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之后的膀胱截石位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2020-10-22褚靓
褚 靓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2)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中,为了保证确保手术质量,大多需要使得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的体位以使得手术视野充分、清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较为容易因为摆放不当而诱发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1]。所以医务人员对传统膀胱截石位进行了改革,通过增大患者与手术台接触面积的方式降低皮肤局部压力,同时降低发生意外移动的可能性,有利于手术更为顺利的进行[2]。为了进一步了解改良之后的膀胱截石位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护理中的方式与效果,本院作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的需要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中选择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最小的患者为37岁,最大的为58岁,计算平均为(46.93±3.62)岁;研究组50例最小的患者为39岁,最大的为58岁,计算平均为(47.09±3.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本次研究。
1.2 方法
50例采用传统膀胱截石位方法,设为对照组,相关方法为: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保持平躺,而后观察并进行处理使其静脉循环保持通畅的状态;接着需要由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处理;气管插管成功后调整患者体位,需要医护人员使得脚架的放置保持与患者的膝盖窝位置重叠,并且使脚架与腿尽量保持垂直的角度,同时腿部弯曲在60°左右、两腿呈现45°左右,摆放过程中应注意温柔,预防摆放拉扯对患者皮肤或者是骨骼产生伤害;接着手部、手术器械消毒后正式进行手术。
另外50例采取改良膀胱截石位方法,设为研究组,相关方法为:进行手术室后,首先需要医护人员协助使患者身体下移,使其臀部在手术过程中超出手术台2-3cm;而后在一侧建立静脉通道,并添加1-2个延长管;而后使用中单将患者双手固定,使其保持掌心向下支撑在身体两边的状态,同时肘关节与上端的距离保持在6-10cm的范围内,下端则以手指尖为基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应保持中单位置无褶皱;需要注意的是,脚架的位置应摆放在靠近髋关节附近,且高于手术台40-45cm;而后将患者的腿放置在架子上,且根据腿长调节腿支架斜面的长度以使得小腿刚好处于托脚架处,保持大腿与腹部平面夹角在140-150°之间,保持髋关节外展在45°左右,同时保持大腿小腿夹角在115-125°的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时,在体位调整期间,医务人员应询问患者其舒适度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体位确定后再利用固定带进行固定,同时可以在患者与手术台、脚架等接触位置方式凝胶垫或软垫以减少压力;而后由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处理;接着手部、手术器械消毒后正式进行手术。
1.3 指标判定
本次研究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种。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进行计数资料(n,%)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实验中,研究组的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6、22、2,计算总满意度为96%;而对照组的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8、23、9,计算总满意度为82%,对比使用x2进行计数资料(n,%)检验可得x2=10.010,P=0.002,即表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时,大多需要使得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以充分暴露手术位置。传统膀胱截石位的摆放时,患者已经进行了麻醉处理,所以无法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体位调整,所以医务人员进行体位调整的难度更大,且较为容易对其身体产生其他的不利因素,同时小腿的支撑性也不够不良好,这种情况下,患者非常容易产生静脉血栓、肌肉拉伤、术后腰酸背痛等情况[3]。
改良膀胱截石位将麻醉与体位摆放的顺利交换,使得患者在清醒的状态进行体位调整,一方面降低了医务人员进行体位调节的难度,缩短了手术全程的时间,降低了皮肤压伤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是使患者以更为舒适的体位开展手术,同时增加身体与手术台的接触面积、身体尽量保持水平位置等改变有效改善了接触位置皮肤及骨骼受到的压力,降低了产生皮肤压伤的风险。凝胶垫及软垫的使用也降低了接触部位对皮肤产生的压力,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舒适度。除此之外,改良膀胱截石位还会使得手术视野增加,也更为清晰,利于手术顺利进行[4]。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需要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而言,采用改良膀胱截石位的方式可以使得手术更为顺利,明显改善手术中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