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
2020-10-22杨功强
杨功强
(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河南 信阳 464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因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继发闭塞性血栓,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闷痛、压迫感、呼吸困难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常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ACS,但部分患者存在药物抵抗,疗效欠佳[1]。而替罗非班同样为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促进血流再灌注。本研究以我院ACS为观察对象,予以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对患者心电图变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10~2018-10我院92例AC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各46例。联用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2~73岁,平均(57.43±6.34)岁;体质量指数(BMI)18.3~26.8 kg/m2,平均(22.55±2.03)kg/m2;STEMI 13例,NSTEMI 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8例;吸烟18例,高脂血症22例,高血压25例,糖尿病16例。参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3~72岁,平均(58.12±5.91)岁;BMI 18.1~27.5kg/m2,平均(22.80±2.26)kg/m2;STEMI 14例,NSTEMI 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7例;吸烟20例,高脂血症21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15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实验方案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并最终批准。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1)对于病情、疾病亚型、病程的规定;(2)对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规定;(3)对职业、居住地、个人嗜好状况等的规定;(4)对既往疾病、伴随疾病的规定。
1.2.2 排除标准:(1)排除不同意参加者;(2)排除弱势群体,如妊娠妇女、儿童青少年等;(3)排除生理病理状况不佳者,如已知有肾损害的干预措施,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就不宜纳入研究;(4)排除不能合作者;(5)排除服用禁忌药物者;(6)排除难以随访者。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治疗。
参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湖南新汇制药有限公司,H43021756)+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23116)治疗,PCI术前24 h口服阿司匹林300mg,口服氯吡格雷300mg;术后阿司匹林口服100mg/d,口服氯吡格雷75mg/d。联用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H20090328)静滴治疗,PCI术操作前负荷静注替罗非班10μg/kg,术中、术后维持静滴替罗非班0.15 μg/(kg·min),时间48h,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者剂量减半。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治疗7d后进行疗效评估。显效:ACS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中ST段下移减少≥0.05 mV为有效;无效:未达到上述疗效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2)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d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3)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d后QRS波时限、QT间期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较参照组78.26%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46,n(%)]
2.2 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
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7d后联用组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参照组低,发作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对比
2.3 QRS波时限、QT间期变化
治疗前两组QRS波时限、QT间期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7d后联用组QRS波时限、QT间期较参照组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QRS波时限、QT间期变化对比
3 讨论
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是ACS发生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可形成栓子,引起血小板聚集,引起冠状动脉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4]。
ACS诊治指南要求予以ACS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为水杨酸衍生物,可缓解疼痛,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等作用。氯吡格雷能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阻止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从而发挥显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双抗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抗血小板作用,但部分患者效果欠佳,原因可能与药物抵抗有关,导致部分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仍然活跃[5]。而替罗非班具有高效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作用,从而能对血小板聚集通路进行阻断,发挥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防止血栓形成,且对多种刺激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能缩小血栓,确保血管畅通,促进血流再灌注。多项研究指出,替罗非班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可降低病变部位血栓负荷,减少血小板活化时炎症因子及缩血管物质释放,促进阻塞血管复流[6,7]。宋伟等[8]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行PCI术的ACS患者,可降低血小板活性,提高预后质量。本研究中,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参照组78.26%(P<0.05),提示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CS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其原因可能在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未能有效抑制部分患者血小板聚集,通过加用替罗非班,产生拮抗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疗效。本研究还显示,治疗7d后联用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参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参照组,QRS波时限、QT间期短于参照组(P<0.05),说明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CS患者,可促进患者恢复,促进症状改善。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CS患者,疗效显著,能促进症状改善,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