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020-10-22付长芳
付长芳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主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这个目标,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一般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常通过知识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历史。这种方式的弊端非常多,比如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对历史认识停留在表象,以致没有掌握历史核心理论和核心思维,历史学习方法不够正确,历史解释能力欠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不强等。这严重阻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很难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违背课改要求。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校都在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率学习知识,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教師还要与时代接轨,把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1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构建正确历史认识的关键,也是实现历史育人目标的基本。只有在历史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每个时期的历史都有其自身特点,在历史研究和学习中不能脱离特定的时空,否则就会使人们对历史的分析出现偏差。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就能抓住时间和空间要素,在分析历史的时候,将其置入原本的空间框架,明确历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人物、事件、现象等,运用辩证统一的思维解释历史事件,这对现实生活也会有一定的启发,解释社会现象时将其放到具体的时空,避免出现错误认识。历史是发生在过去岁月中的事件和现象,历史研究不可能回到过去,这就需要通过保留下来的史料来进行分析。史料中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所以要在历史学习中提高辨别史料真伪的能力,防止虚假史料将学生的思维引到不正确的方向上,对历史形成错误的认识。史料实证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史料搜集和分析能力,在历史解释过程中无限接近事实,逐渐形成辩证地评判现实的能力。
2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措施
2.1开设多媒体课堂,对学生进行视频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与时代接轨,把新的教学手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将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根据课件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或展示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通过视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更有兴趣。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复习和巩固,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反复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教师可在上课前根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截取相关电视剧和电影的片段,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影视片段,组织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完后,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2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他们在学习、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这是必然的,教师不能抹杀学生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例如,在高中阶段,有的学生历史基础比较好,与其他学生相比学习起来较为轻松。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其阅读关于历史知识的书籍,帮助其增长见识;而针对历史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为完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让书中的内容更为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然而,教师应注意,必须合理地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以人为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是一门以历史事件和史实构成的课程,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尤其复杂、琐碎。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大多是平铺直叙的教学法,即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直接将历史知识讲述给学生,历史教学方法单一而无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要想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法,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影《辛亥革命》中革命军将革命旗帜插在武昌城上的片段导入教学,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下产生学习的欲望。在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时,教师可以结合史料,配合提问,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如潘公展在《辛亥革命与抗战建国》(1940年)中说道:辛亥革命是“被压迫民族的国民革命运动的拓荒创举”。而何应钦认为“辛亥革命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结合他们对辛亥革命的点评,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课堂改革要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想转变历史教学理念,需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在学习中对历史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论,用史料验证历史事实,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去解释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黄永.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12):17.
[2]李莉.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7(08):84-85.
[3]刘美霞.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