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断大肠癌,肠镜做起来
——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医师王翔

2020-10-23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9期
关键词:肠镜镜检查结肠镜

围追堵截大肠癌,首推肠镜

接受了来访,王主任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肠息肉知识:肠息肉主要可分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几种。大部分的息肉是良性的,不具备侵犯和播散的能力,但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就要当心了。

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腺瘤性息肉个数越多、体积越大,癌变几率就越高。有数据显示我国50 岁以上的人群里,大约15%的女性和25%的男性都有这种癌前息肉。

肠道里长有息肉,多数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仅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稀便、大便带血和黏液等,所以筛查就显得十分重要。

粪便隐血试验是结直肠癌无创筛查的最重要手段,主要不足在于检出进展期腺瘤的敏感性偏低,一般仅20%~30%,在高危人群中亦不足50%。

进展期腺瘤指具备下三项之一者:息肉或病变直径≥10 毫米;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样结构超过25%;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

肠镜虽然是一种侵入性检查,但通过肠镜可直观看到结肠和直肠黏膜的微小变化。这有助于医生精准及时的发现肠息肉、大肠癌、肠炎、肠结核等40 余种疾病。这是任何影像检查都比不上的,包括X线和先进的CT、MRI、PET 等。因此,肠镜下活检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是结直肠癌确诊的金标准。

目前,肠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传统的息肉摘除方法只能针对有蒂息肉以及<2 厘米的广基息肉,而以EMR(内镜黏膜切除术)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代表的新技术,则扩展了内镜治疗范围,即便是超过3厘米的巨大广基息肉,也不再需要开腹手术;此外,即使是早期肠癌,其中有一部分也可以在肠镜下进行根治治疗。

通过肠镜治疗肠息肉和早期大肠癌,不仅阻断了大肠癌演变的进程,而且保持了结肠的完整结构,减少了患者手术的概率,痛苦小,费用低,基本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在50 岁以上的年龄段,由于肠镜检查覆盖率从21%增长到65%,男士的大肠癌发病率降低了40%,女士则降低了55%。可见,肠镜发现息肉后,在内镜下切除那些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并定期复查,可最大程度的阻断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提高肠镜检查质量,达到最大阻断效果

王主任接着介绍说:虽然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病变的金标准,但并非准确无误,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国外研究报道结肠镜检查肠息肉的漏诊率约为25%,国内研究报道为22.5%。因此,提高息肉检出率,减少漏诊,对预防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导致结肠镜检查肠息肉漏诊的因素包括:病变因素,如息肉大小、部位、形态、数目等;非病变因素,如肠道清洁不够、肠镜未插到盲肠、退镜短、患者配合不好等。

在美国,对于结肠镜的操作有着非常严格的质控标准。比如,要求95%以上进镜要达到盲肠,退镜时要求至少在6 分钟以上确保不遗漏病变等。尽管国情不同,不能一味照搬美国标准。但采取以下措施,对提高结直肠镜筛查的效率,减少漏诊率,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很关键。

1.肠道足够清洁。肠腔中如果有粪便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结肠镜的诊断和治疗,除了妨碍“视线”,影响腺瘤检出外,还会导致无法进行一些治疗,如息肉切除等。因而,在接受结肠镜诊治前,肠道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积极配合医生。肠镜检查过程中,结肠镜在通过整个结肠时,难免会有牵扯导致的不适或疼痛,而且操作过程中需要向结肠充气,会有腹胀的感觉。但只要内镜医生操作技术熟练,患者积极配合,绝大部分受检者都可以耐受。建议患者尽量放松,越害怕肠道越紧张,就有可能影响医生检查结果。对因紧张和不耐受疼痛的人来说,如果条件适合,无痛肠镜可提高检查质量。目前推荐安全舒适的无痛肠镜检查。

3.内镜医生有足够的水平和经验。

内镜医生的操作技能很大程度影响结果,如结直肠镜应插到盲肠、结直肠镜退镜时间至少6 分钟。如果退镜时间少于6分钟,则观察时间不够而容易漏诊。一般认为,退镜时间在9分钟以上时漏诊率是最低的。

4.息肉切除后切记定期复查。结直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复发主要有三种可能:漏诊、没有切干净、真正的复发。研究显示,1年内复查结肠镜新发现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绝大多数为前次漏诊所致,仅有11%的息肉为复发或新生。所以,息肉切除后切记要定期复查。复查时机需综合考虑息肉的病理类型、癌变的风险、切除情况等等,从几个月到几年都有可能,这需要医师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推荐肠镜筛查年龄:50~74 岁

王主任介绍说:我国相关指南建议结直肠肿瘤的筛查起始年龄为50岁,75岁以上则不再建议筛查。而胃肠道早癌筛查发现率较高的日本等国家,推荐40 岁以上就要做胃肠镜检查。

建议超过50岁的人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此次肠镜检查没有问题,就可以每3~5年再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如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50 ~60 岁,则从40 岁就应开始行肠镜检查,每3年1 次;如有1 个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50 岁,或2 个以上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无论年龄),则从40 岁或低于年龄最小患者10 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根据家族史情况,每3 ~5年查1 次。

大便潜血阳性,有癌症史(尤其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大便习惯的改变,以及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便血黑便贫血等报警信号者,建议尽早筛查或提前筛查年龄。

猜你喜欢

肠镜镜检查结肠镜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胃肠镜检查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的比较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