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效果观察
2020-10-22孔婷婷
孔婷婷,徐 爽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主要是一个专业从事药物配置的工作机构,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抗生素与药物等,并且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保证静脉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由于配药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环节与工序,再加上工作人员在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以及环节比较复杂,这就导致经常会出现排药差错,导致用药的质量大大降低,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甚至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一般会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这就导致增加了其排药差错的发生率。而循环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管理过程的无缝连接,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排药差错的发生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01~2019-01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作为对照组,并对其实施传统常规管理,将2019-02~2020-02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作为观察组,采用循环管理。随机抽取两组各1000袋调配运输袋,对其中出现的排药差错情况进行统计。同时选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护士25例,医师15例,共40例,均为女性,年龄22~37岁,其文化程度为大专、本科的例数比为2:5。两组评估管理效果时,均主要是以同一组护士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管理,医生开具排药单后,工作人员根据医嘱进行排药,按顺序出仓,相关病区的护士领取后开展相关的治疗工作。
观察组采用循环管理模式。①对各类差错开展逐个的讨论分析与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对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每周开展不定期的检查,质控小组开展针对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后续跟踪。②通过循环管理模式,对上述出现的各种差错进行总结并制定对策。对于医嘱类差错,由专人负责将各类药品的相关信息放置到各个病区并定期更新,方便医生查询使用。对于审方编批类差错,做好统计汇总反馈,将其计入到医生绩效考核之中。完善岗位职责,在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人来进行管理,避免出现一人多环节的情况。③监督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对在循环管理工作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采用针对性的对策,保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差错率不断降低。④对在上一循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寻找解决对策,保证下一循环的工作质量。定期组织质量考评小组对整改情况追踪调查,保证有效解决问题。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排药差错发生率情况,以及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工作能力评分。其中管理质量评分是采用科室自制的调查表,其中包括定期培训、相同药品归类、设置警示标识、定期考核和规范操作流程等,每一项总分为10分,其分值越高,说明管理质量越高。护理工作能力评分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沟通、凝聚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开展评价,每项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其工作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排药差错发生率对比
根据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出现排药差错的概率为0.3%,而对照组出现排药差错的概率为4.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排药差错发生率对比(n=1000)
2.2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由表2可以发现,在定期培训、相同药品归类、设置警示标识、定期考核和规范操作流程等管理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护士工作能力评分对比
通过表3可知,在护士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凝聚力和执行能力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护士工作能力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具有着高强度、高要求和专业化的特点,因此这就需要由那些经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工利用专业的设备来开展工作。并且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工作环节包括了药物的配置、分发与质量控制等,这些环节比较复杂,十分容易出现调配的差错,导致增加了临床用药的风险。因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医院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其工作的质量与服务的质量能够直接的影响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其开展有效的管理。但由于传统采用的管理模式中,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相关工作的管理内容比较少,且管理效果也比较差,因此导致最近的排药差错发生率不断上升[2]。所以必须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来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管理,提高其管理质量,减少排药差错发生率,并且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用药的风险。
循环管理模式属于新型管理模式,近些年来正逐渐的应用到了临床之中,成为了常用的新型管理模式,它能够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这四个阶段来开展无缝隙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管理质量。循环管理模式具有着科学管理的综合运用,同时不断上升的特点,其目的主要是不断改进工作的治疗与效果,从而达到质量最优的效果。通过建立循环管理小组,并且对其开展专业化的培训,能够使管理人员可以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到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其开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排药管理。在计划阶段,通过对以往出现的排药差错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不同的差错类型来对其进行分类,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发现差错的原因,并且对其开展相应的预防与管理。目前根据研究发现,具体原因包括有人员、药品和流程等各个因素,对这些产生的原因开展综合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有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采取岗前培训、规范操作流程等,有效的降低了排药差错发生率。实施阶段则是整个管理模式的重要阶段,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并且对容易出错的药品进行分类,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分辨能力。同时还要重视排药的流程与核对,对交接班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采取双人复核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错误出现。另外还需要明确药物的禁忌证与适应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那些高危药品。还需要重视审方的编批,定期考核,降低排药差错。警示那些容易混淆的药物,归类相同药物,重视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其工作能力。在检查阶段则需要对实施过程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并且检查其实施的效果,设置一定的考核制度与方式,将评估的结果计入到个人的绩效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凝聚力。在处理阶段,则需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过错开展一定的总结和分析,对于具体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科学预防方式,同时将效果较好的措施进行归纳,将其应用于下一次的循环管理之中,不断改进其管理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排药差错发生率[3]。
本文研究发现,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管理时,循环管理的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能够有效的降低了排药差错发生率,同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质量评分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评分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就使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凝聚力和执行能力获得了明显提高,有利于其更好地开展工作。这就说明,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循环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其排药差错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且由于循环管理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就使其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推动了管理目标向前推进,提高了其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循环管理模式来开展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排药差错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质量管理评分与护士工作能力评分,显著提高了其质量管理能力与工作能力,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