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AR数字技术的应用管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实践

2020-10-21丁飞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关键词:博物馆互联网+互联网

丁飞

摘 要:“互联网+”时代以对我国博物馆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借助“互联网+中华文明”的东风,全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迅猛发展,改变不仅局限于博物馆陈展方式的转变,博物馆行业社教功能也同样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发展。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AR智慧社教功能对博物馆社教思维与方式的影响入手,深入分析AR数字社教的应用对博物馆社教工作带来的转变为切入,以安徽博物院AR智慧社教实践为例,浅析博物馆社教工作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运用带来的优势和未来的规划,以期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能在新时期新时代成为世界行业的标杆,让“讲好中国故事”的概念更深入人心,并走向世界。

关键词:互联网+;AR;教育;博物馆

本文以AR数字技术的应用為切入点,试分析博物馆运用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社教工作成效和未来的规划。

一、互联网为博物馆教育事业带来新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的问题,正成为中国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活”不仅是文物走出库房,呈现在光影之下,更重要的是展示手段的灵活与多样,传播形式的个性与特色,其背后是博物馆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升华。

1、从器物核心到以人为本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信息时代对于世界的本质意义在于信息的巨量化传播,人们获得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手机甚至正在成为一个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对人类认知事物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知识体系的划分。那些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不太会被动地接受信息,也不会满足于简单地观看展览,而是有了更多个性化需求,诸如好看、好玩、好奇等,他们对文化的期待已由浅显表面的知晓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沉浸式体验。博物馆与观众间的主客体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当代博物馆的价值核心逐渐由“器物核心”转变为以人为核心,博物馆教育进入了更加开放、更加以服务为核心的时代。

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重视人、物、信息之间的多元互动交流,考虑观众的参与性与体验感,更加强调观众的主动选择,互联网技术和高清数字技术的的使用优势凸显,博物馆正迎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数字变革”。

2、用科技赋能文化

近年来,人们开始对文化的需求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而传统的博物馆静态展示与宣传社教已难以满足参观者的深层次互动和体验的要求。博物馆要积极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变革,必须在教育功能、教育形式的探索上有所突破,向趣味化、体验化方向靠近。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积极尝试融合更加多元化的因素和手段,例如利用VR、AR、游戏等新形式、新技术,提供全息影像欣赏、虚拟触摸、沉浸式体验服务等,用科技传承文明,用科技赋能文化,使参观个体在与文物、文化之间的实时体验与互动交流中,实现对展览内容的认知、对文物展品的理解以及相关文化精髓的领悟。2019年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虚拟博物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课程、全景展览、数字阅读等线上文化教育服务也正成为智慧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3、AR社教技术的前景

2019年,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年度“鼓励类”产业。博物馆也正积极探索如何借助数字互动手段,让传统文化、红色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如用AR、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武汉革命博物馆去年推出了”AR物联博物馆“首个体验项目《请回答1927》,将博物馆藏品以及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制作成虚拟互动影像,观众携带手机或平板参观,可以看到这些影像渐渐从一幅画或陈列柜中走出来,影像中的历史人物还可能走向观众,亲切的打招呼,历史、知识因此变得生动、有趣。

在青少年教育实践方面,传统博物馆社教方式有着十分明显的劣势。如在课程安排上,开展某一项社教主题,需要馆方、学生、家长等各方在时间上必须达成一致才可,往往会与教辅课程相冲突而被忽视;在授课过程中,虽然可以通过经验丰富的教师制作精巧课带动青少年对于博物馆相关课程的学习的兴趣,但对文物产生自发性的学习意向的学生往往是少数;在课程形式上,在展厅中对文物及其历史信息进行展示,或是馆内工作人员以图文的形式在社区或者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并不便于新形势下博物馆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更不可能在互联网时代下与其他非核心文化,诸如游戏,动漫等内容相庭抗理。

这一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则可以借助数字互动手段,让传统文化、红色教育变得生动有趣。通过移动平台,点对点时间选择权将完全归属于授课对象,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则可以将工作的重心向课程研发方向倾斜,避免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时,也可以创作出更优秀的社教作品,而其他的工作把交由互联网云平台即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AR/MR/XR等“超现实、超媒体”工具,为文物与博物馆教育综合情景互动开发社教活动课程,搭建体验式场景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为青少年儿童在博物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体验式”的学习环境,极大的提升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乐趣,以AR技术中核心的互动体验功能,让内容更为真实、立体、直观的呈现,为其构建出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

