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20-10-22王洁
王洁
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任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青年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教育中讨论的热点话题,作为班主任,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的意义
1.与时俱进的体现
当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将心理学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也是在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环境下,实现对学生潜力和个人特质有效挖掘的重要举措。通过心理学手段,能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特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实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
现在中职学校学生的个性都较强,不同学生的个人色彩也很明显,而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避免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方式,进而实现因材施教,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3.增加班级管理工作的灵活性
中职学校中的班级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相关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等客观因素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变通,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灵活性,通过和学生的心灵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也有助于让学生对中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能够迅速适应融入。
二、中职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
倾听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而又较容易掌握的技术。对于班主任来说,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术更重要。因为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习惯说而不习惯听,甚至不愿意给问题学生以说话的机会,更不用说通过主动倾听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了。倾听能够贴近学生,倾听能够让学生亲师信道,所以,作为班主任要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表达和倾诉,甚至为自己辩解的机会。班主任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真诚、平等、宽容、诚信和耐心,让学生感觉老师是能够理解他的,在和他共同面对难题和困境,内心自然会生出安全感。认真、耐心地倾听能营造出信任和融洽的心理氛围,也才能使班主任及时捕捉和把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从而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班主任应多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闲聊”,通过这些看似无用的闲聊,能够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班主任也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2.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指导和帮助
当学生向班主任提出自己面对的问题时,班主任应首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班主任也可以以建议的口吻向学生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意见。因为中职生由于年龄和经验所限,自己较难找出好的解决方法,如果教师没有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他反而会无所适从,问题分析了一大堆,但他不知该怎么做。
3.以行为矫正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数中职生其实明白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该不该做,但他们明知是错却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从而出现不良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倡导使用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自我消退法示范法等方式,对个体的不良的行为进行矫正。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可以参照这些方法,教师以自身的行为示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使用代币奖励法激励学生朝向更高的行为目标不断努力(评选班级之星,包括优秀学生奖、进步奖、爱心奖、优秀班干部等);使用自我消退法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足;以强化法使学生改过的积极行为不断得到巩固(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
4.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使用心理位移等方式实现对他人情感、态度及对周围事物的正确体验,从而获得正确的感知、认识,以指导学生日常的交往、学习等行动。以这种辅导活动设计的理念进行班级活动的开展时,强调活动要能够调动学生丰富的内心感受,唤起学生的强烈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父母、理解他人、理解社会,同时拉近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关系,形成一种气氛融洽亲和力强的良好团体氛围,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如在班会课上,渗透团体辅导的技术,改变以往班主任说教、学生被动听的形式,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班会,班主任进行指导,通过角色扮演(小品)达到对人生的感悟、对家人的理解。
结论
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研究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学校大家庭,才会有和谐的班集体。同时要充分借助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职心理老师力量建立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构建心理干预体系,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