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如厕隐患多,积极排除重预防

2020-10-23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9期
关键词:洗澡时如厕心脑血管

一天凌晨,年近古稀的张老太如厕起身后突然晕倒,到医院抢救后被诊断为脑出血。原来,张老太有高血压、长期便秘,这次上厕所时太过用力,诱发了脑出血。

对于老年人来说,卫生间是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危险地带。老人如厕时发生意外,以及在卫生间洗澡时晕倒的案例并不鲜见。

排便太用力隐患大

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老人,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其发病时间也多在夜间或凌晨,不少是发生在如厕时。患者在用力排便过程中,由于腹压升高,引起瞬时血压升高,可诱发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因此有人说,卫生间是有心脑血管病史老人的危险区。

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同时伴有便秘症状者,平时应该多喝水、多吃粗粮及水果蔬菜,预防便秘。上厕所时也不要太紧张,更不要太用力。有便秘的高血压患者,可考虑在如厕前先使用润肠药物。

憋尿后排尿易昏厥

有些老人身体瘦弱、体质差,甚至有低血压,常会因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冬天夜晚冷,很多人懒得从暖和被窝里出来上厕所,于是就憋尿,一直到憋不住才上卫生间。但憋尿太久后突然排尿可能有危险,此时会因迷走神经变得过度兴奋、膀胱排空过快,促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结果脑供血不足,诱发排尿性昏厥。

如厕或起夜时动作一定要慢

老年人不要把上厕所当成一件简单事,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比如,如厕时动作一定要慢,慢慢蹲下去,再慢慢起身,站起来。老人如厕后,如果觉得有些头晕,应保持不动,缓一缓,等不适症状消失后再缓慢走出。

另外,老年人一般有起夜的习惯,要注意不要猛地一下就坐起来。老人起床过快过猛,体位突然发生改变,易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可能造成晕厥甚至脑缺血中风。最好醒来后先静静地躺一会儿,坐起来再歇半分钟,再慢慢下床,以防止突然的血压变化引发疾病。

卫生间还有这些危险

一般来说,卫生间是家中最湿滑的地方,洗澡、洗漱后溅出的水,一不留神就能让人摔倒。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症,一般性的磕着碰着就可能出现严重状况。

对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洗澡时也要格外留意。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如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进而发生危情。另外,洗澡水太热,也容易诱发脑溢血。

同时要提醒老年朋友,饭后千万别马上洗澡,因为刚吃完饭,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此时洗澡,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要高一些。同时,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因为血糖降低也容易发生晕厥。

预防老人意外的注意事项

厕所安装坐便器。家有老人,尽量安装坐便器,马桶周围最好安装把手,便于老人起坐。排便时切忌过度用力,以免诱发高血压和脑中风。

洗澡注意水温。洗澡的温度不宜太高,一般控制在40~43℃为宜。此外,要保证厕所通风良好,确保热水器没有超过使用期限。

厕所要防滑。厕所最好干湿分离,以防滑倒发生意外。老年人最好不要用浴缸洗澡,以免进出浴缸时滑倒;洗完澡时也要及时擦干净脚底板和地板;最好要配备防滑垫和防滑拖鞋。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卫生纸不要放在马桶水箱上,防止老人拿纸时扭伤腰部。厕所里插座和开关要有防水功能,防止漏电。洗手间的门最好是向外开,以免出现意外,给抢救带来影响。厕所的布置摆设要尽量简单安全,避开尖锐器物。还应提醒老人,上厕所时不要锁门,一旦出现问题,方便急救。总之,厕所安全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洗澡时如厕心脑血管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且谈如厕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十几年后的真相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着急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