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刍议
——基于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视角
2020-10-23程光德晏迎归
程光德,晏迎归
(武汉理工大学 a.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2)
一、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短板
为了解研究生校园安全现状,对武汉某高校研究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表明,目前,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总体上值得肯定。 绝大多数高校达到“三有”。一是制定有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管理制度。69.98%研究生认为“学校制定了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相关制度”。二是设有专门的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机构。对于“学校是否有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回答中,56.66%的研究生回答“有”。三是配有专门的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人员。58.49%的研究生认为“高校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有明确的部门/人员负责”。82.51%的研究生认为“高校负责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同时,86.3%的研究生认为“高校落实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多部门相互协同”。研究生对校园安全工作非常认可。一是满意度高。在回答“您对高校研究生校园安全状况满意吗?”调查项时,回答“满意”“基本满意”的研究生分别为34.94%、53.19%,两项合计为88.13%。二是安全度高。46.53%研究生认为“高校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很安全”。三是对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认可度高。认为“高校研究生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很强”和“较强”分别为27.32%、41.41%,两项合计为68.73%.
同时,调查表明,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也存在短板,一是应急演练少,二是研究生校园安全教育效果不佳,三是缺乏应急预案。
1.应急演练少
高校研究生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研究演练少。只有28.28%的研究生表示“参加过或听说高校开展过。”“安全演练活动”。调查显示,在高校开展的校园安全教育中,“发放安全教育手册” “安全主题讲座”“发放安全指南”排在前三,分别为70.27%、68.44%和38.13%,进行“安全演习”排位第四,只占22.49%。较少开展安全演练,缺乏实践,导致研究生在面对安全事故时缺乏应对能力。例如多数研究生不会使用灭火器,一旦出现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引发火灾的情况时,若不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在慌乱中将引发更多伤害。在回答“高校有组织过研究生校园安全事件的应急训练吗?”调查项中,只有36.39%的研究生认为“有组织过”。17.18%的研究生认为“没有组织过”,46.43%的研究生表示“不清楚”。
2.教育效果不佳
43.92%的研究生认为“很到位”。在回答“您认为研究生校园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怎样?”调查中,48.17%的研究生认为“一般”,6.56%的研究生认为“只是表面工作”,还有1.35%的研究生认为“很差”,三项合计为56.08%,可见,研究生校园安全教育效果不佳。研究生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校园应当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1],但研究生校园安全事故从未间断。研究生校园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财物被偷、网络诈骗、校园骚扰、打架斗殴、校园交通事故、违规用电引发火灾等形式。调查显示,63.42%的研究生经历或听说过“财物失窃”,这一情况占比最高,表明财产安全问题比较严峻;48.94%的研究生经历或听说过“网络诈骗”;31.66%的研究生经历或听说过“校园骚扰”事件。
3.缺乏应急预案
回答“高校是否能及时处理研究生校园安全有关工作。”为“不清楚”“否”的研究生分别为33.49%、4.73%,两项合计为38.22%。回答“高校研究生出现校园安全事件后善后处理及时” 为“不清楚” “否”的研究生分别为38.42%、7.14%,两项合计为45.56%.
二、研究生校园安全存在短板的原因
从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视角看,教育者至少有两点不足,一是研究生安全教育形式单调,二是管理不善,没有做好预防措施。受教育者——研究生自身也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研究生个人安全意识差,二是自我保护能力欠缺,三是研究生心理问题增多。
(一)教育管理者方面
1.研究生安全教育形式单调
研究生校园安全教育形式单调。调查表明,“高校开展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最常用的方式”排在前三的为发布通知、检查、召开会议,分别为77.22%、72.78%和68.34%。而采用“其它方式”只占6.47%。而回答“高校落实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采用哪些手段”,其中“教育”“管理”排在前二位,分别为81.76%、74.32%。调查显示,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中最主要的是“发放安全教育手册”,“开展安全主题讲座”,“发放安全指南”,这表明在学校进行研究生安全教育中,形式过于单一。另外,高校未及时对安全知识进行更新,传授给研究生的安全知识存在一定片面性、滞后性[2]。
表1 高校落实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采用哪些手段?
