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建设路径初探

2020-10-21路成志严俊杰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路成志 严俊杰

摘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树立“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天然优势,创新“校企一体,全程育人”的校企合作范式,探索构建包括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

关键词:实施路径;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落实落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建设的系列实践性问题展开探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天然优势,深入推进“校企双主体”办学,创新“校企一体,全程育人”的校企合作范式,构建包括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逐步形成校企协同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必须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服务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大局,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2.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构建包括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

3.抓好贯彻落实。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全校党员干部思想行动,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协同育人格局、共同育人氛围。加强全国全省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主战场,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重视和加强思政“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强化责任落实,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全校合力育人格局。

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着力解决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牢牢掌握党对高职院校的领导权。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中心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

3.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导。全面统筹高职院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的育人长效机制。

4.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作优势,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5.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师生的实际需求,把思想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既解决高职院校师生的理想信念和师德品行问题,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既发挥组织的引导作用,又发挥师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三、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1.构建校企协同的课程育人体系。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党员干部培训体系之中,融入思政课程讲授之中,推动学习教育多形式、全覆盖。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建设列为教研教改重点,各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评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思政课相融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实施校企共建课程思政工程,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指导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明确校企各方在课程育人中的职责与分工,将包含企业员工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作为典型案例引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校企共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同参与课程思政教学。

2.构建校企协同的科研育人体系。对接合作企业的产业技术升级建立科研工作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共建科研团队。培育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积极宣传科研先进个人和优秀学术团队的典型事迹;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3.构建校企协同的实践育人体系。丰富实践内容。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者服务、科技发明、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西部等,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按照教育部要求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支”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每个专业均成立创业导师团,并支持学生至少成立1个创新创业社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厂房和车间,建立学习顶岗位实习“双导师制”;校企联合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志愿者服务、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每个专业均成立创业导师团(成员来自企业和高职院校),并支持学生至少成立1个创新创业社团,评选一批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4.构建校企协同的文化育人体系。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内涵。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资源,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校企文化互融机制,一是校企联合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开展高雅文化艺术、名人名家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校企共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设立充满企业文化气息的雕塑、壁画、宣传标牌等人文景观,让企业文化精神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深入学院师生员工的心灵。

5.构建校企协同的网络育人体系。校企共建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兼顾内外网络的“两微一端”新载体(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校企共建网络工作队伍,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强化网络引导能力;校企共建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制度,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奖励范围。

6.构建校企协同的心理育人体系。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学生实习的企业车间,创新校企双导师心理育人机制;校企共建心理育人工作团队,组织开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企业指导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建立高职院校、企业、班级、车间“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落实“五个早”和“五个一”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7.构建校企协同的管理育人体系。高职院校借鉴企业6S管理理念,通过实行校园6S现场管理,使学生的安全意识、节约意识、服务意识等得到有效培养;把企业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引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将企业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融入高职院校管理育人体系,充分发挥管理育人功能,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评选表彰一批管理育人先进典型。

8.构建校企协同的服务育人体系。引入企业“看板管理”理念,凸显高职院校服务育人功能,明确将高职院校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作为工作职责挂牌公示,并体现于聘用、培训和考核等各环节,培育一批“服务育人示范岗”;校企联合组织“为人民服务”志愿活动,建立“为人民服务志愿宣讲团”和“为人民服务工作站”,定期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基层的志愿服务活动。

9.构建校企协同的资助育人体系。校企共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持续开展“校企双联”活动,针对困难学生,建立校企“二对一”的帮扶机制,让资助育人工作既关注在校学习的学生又照顾进厂实习的学生。

10.构建校企协同的组织育人体系。建立校企组织育人的双向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党组织育人保障功能。一方面,发挥高职院校群团组织育人纽带功能,探索党建带群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开展“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选表彰活动;另一方面,发挥企业群团组织育人纽带功能,推动企业党团基层组织指导实习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

1.注重思想引领,强化校企协同“三全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注重思想引领,以宣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抓手,引导校企双方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三全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化党的领导,树立“大思政”理念。成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宣传思政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学工的副校长任副组长,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凝聚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为强化示范引领、榜样教育,校企联合开展“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和“学生心中的好师傅”的评选活动。每年评选20名思想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立德树人、爱生如子、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职院校教师、员工和企业指导老师予以表彰;每年评选10个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学科研单位、创新团队为“三全育人好团队”。

2.重视规范管理,以制度建设保障“三全育人”职责压实落地。工作需規范,制度是保障。校企协同“三全育人”工作需要通过建立系列规章制度来加以落实。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文件,并在此基础上,校企联合制订《校企协同“三全育人”的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条例》等系列规章制度,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和推动校企间各岗位“三全育人”工作职责的落实。

3.加强队伍建设,校企共建高素质的“三全育人”工作队伍。强化综合素质,建设思政教育骨干队伍。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纳入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制定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养计划,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打破传统企业兼师单个聘用形式,提出了成建制企业团队聘用模式,以专业为单位,组建校企共同体的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和车间团队。推行“1122”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即:1个专业由至少1名技能大师或教学名师、校内和企业的专业带头人2名、校内专任教师团队和企业教学团队(或管理团队、或技术团队、或车间团队)至少2个团队组成;构建以校企“双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企业生产车间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的“三全育人”工作队伍。

4.紧密校企关系,构建双主体办学的“校企育人共同体”。依托重点专业(群),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紧密型的战略合作,建立“双主体”校企利益共同体,强调企业主体、高职院校主导的合作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理事会的领导与监督下,校企双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紧密合作,这“双主体”办学模式下,校企协同“三全育人”的工作得以落实落细。

参考文献

[1] 李庚全.习近平思想教育理念及其特点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7.

[2] 胡树祥.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3):10-11.

[3] 白显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旨[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4-9.

基金项目:此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18A27)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