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积气滞型小儿食积咳嗽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消积止咳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探析

2020-10-22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袁春彦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食积气滞证候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袁春彦

食积咳嗽是小儿常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起病急、夜间和晨起咳嗽加重为特征,临床症见咳嗽、咳痰、纳差和便秘等。小儿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取需求量较大,而胃肠道发育状况不足以负荷全部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后食物残渣返流刺激支气管引发小儿咳嗽[1]。针对小儿食积咳,目前西医疗法通常采用抗炎、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中医认为小儿因饮食发病,伤及脾胃,导致精微物质难以运化气血,气滞痰阻,同时胃降浊失力,痰湿上升至肺,从而诱发咳嗽[2]。消积止咳颗粒是治疗小儿食积气滞型咳嗽的常用药,临床证实其药效佳,患儿接受度高[3]。中药穴位敷贴是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调节穴位所支配的经络脏腑,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目的的有效治疗手段[4]。本文为探究中药穴位敷贴与消积止咳颗粒联用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效果,特做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食积气滞型食积咳嗽的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11岁,平均(4.32±1.42)岁;病程1~9天,平均(3.25±1.05)天。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0岁,平均(4.21±1.38)岁;病程2~8天,平均(3.29±1.07)天。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实用儿科学》[5],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儿科学》[6],症见咳嗽、咳出白色痰液,饮食后咳嗽加重,舌红苔白且厚腻,或伴发反酸、食欲减退。西医诊断为:①急性支气管炎;②消化功能紊乱症。中医诊断为:食积咳嗽食积气滞型。

1.3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儿均接受消积止咳颗粒(商品名:小儿消积止咳颗粒,国药准字Z20060159,由鲁南厚普制药提供,规格:3g/袋),开水冲服,参考患儿的年龄及体重调整剂量,2岁内患儿1.5g/次,3次/天;3岁以上患儿口服3g/次,3次/天。持续治疗15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敷贴穴位治疗。中药方剂组成如下:茯苓6g、炙麻黄5g、苦杏仁5g、鸡内金5g、白芥子3g、细辛3g、枳壳3g、半夏3g、吴茱萸3g。将上述中药原料研制成细粉,加以蜂蜜搅拌均匀制成糊状制剂,取适量涂抹于敷贴上并覆盖于患儿的神阙穴、肺俞穴和脾俞穴上,12h后撤去,1次/天,持续治疗15天。

附表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10以及EOS比值比较

附表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10以及EOS比值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IL-6(μg/L) IL-10(μg/L) EOS比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24.54±32.29 74.69±26.38* 13.21±4.05 24.69±8.75* 6.55±1.32 3.48±0.74*对照组 40 125.61±34.25 95.23±29.31* 12.98±3.93 18.74±7.47* 6.49±1.28 4.41±0.86*t-0.144 3.294 0.258 3.271 0.206 5.184 P-0.886 0.002 0.797 0.002 0.837 0.000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②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并比较,参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7]制定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系统。包含咳嗽、咳痰、呕吐、纳差、腹胀、舌苔厚腻、便干7项内容,对症状的程度进行评估,其中无症状赋0分,轻度赋2分,中度赋4分,重度赋6分,7项积分相加为总积分。③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变化,包含IL-6、IL-10以及EOS比值。④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干、湿啰音,恢复正常食欲;好转:经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已部分缓解,听诊下呼吸音清晰,食欲得以部分恢复;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行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行配对t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2.2 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为(16.40±2.24)分,对照组为(16.37±2.31)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为(6.20±1.5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8±1.92)分(P<0.05)。

2.3 血清指标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血清IL-10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EOS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见附表。

2.4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因敷贴皮肤出现轻微红肿瘙痒,在敷贴去除后恢复,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饮食不节是小儿食积气滞型咳嗽的主要诱因,《四圣心源》曾提及脾胃是升清降浊之要腑,而小儿脾胃难以承载过量的水谷,导致脾胃失调。消积止咳颗粒的主要成分为以山楂、枳实和槟榔等一类的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药,以蜜枇杷叶、瓜蒌和连翘等一类的化痰止咳、清肺宣肺药,以葶苈子和莱菔子一类的降气平喘药,与食积气滞型小儿咳嗽病症相对应。本文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其各项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穴位敷贴强化了临床症状缓解的效果。IL-6与EOS均是参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其水平升降对于预测气道炎症的缓解程度有重要意义;IL-10是抗炎因子,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炎性反应降低[8]。本文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血清IL-10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EOS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加以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可显著抑制患儿的气道炎症,促进病情恢复。本文结果均表明加用中药敷贴治疗后患儿病情恢复更佳,原因如下:①敷贴的中药均是止咳祛痰、温肺化饮、平喘导滞的要药,刺激并将药物渗透至神阙穴、肺俞穴和脾俞穴以达药效,内服外用,攻补兼修;②白芥子的主要成分在浸入机体后,可活化肥大细胞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咳嗽[9];③细辛可抗乙酰胆碱、麻黄抑制组胺形成,均可有效减轻支气管的痉挛,从而缓解咳嗽。此外,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中药敷贴安全性较高。

总之,食积气滞型食积咳嗽患儿接受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消积止咳颗粒治疗,患儿病情改善明显,其临床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食积气滞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保和丸在部分儿科临床应用的概述
常见病三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