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机动车检测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

2020-10-23郑旭鹏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机动车技术人员智能化

郑旭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32620部队,青海 西宁 810007)

1 机动车检测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重要性

1.1 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创建和谐型社会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化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有较大的关系,同样也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故此,机动车检测和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各地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机动车检测与管理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问题,做出战略部署和相关计划,便于提高地区知名度,利于建立和谐型社会。

1.2 利于规划机动车的管理与检测

根据信息技术,落实智能化检测管理,既可以整合规划机动车检测资源,又能够优化完善机动车管理系统模式。充分利用技术资源,降低能量损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机动车检测和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除此之外,只有机动车检测和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才可以为消费群体提供高质量服务,保证服务的全方位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机动车检测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国各省市和地区在机动车检测与管理方面取得较大成果,但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仍做的不足。其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技术人员管理水平较低

机动车检测和管理的人员比较多,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在提倡机动车检测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今天,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被忽视,没有因提高技术人员检测水平而开展系统性培训,导致大多数技术人员不能紧跟机动车检测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节奏,进而出现管理混乱和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2.2 机动车检测工作缺少统一性管理

当前,部分机动车监测站,为扩大经济利益,通过虚假手段进行作假。比如,降低检测标准,导致大部分不达标的机动车,可以顺利通过相关检测。另外,还存在减少检测项目的情况,仅检测机动车可以通过的项目。而对于机动车存在弊端与问题的项目选择逃避,从而提升机动车检测通过率。并且,在机动车检测的过程中,呈现出多头管理的结构,在管理方面形成职能交叉的局面,导致检测结果得不到共享和承认。通过分析国内机动车检测模式发展现状得知,机动车检测模式呈现出两个特征,第一为机动车检测的领域仍然沿袭“从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一服务具备强制性;第二是根据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建立。具体的检测模式详见表1。

表1 机动车检验模式分类比较

2.3 机动车检测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动车检测和管理已经实现半自动化。

受到机动车电路结构和电子控制装置复杂化、信息化技术发展局限性的影响,致使我国机动车检测并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机动车检测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步伐。而如何完善优化机动车检测和管理,提升机动车检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成为当前主要任务。

3 强化机动车检测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策略

3.1 积极引进先进的智能化设备

在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机动车研发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落后的检测设备面临检测不到位、检测速度慢等多种问题。在机动车数量庞大的今天,对车辆检测效率带来直接影响。故此,检测部门应该加大研究先进设备的力度,引进系统检测仪和红外线检测仪。基于应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全自动智能检测仪。人们通过肉眼观察的图像均为模拟图像,具备连续性,其形态与形状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各个位置的颜色决定。《色度学理论》认为,各个颜色均可以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根据不同比例的混合获取,也可简称“RGB三色原”。其中,平面图像的函数可以由公式(1)描述。

f(x,y)=fred(x,y)+fgreen(x,y)+fblue(x,y)

(1)

3.2 重点培养技术人员

如何推动机动车检测和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首要工作是明确机动车检测工作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意义和基本流程。当机动车检测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不仅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展概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还可以建立和谐型社会,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各个行业为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重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机动车检测和管理的工作亦是如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培训技术人员的次数,并通过专业考证和考试等技术手段,认定技术人员专业等级。另外,还可调动技术人员学习积极性,激发技术人员学习动力。在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培训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技术人员的修养,提高其专业素养,还可以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知识,及时改革和更新机动车检测的知识。另外,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机动车检测的方法。根据技术人员工作情况与生活状况,可以给予经济鼓励,只有确保技术人员的生活得到保障,才能够保证技术人员全身心低投入到工作中。

3.3 建立健全机动车检测制度和技术标准

积极建设机动车检测法制规划,对检测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影响。当前,我国与地方已经出台了有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机动车检测制度制定完善、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保证严格落实等级制度,实行不同等级的相互检查与相互监督的技术措施。研制机动车检测考核制度,对于不同等级应该利用等级制度进行考核,真正地做到持证上岗。只有做到严格落实考核制度,才可以建立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真正地实现信息化发展。

为有效提升机动车检测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根据机动车检测和管理应该构建统一化的标准,从而建立完整的流水线,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要求相吻合。

4 机动车检测的发展趋势

机动车检测是保证汽车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实施的检查活动。机动车在应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其零件日渐磨损和老化、润滑油变质,导致配合的间隙增加,引起振动和漏水的问题,导致机动车的技术性能降低。因此,定期检测机动车尤为重要,保证车辆具备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车辆检测可分为“非强制性检测”与“强制性检测”,强制性检测具体包括安全和安全的检测,而非强制性检测包括二手车检测和维修检测。在机动车研发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动车结构设计会涉及到多种知识。并且,机动车零件机构比较复杂,智能设备检测相较人工检测具有迅捷、公正和可靠等优点。随着信息化步伐不断快,大数据为车辆检测和管理带来较多便利。机动车检查站可以完成基础性检测的工作,但是各部门的检测方式具有差异性,并且检测信息并不能实现共享,致使交通和公安等主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车辆信息,这是导致车辆检测不能全面实现信息化的主要原因。故此,机动车检测和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汽车从发明至今天,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在机动车发展早期,人们仅是通过自身经验修理汽车故障,检测技术更多停留在表面。在科学技术进步下,汽车检测成为测试汽车技术状况的一门技术。当前,汽车检测已基本实现数据采集与检测控制的自动化,正在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检测线全自动和监测站网络化的目标。随着大数据与物联网的发展,今后将向高效分析检测数据与实时检测的阶段迈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机动车的普及与应用,机动车的管理和研发均被归为民生问题。通过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提升机动车安全通行的过程中,落实机动车管理与检测工作,对机动车的环保型和安全型提出统一要求。通过文章的深入分析,明确机动车检测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策略,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交通安全,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机动车技术人员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由一起厂内机动车事故引发的思考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机动车维修企业诚信缺失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