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性报道:让党报主流声音更有力
——绍兴日报《当好河长》栏目的实践探索
2020-10-22秦德胜
内容提要 新闻专栏是地方党报开展主题报道的重要阵地。绍兴日报《当好河长》专栏,聚焦河长这群人和巡河这件事,扛起媒体责任,以新闻推动河长制落地生根。实践证明,寓监督类调查性报道于主流报道之中,能够有效推动工作、彰显媒体价值,是地方党报增强影响力的重要着力点。
2016年6月,绍兴日报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结合绍兴水乡的水环境治理实践,开设了《当好河长》专栏,在全国媒体中开了以新闻专栏推动河(湖)长制先河。4年多来,栏目每周刊发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的履职故事,截至今年7月中旬已刊发201期。栏目在正面报道的同时,探索开展监督类调查报道,收到较好成效。
一、把握原则,寓破于立
绍兴是闻名全国的江南水乡,共有大小河道6759条,总长10887公里,特别是中心城区水域面积占14.7%,居浙江省地级市之首。河长制是河湖治理的制度创新,绍兴在全国率先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已有各级河(湖)长9356名,实现了河(湖)全覆盖。河长制推进以来,众多河长都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老百姓很关心,河长们也很关心。《当好河长》栏目,传承水乡治水文化,聚焦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多视角讲述各级河长传承大禹精神的生动故事,持续推动河长制深化完善。
栏目推出后,绍兴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到所担任河长的河道巡河,形成良好示范效应,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但同时也有群众反映,绍兴整体水环境向好,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河道失管漏管、河水黑臭现象,个别河长当起“挂名河长”“甩手掌柜”,并未真正尽到河长职责。就此,绍兴日报编辑部决定在专栏中加强调查性报道,既回应群众关切,也推动河长履职,真正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二、找准切口,以小见大
怎样做好监督类调查性报道?找到合适的切入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决定报道能否成功的第一步。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究,栏目先后推出了“跟着河长公示牌问河长”“直击河湖中的另类船只”“记者调查”等建设性舆论监督连续报道,直击河道乱象,指向明确,夺人眼球。
“跟着河长公示牌问河长”,聚焦那一块块竖在河边的河长公示牌。河长公示牌上,公示了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举报电话等信息。然而,有些河长已经更换,公示牌上却久未更新;有的举报电话形同虚设,老百姓永远无法拨通。小小一块公示牌,折射出的是河长的作风,直接关系河道管理是否有效。
我们以公示牌为线索,分6路记者赴各区、县(市),深入乡镇街道寻找城市和乡村河道,随机拨打26块河长公示牌上共79个河长的电话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地方河长制运行情况良好,公示牌上的电话一拨就通;有个别地方问题严重,河面或漂着浮萍水草或浮着白色泡沫、黄色粉末,当记者向公示牌上的河长反映问题时,回答者或勉强应付,或干脆挂断电话了事。
调查为先,评论紧跟。栏目随后连续组织配发《让河长制切实有效运行》《河长公示牌不是徒有虚名的摆设》《寻河(湖)长不遇要有更多倒逼力量》等评论文章,对河长如何更好履职、推动河长制落细落实等进行讨论。20天过去,6路记者再度回访调查,所曝光问题基本解决。
□ 《当好河长》栏目记者与新昌县班竹村村级河长在巡河中走访山体滑坡受灾农户,提醒村民做好汛期强降水防范工作。
三、多元突破,彰显特色
地方党报开展监督类调查性报道,有其公信力的固有优势,但要取得较好传播效果,必须遵循传播规律,坚持真实性,突出新闻性,用生动的笔触和鲜明特色赢得读者。
采写重“跟”。栏目坚持用脚步丈量河情,每篇报道均由记者跟随河(湖)长或自行实地探访,以通讯和现场特写为体裁,做到见人、见事、见场景、见细节,白描手法,文风朴实。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舆论监督,201篇报道全部为现场见闻,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贴近中心。围绕“治理黑臭河”“剿灭劣五类水”“防汛抗台”“美丽河道转化为美丽经济”等阶段性工作开展报道,配合中心工作,强化新闻性,避免题材雷同和报道程式化导致的新闻审美疲劳,提升专栏稿件的关注度。
行思结合。治水是一种既需要力量又需要智慧的全民行动。栏目注重行思结合,注重挖掘治河之道,呈现宣传教育、村规民约、水岸同治、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等一系列“硬”办法和“软”办法,传递综合的治理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
融合传播。栏目报道中逐渐充实图片、短视频等元素,每篇报道附二维码,扫码阅读相关短视频和图片,突破纸媒版面空间限制,放大融合传播效应。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越牛新闻”APP制作“当好河长”专题,每周更新,目前点击量达到426.1万,有效扩大了栏目的传播面和影响力。
四、注重实效,打造精品
党报开展监督类调查性报道,根本目的是通过报道引起党委政府或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并最终推动问题整改。《当好河长》栏目,有效助推了河长制落实,收到多重效果。
助推工作。在栏目的助推下,绍兴河长制工作得到省治水办和历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表扬。2016年起,绍兴连续获得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2019年,全市7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21个省控及以上断面、7个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稳定达到100%;治水工作群众满意度为90.24分,再创历史新高。
输出标准。2018年9月27日,原绍兴日报社承办绍兴全国首个河湖长制标准发布活动,标志着绍兴治水取得了一系列科学化、集成化、制度化成果,进入了依标治水的新阶段。与会专家评价,绍兴河(湖)长推广卓有成效,《当好河长》栏目发挥了正面引导和舆论监督功能,也应记上一功。
营造氛围。河长故事的生动呈现,带来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了管河护水的队伍,成了“民间河长”与护水人:嵊州下王镇村嫂志愿队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新昌县小将镇34家企业发起“企业认养河道”模式;柯桥区华舍街道大坂湖边,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小哥当起“洋湖长”……“当好河长”的故事,在全市上下激扬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护水热情,形成浓厚的治水氛围,助力水环境取得根本好转。
锤炼队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专栏荣获2019年度浙江新闻奖名专栏。据统计,四年来参与栏目报道的采编人员达50多人,堪称全面发力全员参与。栏目专门制订采编方案、采编手册,定期举行座谈研讨,集思广益、守正创新,为打造精品和新闻创优提供了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