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2020-10-22曹志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中学广东广州510550
曹志兴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中学 广东广州 510550)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中的一个重要实验。笔者在开设本节实验课前,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商讨实验设计方案,明确本小组的探究方向。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做预实验,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共同归纳原因。
1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 第5 章第4 节的教学内容。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有关的内容要求是: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能“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1]。本节内容承接上一节“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突出生物学实验及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又及时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本实验为验证实验,但实验原理、步骤、过程等较复杂,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将其改成探究实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组讨论,对实验每一步的做法提出质疑,自己动手实验,找出答案,突破难点。通过课外小组展示其实验结果(操作过程加无水乙醇过多、漏加碳酸钙、选用黄叶),学生思考与归纳: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色素带颜色变浅?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或药剂使用不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更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
2 教学目标
1)尝试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学会生物学研究方法,简述色素的种类及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
2)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理解叶绿体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
3)通过对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总结色素带颜色变浅的原因,领悟批判性思维、归纳与概括,发展科学思维。
3 教学过程
3.1 创设情境,引出实验 教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未知的或未曾想到的知识作出反应,激发学生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
情境引入:投影学校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①绿色植物可进行什么重要的生理活动?②发生在哪个细胞器?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靠什么捕获光能?④叶绿体中有哪些种类的色素?从而引出本节实验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享受美的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学生分析思考问题,为培养科学思维打下良好基础。展示校园生活图片,增强真实感和可信度。
3.2 师生交谈,掌握原理 交谈: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通过师生交谈,检验学生预习程度,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前10 min 高效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验证实验任务(掌握原理,知道操作步骤,观察到实验结果)奠定基础。层层推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3 学生操作,自主探究
3.3.1 提取色素 教师课件展示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思考:①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什么?②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师生交谈得出,二氧化硅是石英砂,可使研磨更充分。研磨过程中,液泡中呈弱酸性的有机酸渗出,会破坏叶绿体中的色素,如何解决?加弱碱性物质——碳酸钙,因此,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在研磨过程中被破坏。
学生质疑:教材中用到的实验材料为菠菜,能否用其他实验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1:不同选材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学生完成实验:称量→剪碎→加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研磨→过滤。
教师提醒注意事项:乙醇易挥发,研磨要快速。为了得到足够多的色素,研磨要充分。
3.3.2 分离色素
1)制备滤纸条。学生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5 cm 处用铅笔印一条细横线。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剪去两角?不剪去两角是否可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2:滤纸条不剪角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画滤液细线。用盖玻片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画线处均匀画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燥后,重复2~3 次。
3)色素分离。将滤纸条插入自制圆圈卡纸,置于层析液的烧杯中。
学生质疑: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3: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学生提问:教材没有明确层析时间,应该层析多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4:层析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对教材中以结论形式出现的一些操作提出质疑,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对教材中的操作进行评价,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观察与记录。教师选取不同小组的结果展示于平台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完成结果记录表(表1)。教师同时利用多媒体讲解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其颜色。
表1 实验结果记录表
学生深度思维拓展: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色素带颜色浅?
3.4 分析数据,拓展思维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1)比较菠菜、白菜、上海青的结果有何异同?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归纳与概括得出:菠菜、白菜、上海青的色素带基本相似(图1),说明绿叶中的色素主要有4 种。
图1 不同选材的色素带
2)比较滤纸条剪角与不剪角的结果差异?
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剪角与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图2)。分析剪角目的:防止层析液在滤纸边缘扩散过快。
图2 剪角与否的色素带
3)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色素带颜色浅?
在课外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将探究的实验结果拍成照片(操作过程加无水乙醇过多、漏加碳酸钙、选用黄叶等),以学生主持“猜猜我干啥”的游戏形式(图3),让学生参与推理和讨论。
图3 猜猜我干啥
基于实验事实和证据,用科学思维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外探究的实验结果运用到课堂讨论分析,有效克服了课堂时间对科学探究的局限,归纳与概括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色素带颜色浅,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深度。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教学,问题设置层次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探究能力。实验教学过程注重基本原理的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促使学生共同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渗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