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现状调查研究
2020-10-21傅莉容王蓉
傅莉容 王蓉
摘 要:制度认同在国家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大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大制度认同不仅可以唤起人们积极的制度化参与,还能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与未来,对人大制度认同与否更是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进程。从人大制度认同的四个层面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度并不高。这些问题受到社会现实问题、思政教育、学生个人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外在引导机制和内在自省机制两方面着手提高大学生的人大制度认同整体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认同;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专题研究。可见,党中央把制度建设和制度自信作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对国家其它具体制度所具有的重大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优势的发挥离不开人民对这一制度的高度认可。制度认同的形成需要民众将制度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内心的高度信仰进而再外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完成。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我国人大制度的认知与认同有多深直接影响着人大制度优势的实现,在某种角度来看这一认同程度对我国民族复兴的实现以及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所以,将大学生的人大制度认同作为一个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的积极方面与存在问题并提出尝试性解决途径,在确保人大制度执行的规范性、引导社会其他群体对人大制度的认同、促进人大制度的巩固与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框架与调查概况
(一)分析框架
人大制度认同作为一种自我心理和现实行为的有机融合,其形成经历了萌芽、累积、稳固、外化的心理发展过程,呈现为民众对人大制度的认知、情感、信念和行为的四个发展阶段,各个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1)人大制度认知。制度认知是人大制度认同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第一个环节,制度认知还只是处于一个感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内化、升华为理性认识。针对制度的运行与现象,民众做出感知、理解、判断与评价,形成对制度的一定认同意识与倾向。(2)人大制度情感。人大制度情感是建立在制度认知基础之上的,是比制度认知更深层次的阶段。主要体现为生活于制度之下的民众对制度运行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民众把自身的体验、感受与制度认知相比较而表现出各种心理活动,如喜欢或讨厌、肯定或否定、正面或负面等。民众的制度情感是在制度之下长期积累的结果,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征。制度情感因其产生路径与特征而决定了它在制度认同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成为制度认同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3)人大制度信念。制度信念是前两者的升华,是人大制度认同的第三个阶段,它的产生关系着民众对制度现象的把握与反映。人大制度信念与制度体系交相呼应,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制度认同系统,其基本内容表现为制度意识、制度价值、制度信仰等。制度信仰作为民众形成人大制度认同的驱动力之一,带领着人大制度认同朝着巩固与加强的方向前进,对民众的人大制度行为方式方法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4)人大制度认同行为。民众的行为参与是制度认同的最高阶段,是制度认知、制度情感、制度信念的最终表达。制度认同行为外在的受到来自政治社会氛围的影响,内在的则受到制度认同的前三者的影响。制度认同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制度认知、制度情感与信念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为在现实中自觉的参与和维护制度的运行。
(二)调查概况
本次问卷以四川省某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展开,选取该校文、理、工、艺四大类学科,采用线上无记名问卷的方式,从制度认同的制度认知、制度情感、制度信念以及制度认同行为四个层面对大学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开展问卷。通过线上问卷调研共收到问卷700份,除去无效问卷,收到有效问卷共671份,有效回收率为93.2%。
二、当代大学生对人大制度认同的现状
1、当代大学生对人大制度的整体认知度最高,但缺乏深刻的理解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生的人大制度认同度呈现出朝劣势发展的趋势。在调查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人大制度的整体认知度最高。调查问卷在回答“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许多制度保障,从根本上保证和实现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这一问题中,有89.73%的大学生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有10.27%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制度;在回答“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你的认识是“这一问题时,76.4%的大学生认为”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占16.13%的大学生认为” 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9.47%的大学生认为” 人民代表大会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机关“。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人大制度的地位、性质是比较清楚的,对人大制度的整体认知度是最高的。
但是部分学生对人大制度理论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人大制度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在回答“人大制度的设计本身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身优越性?“这一问题时,23.63%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认同,19.79%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认同,而占37.66%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清楚选项,其余同学还选择了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选项,说明大学生在人大制度自身的优越性认识上还不够充分。当被问到”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相比,人大制度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时,只有28.45%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认同,比选择不清楚和不认同的比例分别少了5.25%和1.33%,说明大学生虽然对人大制度的地位和性质的认识比较清晰,然涉及到一些更加深入和有模糊性的问题时便把握不准。
2、当代大学生对人大制度理性情感认同度高,感性情感认同度低
情感认同是制度认同形成的中间环节,是对认知认同的深化,制度情感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能促进和影响制度认同的形成。从某种角度来看,人大制度认同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人大制度的接受与认可基础上的“爱”,这种爱是兼具了理性情感和感性情感的爱。在对我国的人大制度情感认同上,大部分大学生都表达出一种批判性的认同。如在回答“国内外有人攻击中国人大制度时,您将持怎么样的态度”的问题时,78.21%的大学生表示会理性的分析情况并为我国人大制度做说明与辩护。在谈到“你是否会不加思考的拥护我国的人大制度”时,89.44%的大学生选择不会,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之所以这样是在意自己的国家,所以才会更加理性的看待,希望它可以更加兴盛。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后备人才队伍正以主人翁的态度对人大制度行使自身的权利。
3、当代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行为参与度不高
当代大学生的人大制度认同不仅表现为对制度的认知、情感、信仰认同,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认知与情感外化为行为以促进人大制度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的制度认同行为参与度的高低是衡量制度认同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大学生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各项制度都有较多的理解,对制度的核心理念与实施也是较为熟悉,这表明大学生群体在理论涵养与制度认同行为参与能力上是占有优势的。从收回的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参与度无论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还是实际的政治生活实践都是不高的。在“从拥有选举资格到现在,你是否参与过人大代表选举活动?”中,89.87%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参与过选举,少部分大学生参与过一次或几次人大代表选举。对“你是否有意愿想参与所在社区或村委会的人大代表选举的投票活动”中,只有59.71%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有27.77%的大学生表现出与我无关的态度,而占12.52%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参与投票活动。
三、影响大学生认同人大制度的主要因素
1、社会现实问题的负面影响
