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教 提升素养
2020-10-22冯开艾
冯开艾
精准教学即通过精准的教学目标、优化的教学内容、精确的教学过程与方法而展开的课堂教学。通过精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精准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目前,我国对于“精准教学”的理论研究大都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研究领域涉及学科教学的比较少。值得思考的是:教师应当如何把握“精准”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本文从精准把握学情、精准制定教学引入方法、精准评估学生学习结果三个方面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把握学情
我们知道,无论是上课还是说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情分析”。然而,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以及学生的反馈中都会暴露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有些老师有拖堂的情况,即设计的教学内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二是有些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教学过程时间紧凑,没有给学生反应的时间;三是有些老师设计的题目,或者超过学生的认知,学生无从适应,或者设计的题目过浅,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课堂效率低下,等等。当然,人无完人,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归根究底,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大多数在于没有精准的把握学情,没有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而新课程理念需要我们从学生出发,以学定教,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精准的把握学情,是教师备课应注意的关键。学情分析,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特点、个体差异、课前的预习情况、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对新知的心理状态等等来把握学生学习的高度和深度,进而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从而进行更有效的精准教学。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核心素养”的新课程背景下,有些教师忽略了学情的把握,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教学进度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心中没有学生,更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例如,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这一节的备课,笔者提前将预学案电子作业发给学生去完成,在上新课前通过平板检查预学案的完成情况做了统计,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便可对之前的备课作出适当调整,更加精确地把握学情。
学情分析 以下是笔者就《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这节课针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的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是高一年级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是在学习了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线、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预习作业的检查统计,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已经预习过教材),主要是对正弦函数图象和余弦函数的图象进行系统的研究。类比过去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象性质的形成,学生较易接受。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有两种:描点法和几何法。描点法在初中已学过,但很难认识新函数y=sinx图象的真实面貌。这节课主要学习几何法,也就是用正弦线作出正弦曲线,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学生刚学习过三角函数线,这就为用几何法作图提供了基础,能不能正确应用来画图,还需教师进一步的指导。
制定教学引入方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把握精准教学,还需进一步的优化制定精准的教学过程。如制定数学学科教学过程的五个常用基本环节流程图。(如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难发现,一堂有效精准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好的导入环节。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即通过视频、动画、音乐、游戏、诗歌等方式导入新课)、直接法、温故知新法、错例引入法等等。不管是怎样的导入方式,都应把握精准的语言教学艺术,充分借助直观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教材以及现实素材,整合成更加精准的语言和素材,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潜移默化的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对于函数概念的教学,这节内容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难的一部分。新课导入给出了三个情境实例,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效果不显著。教师应充分整合教材,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对应关系,把握精准的语言艺术,以环环相扣的问题为导向,耐心引导学生得出其中的对应关系——函数,并建立函数模型,再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函数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评估学生学习结果
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离不开新媒体、新技术的支持。现在有很多可辅助教学评估的资源,如未来课堂、微课、希沃、思维导图(脑图)等等。借助这些资源平台,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自己各学科的知识情况,从而查漏补缺,辅助自己建立各学科的联系,实现精准学习。
在倡导“立德树人,提升核心素养”的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将依赖数据和分析走向更加精准化,精准教学将承载着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递进,教师也要與时俱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精准地把握学情,设计教学过程,评估学生学习结果,才能在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