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10-22王险峰李辉许萍萍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五年制教育模式教学效果

王险峰 李辉 许萍萍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研,分析了江苏联院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学生德育现状,发现当前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部分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理想和抱负,“小思政和大德育”的融合度不够,“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存在差距,学生德育评價亟待完善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构建“1234”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从整合育人资源、拓展育人途径、开展多维评价三方面探索五年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学效果;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王险峰(1971- ),男,江苏武进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武进分院,副教授;李辉(1976- ),男,江苏武进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武进分院,高级讲师;许萍萍(1972- ),女,江苏武进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武进分院,高级讲师。(江苏  武进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五年制高职院校‘1234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170)和2018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五年制高职‘1234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A/2018/07/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1-0092-05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办学单位,担负着培养具有高等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技术型人才,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立身之根、成才之魂。江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伴随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应运而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大、实力强、特色明、质量高、效果优的局面。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绩斐然,施行的政策措施卓有成效,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职教二十条”的高歌奏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应对新问题、直面新挑战,特别是对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教育教学内容、运行体制机制、育人路径模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以更好地促进五年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新时代的良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联院”)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以期对之后的发展提供启发与借鉴。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依托江苏联院,采取“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形式,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对象,实施“前3后2、五年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亦称“五年一贯制高职”。目前共覆盖江苏省13个省辖市,包含有南京工程分院(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苏州分院(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刘国钧分院(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武进分院(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等93所学校为学院办学单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十万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江苏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情况

为了解江苏联院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笔者所在课题组进行了关于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调研对象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分院的各年级学生、思政课教师以及学生德育工作者。问卷调查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部分,其中学生问卷发放3031份,回收3031份,有效回收率100%;教师问卷发放65份,回收65份,有效回收率100%。学生问卷以客观题为主,内容包括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看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教师问卷以主观题为主,包括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制度、内容、课程、队伍、评价等方面。

(一)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前3后2、五年贯通”的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符合“三二”二阶段教学分层的现实需求。江苏联院的“前3后2、五年贯通”的学制要求涵盖中职和高职层次的思政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思政课程方面。思政理论课程的设置为:由于五年制学制的前三年与三年制学制的中职学校一致,所以该阶段直接套用中职类的课程体系;后两年根据专科层次的要求,设置独立的课程体系。实际上形成了“三二”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分层方式。

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同分层课程学习的方式,认为前三年的课程学习能帮助他们培养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和科学世界观。课程内容由浅入深,遵循了递进性、层进性的原则,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

2.多样性、时代性的德育教育活动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而重要的途径。实践证明,有职教特色、适合职校学生特点的、充满时代气息、形式多样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教育活动,如主题教育活动、班会课、社团活动等行之有效,育人效果明显。

3.思政理论课的主导性地位不可动摇,主渠道作用无法替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始终牢牢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主阵地、主渠道的地位和作用牢不可破。思政课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与职业院校重技能教育、推崇技能教学、强化专业训练并不矛盾;相反,紧跟时代脉搏、蕴含时代精神、富于多元变化的思政理论课更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思政理论课所承担的育人责任和育人效果更加凸显。

(二)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现状

1.积极向上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生源虽然都是初中毕业生,但入学有相对较高的分数要求,所以生源素质并不差。调研中也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向往学习,对学校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认为德育的目标符合实际,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也体现了新时代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表达和价值追求;更认识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处于“拔节孕穗期”、需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青年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对他们未来的生存、生活和人生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2.自我认识不足,人生目标模糊。从调研分析中也看出,大多数学生学习和生活比较迷茫,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缺乏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行为、性格、思维等方面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说明了学生在“拔节孕穗期”有较强的可塑性。如何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一个重要而迫切却又不可回避、需要正确面对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对个人有害处、对社会无用处的境况。

3.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调研发现,约有50%的学生对国家时事政治缺乏关注,对政治类的新闻报道缺乏兴趣,政治观念淡薄,政治意识不强。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提高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部分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理想和抱负

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可塑性强,存在很大的心理和生理变数。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不能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由于“90后”“0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行为较为任性,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思想反复性大,在行为、性格、思维等方面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问卷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不能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思想浮躁,缺乏积极上进的动力源。

(二)“小思政和大德育”的融合度不够

“小思政”一般指思政理论课,“大德育”一般指对学生的德育和管理工作。两者分工不同、方式不同,但两者共同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目标,是江苏联院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重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的考核,政治理论化倾向比较明显;后者重日常行为的教育与管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参与多,思政教育实效性较强。但两者缺乏融合,没有形成合力。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存在差距

在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中发现,五年制高职各院校不同学科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不同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差异明显,当然这一方面与学科、专业特点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四)学生德育评价亟待完善