在问卷的最后多项选择中,当被问到:你认为影响大学生认同人大制度的因素有哪些?“时,社会现实问题成为这些因素中被选率最高的,占82.21%的大学生都选择了这一因素。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现实问题是影响当代大学生认同人大制度的最主要因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悬殊、贪污受贿、教育歧视、就业问题等,这些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强力的冲击着大学生的认知观念,改革开放以及制度自身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在这些社会现实问题面前被淹没与漠然,严重损害了制度的公信力以及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社会现实问题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有一个引导和塑造的作用,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与就业条件,许多大学生一边是对制度及其理论的努力学习以在政治面貌、政治表现等方面迎合就业的政治性要求,一边是对制度及其理论得不信任与质疑,呈现出制度认同人格分裂的现象,制度认同行为与心理逐渐偏离,大学生制度认同行为的发生往往需要考虑这一行为的价值性,如果是一些与自身利益无关的政治性参与则表现得冷漠与漠然。
2、学校教育的作用发挥存在不足
学校教育因素仅次于社会现实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的第二大因素,占77.78%的大学生将这一选项划为影响因素。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制度认同的重要途径,其作用的发挥与否及其发挥效果对大学生的制度认同产生极大的影响。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制度认同上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校的理论教育内容与现实社会存在脱节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上需要教材与教师自身与时俱进,如果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使得教学内容无法解释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甚至出现理论与现实相悖的情况时,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与质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起不到培养大学生制度认同的作用反而引起大学生对制度的怀疑甚至否定。其次,学校教育实践环节的缺少与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的盲目性不无关系。大部分学校的思想理论课基本上都是抽象化的灌输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实践体验环节,大学生被隔离在政治实践之外,概念化的理论学习逐渐被学生理解为应对考试的需要而非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在调查中发现,以最基本的政治实践——参与人大代表选举活动,调查中只有占9.13%的大学生表示参与过人大代表选举活动,且大学生在没有認识到选举活动的现实意义下对参与人大代表选举的意愿并不高。
3、大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
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理论学习与政治参与动力不足也是影响人大制度认同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人大制度理论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大学生对制度理论的学习途径一是通过学校老师的硬性学习任务要求或考试要求,二是通过重大的或偶发的社会政治事件引发社会舆论予以关注。但这些制度理论学习的途径都是被动式的而非主动性学习和探索,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对于制度理论的学习都是零散和片面的,对人大制度运行过程这些常规性、稳定性的知识与规范也了解很少。例如,在回答“我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间隔时间是多久?”这一问题时,仅有17.79%的大学生回答正确。在回答“最近一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间是多久?”问题中,有90.33%的大学生回答不知道。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人大制度的政治参与也存在动力不足。在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大部分大学生将政治参与作为提升就业机会的砝码,在党校学习、青马工程学习等方面积极参加,而没有纳入就业考核标准的一些政治参与则不受到大学生的待见,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不关心、无所谓的态度。虽然大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不足以成为影响人大制度认同的首要因素,但这一现象的存在确实在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对人大制度认同的程度。
四、提高大学生对人大制度认同的路径建议
1、外在引导机制
(1)努力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中,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度不高的原因在于社会现实问题的不断冲击,所以,要想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人大制度的认同度,就需要解决存在的诸多社会现实问题。第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改变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解决一系列存在的社会民生问题,只有把蛋糕做大,蛋糕分配才能做到更为公平,彰显出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具有优势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二是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使人大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人大工作的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这一制度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而这一举措则有利于人大各项工作机制的健全与落实到位,积极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发挥职行使职权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条件,提高人大整合民意、解决民众难题的办事效率,彰显人大制度的独特优势,获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2)切实加强人大制度认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进当前思政教育课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培养的效率。一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作为思政教育课的重要目标来抓。二要改进教学内容,把人大制度认同教育在思政教育内容的比重适当提升,将制度认同教育与其他思政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要更新教学内容,做到制度理论与现实实践的大致同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运用制度理论观察与思考社会政治现实。三是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思政课程中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从单项灌输转向双向互动,突出强调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增加教学实践活动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大制度内涵,提高对人大制度的信任与支持。
2、内在自省机制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内因与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在事物变化中起着依据与条件的作用,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的形成与巩固也是如此。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的形成和巩固一方面需要来自外在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制度认同教育的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内在的大学生自身主动学习动力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动学习动力在人大制度认同度提高上的重要作用,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制度理论及参与政治实践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实现学习动力与引导机制的内外联动。大学生通过内在学习动力的提高以增强政治素养不仅是大学生人大制度认同度整体提高的现实需要,而且也因外部环境提供的便利条件及大学生自身心智成熟而具有提高的可行性。进入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使得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教育而获得制度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载体获得知识,极大的缓解了地域或经济条件因素而使大学生无法获取知识的困难。同时,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已成年,心理发育较为成熟,且前期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自学能力。总而言之,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提高自身学习动力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学习理论知识并参与政治实践以夯实理论基础才能不负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政治责任。
参考文献
[1] 秦国民.政治稳定视角下制度认同的建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01).
[2] 吴鲁平.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认同研究——基于对北京大学生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02).
[3] 郭莉,骆郁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本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1).
项目来源:本文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课题资助,项目名称:当代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现状调查研究,编号:MYXS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