统引致因素影响力值、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具体如表5。
3.2.4 引致因素耦合度比较分析
综合上述研究,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两系统与三系统引致因素耦合度计算结果具体见表5。
表5 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耦合度计算结果
(1)由表5统计结果及前文假设可知,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与事件影响力值呈正相关关系,引致因素间耦合协调度值越高,冲突事件的社会影响力越大,即事件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越大,对事件发展演化作用力越强,加快了邻避事件演化为冲突的进程。此外,本研究通过对三起典型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内在、外在和情绪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值的计算还发现,这三事件的耦合协调度值均大于0.7,表明引致因素之间存在高度耦合关系。本文选取“百度搜索指数”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影响力的衡量指标。百度搜索指数是互联网用户对关键词搜索、关注程度的持续变化趋势。百度搜索指数越高表明网民对事件关注程度越高,事件影响力越大,具体见图3。
图3 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百度搜索指数
由图3可知,“启东事件”百度搜索指数最高为100657,在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中受网民关注度最高,其两系统和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799、0.827,均大于其他两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百度搜索指数(61551)排名第二,两系统和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797、0.819,均大于“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事件”。而“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事件”百度搜索指数仅为8700,网民关注程度在三起事件中最低,其两系统和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774、0.807,是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耦合协调度的最低值。由此可见,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间耦合协调度越高,百度搜索指数越高,网民关注度越高,冲突事件的影响力也越大,即事件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越大,对事件发展演化作用力越强,加快了邻避事件演化为冲突的进程。
(2)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情绪引致因素对冲突事件影响力值起着强化作用。对比表5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的两系统与三系统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结果可以发现,事件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高于0.6,内在引致因素与外在引致因素间存在高度耦合关系。引入情绪引致因素后,“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耦合协调度由高度耦合转化为极度耦合,发生质的突变。同样,“启东事件”和“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事件”的耦合协调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由此可知,情绪引致因素强化了冲突事件的影响力,加快了事件发展速度,对污染类邻避事件演化为冲突起到了推动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是在特殊社会转型背景下,环境矛盾与民众情绪耦合引发的集体性行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一旦具备生成条件,发生率极高,演化速度极快。本研究在分析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案例证实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与事件影响力值呈正相关关系,引致因素间耦合协调度与冲突事件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阻断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间共力耦合成为化解“邻避效应”的根本性出路。在涉及负外部性、敏感性事务决策中,公共利益不能成为“政府暴政”的幌子,取得公众信任才是根本,这就需要政府真正构建并实施一套抵御环境风险的政民双向沟通机制,做到决策透明,信息公开,有效缓解民众“不公平感体验”,破解“邻避困境”。然而,“政府-民众”信任机制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事件酝酿期和爆发期,微信、微博谣言盛行,出现大量虚假信息。这些内外引致因素在民众诉求无门后,极具情绪感染效应,易引发冲突。这就需媒体这一“润滑剂”平衡政府舆论场与民众舆论场的声音,阻断引致因素间的共力耦合,避免民众负面情绪大量累积、集中爆发。民众本身也应提高媒体素养,增强信息真伪辨别能力,不传谣,不造谣,合法表达民意。因此,有效政府应急决策网络、理性公民认知及正确社会媒体价值引导均可有效控制冲突,加速变危机为转机的进程。除了上述传统阻断机制,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建立高效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敏感词库(如:聚集、游行),采用关键词匹配技术,精准预测危机,有效阻断引致因素间耦合作用关系,最大限度降低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及影响力,为政府冲突事件治理提供新工具。
第二,情绪引致因素对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影响力起着强化推动作用,加速了事件的发展演化进程。综合考量,污染类邻避设施负外部性等内在引致因素与政府公民参与渠道不畅等外部引致因素耦合作用前提下,情绪引致因素成为影响民众判断决策与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早有学者研究指出公众一般化的信念并不足以引诱冲突事件,邻避问题的本质属性是公众非理性的情绪反应。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发展的“心理账户”理论揭示人们通常会聚焦于单个决策的狭隘影响,而不是它们的总体效果[32]。同样,在风险社会,作为“有限理性人”,邻避居民对邻避设施认知包含了更多的主观性风险感知,与实际风险存在偏差,进而狭隘的认知邻避设施并作出非理性的行为选择。在三起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中,选址周边民众担心项目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存在致癌隐患。加之附近众多商品住宅小区,房产贬值,利益受损等主观风险感知加剧。这种成本与收益分配的极度不平衡使得民众产生了“既然收益由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为何偏偏建在我家后院”的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在群体受损维权过程中不断强化,达到一定程度引发了抗拒情绪甚至是非理性暴力行为。对此,政府作为真实信息的拥有者和批露者,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表明立场态度,稳定民众情绪,有效规避民众主观臆断引发的邻避事件恶性演化。此外,在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和传播技术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新媒体的信息传递使得处于心理被强化状态下的邻避居民极易受到虚假信息影响,产生谣言纯真化效应。在此效应作用下,群体心理不断被强化,形成统一心理共识,采取激进行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就需要民众加强自身公共理性,合理评估邻避风险,自觉认知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有效推动污染类邻避设施项目决策走向成熟理性。
综上,本研究是基于数理建模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一项综合研究,有效解决了邻避冲突事件演化过程中共力耦合测算问题,对于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治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具有理论与实践借鉴意义。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耦合研究中,除共力耦合,还存在驱力耦合、互力耦合等耦合作用方式,如何将多种耦合形式纳入耦合模型将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此外,在大数据背景下,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发展演化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需对大量案例进行跟踪调查以解决基于特定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研究的局限性,寻求更为科学和普适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