二、安徽博物院AR智慧社教实践探析

近年来,安徽博物院多个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将现代数字技术引入到博物馆的收藏、保管和研究、展示、传播等各项工作中,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业务管理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信息集成平台,初步建立起一套博物馆数字化框架体系。互联网的崛起与新技术的日趋成熟,给博物馆的教育品牌塑造和传播方式提供了新思路。安徽博物院的教育产品体系已初成规模,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如何运用互联网平台和先进技术实现教育品牌的升级传播,是安徽博物院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安徽博物院紧跟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推出面向公众尤其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互联网+文物文化教育”AR社教系列产品,运用先进的AR技术与传统的教育产品相结合,提出基于AR社教教材内容从设计到开发,AR社教教育从网络平台到手机终端的呈现,AR社教活动从馆内到馆外的延伸,形成AR博物馆教育产品的完整推广模式,走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前列,以创新引领发展,已具备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和有效的创新模式。

1、多平台赋能“互联网+博物馆”

在当前的形势下,为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提升观众文化体验,安徽博物院积极推广使用智慧导览app、云观博AR博物馆智慧观览平台以及AR讲解器,为公众提供实时富媒体化的新型讲解服务,同时可应用于教育等领域,实现文物可看、可听、可触、共享与评论,提供长效文化服务能力。

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终端设备对博物馆展品的实物扫描,实时呈现藏品文化信息的数字虚拟内容(动视特效)与终端摄像头获取实际展品影像进行融合叠加,呈现虚实结合的全新视觉效果。可实现文物的活态复原,全方位真实还原展品(重点文物)细节,观众可以360°任意查看展品,自由选择旋转观赏角度并放大观看文物细节,更全面、更近距离、更多角度的欣赏文物,

同时以數字平台的海量存储功能、先进新颖的多媒体展示手段和数字应用技术为依托,可以为观众提供形式多样且内容更庞大的知识信息流。“超媒体”故事化解说、情景空间体验、关联知识延伸阅读信息、与虚拟形象合影等,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个性文化诉求。

平台链接支付宝AR博物馆、百度百科博物馆,让手机成为随身的博物馆观览“神器”,革新博物馆的观览方式, 让文物承载的文化价值得以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的更广泛深远的传播。

2、AR博物馆智慧平台的社教应用

结合新时期博物馆社教工作的开展,安徽博物院与苏州和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依托于“云观博AR博物馆智慧观览平台”,在充分挖掘安徽博物院文物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和网络媒体等技术手段,将AR技术应用到博物馆社会教育领域,开发“互联网+文物文化教育”AR社教系列产品,以“社教读本+移动终端“的形式,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建立“移动博物馆”,为安徽博物院青少年社教工作探索出一条新的方向。

“云观博AR博物馆智慧观览平台”以云计算及大数据管理为技术基础,将博物馆数据信息化归纳整理,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平台和良好的终端应用体验,为我院的物联网+数字化社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得到技术保证。AR智慧平台在博物馆的利用,为受众者提供了一套全方位生动有趣的“超媒体”智慧博物馆体验。青少年在参与博物馆社教活动时,以AR智慧教育读本为载体,只需要借助移动端(手机,ipad)识别入口,通过绘本中的AR标识进行社教读本与移动端的链接,即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知识单元的内容,实现引导式、体验式、适于多社教场景应用的“互联网+文物教育”主题情景教育。