改革德育评价制度,完善人才质量考核机制,探索反映人才综合素质、健康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始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江苏五年制高职院校关于学生德育评价工作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多元评价尚未形成体系,家长、企业、第三方机构很少参与评价。第二,过程性评价仍未健全,思政课教学评价重心仍以学期考核或考试结果为主,学生学习过程表现难以体现。第三,评价方式量化,思政课教学评价中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分数仍是主要指标,课改思想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不多见。评价内容的重点仍是教材、课本,仍是检测知识点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无法考察,也就无法纳入思政课教学评价。

四、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同样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的时代赋予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国家提出要从各学科中进行充分发掘和运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统一”的要求,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也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面临新问题,探索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扎实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针对江苏联院五年制高职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课题组提出并实践“1234”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旨在为江苏联院五年制高职探索一条新路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康运行、良性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为走向成人成才成功,成就出彩人生奠基。

(一)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1234”模式的内涵

“1234”式,又称“一体二层三模四维”式,即“一体化设计、二层次递进、三模块运行、四维度评价”的模式。具体为:

“1”即“一体化设计”,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体系上着眼于顶层设计,着眼于整体性、系统性,构建“一体化”设计方案。“2”即“二层次递进”,即在一体化总体设计的框架下,从思政课程和学生德育的内容和实施上采用“前3后2、五年一贯”螺旋递进的方式。“3”即“三模块运行”,即从“课程+平台+实践”这三个模块来运行、实践,达成育人目标。“4”即“四维度评价”,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企业)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作综合性的人才考评,以便科学地检视五年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是否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

(二)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1234”模式的探索

1.整合育人資源,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设计方案。当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工作模式为:思政课归属校或系(院)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具体负责思政课教学,思政育人贯穿于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负责学生德育工作。虽然同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列出来,成绩不可谓不多,成效不可谓不好,但事实上基本属于各自为政,部门或条线作战,表面上风生水起,实际上没有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原因在于没有从顶层出发进行战略思考,构建一体化设计方案,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高质量育人效果。

思政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整体性,必须用全局眼光和整体思维,整合思想政治育人资源,加强思政教育教学各部门、各队伍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形成系统而又高效的有机整体,从而推进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1234”式思政教育一体化设计方案,是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例如,在学生德育方面,针对学生的五年在校时间,明确每一年的德育目标和要求。前三年学生大多处于未成年阶段,主要是加强基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构建了“十德教育体系”,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重在规范养成;后两年学生已步入成年,着重励志教育、成功教育,用先进典型、优秀学生来激励他们增强荣誉感,创先争优,向上向好发展,树立人人可成才、人人能成才的思想意识,在创新、创业、创优中成人成才成功,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

2.拓展育人途径,丰富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发展路径。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90后”“0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传统模式、方法手段日显陈旧乏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学院主要从课程融合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社团育人以及信息化平台育人等方面来拓展路径。

一是需要重视课程育人相融并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是要求做到思政课程育人,其他学科、专业课程渗透育人,两者相辅相成、相融并举。让思想政治教育的阳光洒满各处、照亮各地,让学生在真理和科学的大道上前进,一步步成长、成熟。

二是需要拓展文化特色育人功能。需要高度关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道德养成、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引领,要积极利用一切宣传阵地、一切新闻媒介,不同途径、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展示职校文化。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法制园、厚德园等宣传阵地以及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宣传途径,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养成发挥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职”字当头,尤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元素更加丰富,亮点更加突出,内涵更加充盈,特色更加明显。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基础性特征就是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是需要发挥社团独特育人优势。社团业已成为职业院校青年学生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团结青年、凝聚学生、塑造新人等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社团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形式求新、内容求活、效果求实,吸引力强。绝大多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专业特长参加社团,社团按计划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育人功能。

四是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育人陣地建设。网络空间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如果不是正能量、主旋律的东西占领,负能量、腐朽没落的东西一定充斥其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了我们的观念,增强了时效性,拓展了新天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通过构建“1111”系统,即校园1台(校园电视台)、1报(校报)、1网(校园网)、1号(公众号),以及电子屏、哥德机等宣传平台,时时更新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高唱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努力抢占舆论宣传制高点,牢牢把控信息化育人阵地。

3.开展多维评价,着力寻求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点。技术技能教育和培训始终是职业教育的主旨,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始终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就业率也始终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指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就业教育。职业院校希望培养的学生“个个都能成功、人人都能出彩”。基于此,职业院校更需要多维度评价学生,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真实反映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五年一贯制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拓展评价维度,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企业)四个维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进行评价,教育效果显而易见。

新时代催生新理念,新理念促进新发展。职业教育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又一次春风吹拂下必然会大踏步地向前,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也有新的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也会更加丰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会随之更新。为培养栋梁人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实践“1234”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适应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的新时代,对于以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无疑开创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2020-03-20].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0-

03-2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2-27/8160977.shtml.

[3]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0-03-20].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18/c_1124250454_2.htm.

猜你喜欢

五年制教育模式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浅谈五年制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年制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