2.管理不善,没有做好预防措施
学校虽安排了负责安全工作的机构及个人,制定了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但是制度存在疏漏。调查显示,42.66%的研究生“不清楚”学校是否有校园安全事件应急预案,5.02%的研究生认为学校“没有”应急预案,合计有接近半数研究生对校园应急预案比较模糊,表明学校管理不善,没有做好预防措施。
(二)研究生方面
1.研究生的安全意识薄弱
研究生一般具备相对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并不意味着研究生群体是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尚未踏入社会,自身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3]。调查显示,在研究生发生校园安全事件的原因中,研究生安全意识差占47.97%,在所有原因中位居首位。在研究生经历或听说的校园安全事件中,“财物被偷”和“网络诈骗”各占63.42%与48.94%,二者占比相对较高,表明研究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
2.研究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调查表明,47.2%的被调查者认为研究生自我保护能力欠缺。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但因面临更大现实压力,导致他们更多地关注专业课的学习,疏于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因此遇到突发情况时无法应对[4]。在最近的上海钱某性骚扰学生的事件中,可以发现存在一个问题:此次事件揭露前,已有受害者出现。但先前受害者并未及时揭发钱某,导致其仍能继续不法行为[5]。究其原因,研究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在遇到安全事件时不能冷静思考并采取措施保护自身。
表2 您认为研究生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表3 您经历过或听说过哪些研究生校园安全事件
3.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增多
41.7%的被调查者认为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是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生面临自身角色的转变,面临更多的学习、经济及就业压力,若未能妥善处理这些压力与情绪,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6]。
三、构建研究生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措施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中教育者是从事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也包括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受教育者是研究生;教育措施是保证研究生校园安全工作所采取的办法,包括研究生安全工作的内容和手段。
构建研究生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就教育者而言,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要注重“视界融合”;应针对研究生夯实“四强”工作,即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研究生安全隐患排查,增加应急演练,增强研究生安全教育实效。
(一)注重“视界融合”
在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中,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要注重“视界融合”。“视界融合”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提出的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视界”指理解的起点、角度和可能的前景。研究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种视界,即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对事物、现象或理论的理解所具有的视界,两种视界总是存在着差异。这种因阅历等引起的差距是必须承认的。根据伽达默尔的观点,应该在理解过程中,将两种视界交融在一起,形成“视界融合”,从而使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都超越原来的视界,达到一个全新的视界,即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共同接受并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践行某一安全理论观点。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注重“视界融合”,要努力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有“视界融合”的观念,相信通过各种方式能够使研究生真正认同接受某一安全理论观点。不能有“强灌输”观念,把自己的某一安全理论观点生硬地念给研究生听。二要有“视界融合”的方法,比如充分尊重研究生,用平等的态度对待研究生,启发研究生的自觉性,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等。三要在结果上力争“视界融合”。在与研究生交流过程中,如果发觉研究生认同、甚至反对自己的安全理论观点时,要快速找出原因,并及时作出回应,尽可能与研究生达到“视界融合”。
(二)夯实“四强”工作
针对研究生,应夯实“四强”工作,即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研究生安全隐患排查,增强应急演练,增强研究生安全教育实效。
1.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高校应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少高校认为研究生心智更成熟,或者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够等原因,忽视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研究生或因人际交往压力,或因毕业压力,或因经济压力等,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高校保障研究生校园安全,要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高校应通过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向全体研究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可设为必修课程。第三,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第四,高校应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作用。高校可通过在研究生会设立心理协会、在研究生班设心理委员等方式,通过研究生心理协会、心理委员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案例分析大赛等,充分发挥研究生自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高校通过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使研究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后,能够在出现压力时乐于自助或勇于求助,从而保障研究生安心学习生活。
2.加强研究生安全隐患排查
做好研究生安全保障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研究生安全隐患排查。第一,高校应对研究生进行健康体检。研究生新生入学时,高校应通过医院等部门对全体新生进行认真、细致的体检,发现有疾病的要立即治疗。第二,高校应对研究生进行心理普查。研究生入学和毕业时,或每学年固定时间,高校应对研究生分别进行心理普查。高校要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心理状况,若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的研究生,要集中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多方力量予以援助,避免情况恶化[7]。对于情况严重的研究生,要及时隔离、及时治疗。第三,高校应对研究生进行谈话“深”查。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通过面对面谈话,深入了解研究生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对应方法解决。第四、高校应对研究生进行专项督查。一是排查“两室”安全隐患,包括研究生实验室和研究生寝室。 二是四“会”排查,通过研究生年级例会、学术会、导师组会、课题组会等观察研究生是否有异常言行,并消除“异常”。
3.增强应急演练
高校应根据本校研究生安全存在的隐患,结合本校应急培训场地、演练设施等条件增强应急演练。第一,要制定研究生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包括预防意外方案。第二,要扩展应急演练的内容。目前,高校大多开展消防演练,包括灭火器材的使用,紧急疏散等,对于很方便开展的心肺复苏训练、创伤救护训练也很少进行。而限于场地、设施、或处于安全考虑,高校几乎不开展其它类型的应急演练,比如意外伤害事故、交通事故、校园暴力事故、财物被偷、网络诈骗等。而事实上研究生经历或听说排在前三位的校园安全事件就包括财物被偷、网络安全诈骗、违规用电引起火灾。因为高校几乎不对研究生进行这些应急演练,一旦出现这些突发事件,研究生不可能快速有效处理,不可能妥当应对。高校应通过增强研究生安全演练,提高研究生应对各种危险的能力,以便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求助。
4.增强研究生安全教育实效
保障研究生校园安全也要增强研究生安全教育效果。如何增强研究生安全教育效果?第一,从高校层面上,高校应对研究生安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应有明确的研究生安全工作目标与任务,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育,各部门分工配合,统筹研究生安全教育资源。应避免研究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自为政,资源分散,事倍功半。第二,从职能部门层面上,应全方面、全过程、全方位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全方面安全教育一是厘清全方面内容。研究生安全教育应包括心理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和交通人身安全等多方面内容。二是普及教育对象。对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博士等所有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全过程安全教育就是抓好研究生入学安全教育、培养过程安全教育、研究生安全离校等全过程。全方位安全教育就是应注重制度设计,同时也应注重监督反馈。第三,从工作人员层面上,应以内容为主、兼顾形式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前,应采取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等方式广泛、准确地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生关注的安全主题,并采取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只有受关注的主题和感兴趣的形式才能使研究生安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调查表明,在回答“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研究生校园安全方面的讲座、培训、演练?”时,认为“非常有必要”“有必要”的研究生分别为50.1%、40.06%,两项合计为90.16%.
表4 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研究生校园安全方面的讲座、培训、演练?
在回答“您认为应该加强的研究生安全教育内容”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交通安全、个人财产和用电安全。在“您认为哪种形式的宣传研究生安全的形式,最能引起您的兴趣”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观看安全知识影片、情景模拟和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很显然,研究生是愿意接受安全教育的,只是内容和形式上是有选择的。
表5 您认为哪种宣传研究生安全的形式,最能引起您的兴趣?
高校通过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研究生安全隐患排查,增加应急演练,增强研究生安全教育实效等四方面措施,可以逐步构建研究生安全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