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10-22孙冰新
孙冰新
高桥镇阳光幼儿园 南开大学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是各个学校十分重视的一门科目,在新课标理念下,各个学校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也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果,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进而无法更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研究各种心理健康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教育工作者就能够采用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更加丰富,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目标被遮蔽
从本质上讲,在进行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承担好三个责任:一是治疗心理疾病,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心里疾病后,老师要用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疾病;二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促使学生快乐成长,心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心理问题的预防,对心理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三是开发学生心里潜能,使学生更加的具有创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心理老师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视,致使学生缺少心理健康问题防范意识,除此之外,很多的老师在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后,心理治疗手段不符合学生心理治疗的要求,导致心理治疗效果不够明显。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缺乏明确的界定
很多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将德育工作与其进行联系,甚至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很多学校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开展德育工作,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在很多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针对的是学生心理层面,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或者自己所处环境较为压抑,进而造成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德育工作往往指的是学生的行为层面,很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中往往做出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等行为,这些行为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德育工作,使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因此,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同的,但是,很多学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混合起来,这就造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两者的教育效果都不够明显,也影响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正是因为这种思想,很多老师往往将德育工作中的教学手段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这种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无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而很多德育老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是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德育工作也无法取得较大的进展。
3、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出现偏离
受传统主流心理学或者是消极心理学的影响,很多心理健康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取的教育手段过于片面或者是过于夸大,进而导致很多学生在面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恐惧心理,使学生无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克服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等。学校里的很多心理老师在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夸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追求一些较为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但是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严重到很大程度,老师采取较为专业的教育手段,往往无法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无法培养学生积极品质,无法缓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目标。
二、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
1、必须把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方向和主体内容
通过深入的研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部分,可以了解到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成熟度是不同的,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因此,心理健康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成熟度等因素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生在自己所接受的心理教育方式下,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2、注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学生从小会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也是不同的,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不同,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也是不同的,很多在老师眼里看似不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行为,往往是因为学生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心智已经达到这个程度,而在这个时候,心理健康老师往往不能够因为学生的某些行为而将其判断为出现了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心理,如果心理健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同一眼光去判断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实现个性化发展,从而抑制了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全方面发展。
3、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给予必要危机干预的问题
做这些心理健康任务对保证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很多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后天所处的环境,自己周围的人和事,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反向误导,使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所以,中小学积极行动起来,充分挖掘现有师资力量,拓展工作渠道,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应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着力点。现实实践提醒我们,开展这样的工作,必须把握住一个方向,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不会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从而使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摒弃消极模式,发展学生的积极潜能
心理健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效消极模式,将消极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手段换成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手段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让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激发潜能,实现心理健康成长的目标,很多心理健康老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轻微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夸大,从而采取更加消极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心理健康问题,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失去积极性以及参与性,进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往往无法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为有效的效果,相反,心理健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在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而是针对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提前预防,通过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很多学生能够在未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之前,就了解到哪些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避免,这就很容易使学生当要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帮助下消除这些心理健康隐患,从而使学生不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除此之外,心理健康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夸大,从而采取更加消极的观念以及手段来进行心理健康治疗,相反,要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什么大事,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就对自己所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克服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收到更加明显的效果。
2、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写作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学校对其进行重视,家庭以及社会也要对其进行重视,学生年龄较小,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关键,很多学生的心理状态完全由学生家长所引导,很多学生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学生就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在这种情绪下,学生很难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相反,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家长并不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家内往往将一些负能量的消极情绪灌输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家里接受到消极情绪,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出现压抑等问题,进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心理健康老师积极的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家长充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规范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家长在家里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社会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最为明显的是学生所处的社会关系,学生所处的社会关系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当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能够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其他人的认可、尊重时,学生的心理就很难出现问题,如果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往往受到一些较为消极的对待,就会使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心理健康老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使学生能够在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下成长,使学生避免心理健康问题。
结束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