3、会讲故事的AR读本

对于青少年儿童教育,如何讲好故事是社教工作的关键所在。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其著作《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中根据约翰杜威的等人的经验学习模式,构建出一套现代性的体验学习概念——经验理论学习圈(experiential learning),即体验式教学的四大结构:体验、反省、思考、实践。针对青少年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认知尚处在构架阶段,传统宏大的历史叙述方式并不能让青少年儿童真正的感受到文化历史的魅力与价值,也不能真正的让青少年自发性的构建其真正的价值体系,填鸭式交往往往带来的是青少年儿童的逆反心态。体验式教育则可以更好的培养青少年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而AR读本的教育思路便是体验式学习理念的一种现代技术的实践应用,利用多种形式对一件事物的故事化概述,最终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目前安徽博物院重点推出两套AR教育读本项目,一是《国宝耀安徽》青少年历史AR系列读本,通过拟人化的语言、趣味游戏以及AR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持移动终端上实现影像叠加,更为真实、立体、动态地向青少年群体呈现铸客大鼎等八件国宝的来源、工艺、用途等多层面知识,在对文物文化内涵进行追根溯源性阐述的同时,从手绘、问答、互动等方面创新模式;采用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拓展读本内容,讲述展品故事真正使文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与传统社教读本相比,更加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科技性,增强体验感,让读本不再枯燥乏味,对阅读者更加具有吸引力。其中,《国宝耀安徽·寻觅八大国宝》一册被评为2019年度安徽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入选2019年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一是《互联网+“红色记忆”博物馆教育品牌的塑造与发展》,该教育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2018年度“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库。该系列读本将结合安徽的红色地域文化,从青少年教育视角出发,选取革命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武器装备等题材,进行深度挖掘创作,通过卡通手绘版面、信息内容互动、动手答题解惑相结合的形式,让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传播红色文化。在溯源史实的同时,加入流行元素和生活元素,柔化了政治、历史的厚重感,打破红色文化主题在青少年心中的肃重形象,汇集故事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为青少年提供智能沉浸式研学体验,帮助青少年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时代价值,以生动的展现方式和表现手法引领博物馆革命文化类主题教育走向“智慧文化+”时代。

4、AR+文创,让博物馆IP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文物的价值是需要传播的,传统的展览、展示只是其中的一些传播方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信息形式和内容的需求。通过将文物数字化成果开发成文创产品,文物不再仅仅是博物馆里供人欣赏的“宝贝”,文物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也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安徽博物院AR明信片等一直以来都是热销产品,尤其受到外地游客的喜爱,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让公众身临其境感受文物的魅力。

三、博物馆“互联网+”应用之思索

1、互联网技术在博物馆教育实践中的地位——辅助

形式最终要服务内容。文物历史具有不可替代性,不管是AR技术或者是其他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在本质上与展厅的传统陈列并无差异,都必须是基于历史,忠于历史,并作用服务于文物历史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动文博场馆智慧化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5G、VR、AR、AI等新技术,究其根本是运用其产生的视觉效果与互动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新的文化消费需求,注重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度,还成为对博物馆陈列方式开辟第二空间的革命性演化。因此,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实践中切莫本末倒置,一味追求科技感、时尚感,而缺少对文化信息的多样性、完整性、延伸性的打磨,失于本质则流于表面。互联网技术在博物馆教育实践中所起的终究只是辅助性作用,增强现实而不能超脱现实。

2、促进教育人员工作重心的倾斜

借助数字互动手段减少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时,对课程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则应将工作的重心向课程研发方向倾斜。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不断探索创新深入人心的、具有时代关联的文化阐释方式,才能帮助观众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发挥博物馆文物、博物馆教育真正的功能和价值。

一套社教产品的研发,尤其是青少年教育产品,不仅仅简单的将成人化的内容进行幼龄化的改编,而是要以青少年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博物馆为其提供内容方式对社教读本进行编制,读本设计要求充分结合安徽博物馆藏文物其自身的文化价值,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以青少年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历史,感受历史,创作青少年喜爱的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数字内容,使青少年在参与博物馆社教活动时,能掌握文物知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不管是博物馆社教工作者,还是给与顶尖技术支持的科技公司,这“如何讲故事”,“如何讲好故事”的思路,唯有共同秉持一份为下一代教育竭尽所能的态度,才可让这项工作永不停息的与时俱进。

3、应用推广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相比较而言,博物馆在这方面,显然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国内文博场馆日益重视新媒体技术在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教育和传播中的作用,但是总的来说,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

从目前看,能采用AR、VR等新技术做云展览、数字化的博物馆基本为大馆,数量众多的中小馆有需求但实力不够。就线上展览平台来说,除了多个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线上展馆实现了720°漫游,其他一些所谓数字展馆、线上展馆大多都是以图片排版出现的,客观感受来说体验感远小于噱头,容易给观众以华而不实的观感和误导。

4、“互联网+”博物馆智慧教育之展望

变革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思维也要紧紧跟随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我国博物馆教育事业工作者应借助中国当下科技的迅猛发展的契机,把握好时代变革的节点,让中国博物馆教育行业在数字化“互联网+”时代在国际博物馆教育领域到达行业领先水平,把握文化的话语权,让“中国故事”真正的走向世界。

随着5G时代的到来,AR、VR和MR的应用将会像现在智能手机这样普及,将为文博行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和无穷的想象力,依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和艺术处理手段完全能把沉浸式體验做的更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源泉。

猜你喜欢

博物馆互联网+互联网
博物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