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

2020-10-21李康

锦绣·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创新

摘 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现代化,把“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信息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的创新。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提质期,城镇化不仅仅表现为城市扩张和乡村人口的城镇化,更是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保证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以阜阳市为例,阜阳市是国家人口大市,按照《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根据阜阳市规划城市人口和居住用地规模,阜阳市城区规划城市社区253个,其中颍州区55个,颍东区59个,颍泉区55个,市开发区24个,城南新区42个,阜合园区18个,现有社区111个,新增城市社区142个。其中新城区社区人口1.0万人-1.5万人,旧城区社区人口规模为0.5万人-1.0万人,如此大的人口体量和社区规模都表明阜阳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成长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产生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索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创新。

一、引入创新机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正式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关键词与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的重大目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条块分割、资源短缺、响应迟滞、社会主体缺乏活力等难题,亟待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以破解,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是面对新时代改革开放要求,面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城镇化发展理念,增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联动机制,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纽带,搭建乡镇街道、社区和生活小区(网格)四级联动平台;政府负责构建需求-沟通-服务-反馈的双向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基层事务,开展民主协商。例如为了解决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矛盾纠纷,采取“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方式,强化党对小区事务的指导监督,城市生活小区业主按照程序在社区党组织指导下成立业主委员会,通过业委会聘用和规范物业公司行为,推动三方共商小区事宜,协调业主与物业的关系,表达业主意愿、维护业主利益,达到三方共赢。

枫桥经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治理的成功模式,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体现在社会协同文明化解矛盾纠纷,大家的事大家做,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中,健全社会矛盾调处预防体系,推进诉源治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把化解矛盾纠纷关口前移,节约诉讼成本,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安定局面。在网格化治理中,创新群众组织参与的方法手段,建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指挥平台,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组建如“朝阳群众”的群防群治APP队伍,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在环境整治,治安防控、隐患排查、公共安全各方面,形成像“朝阳群众”似的天罗地网,人人即是社会治安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

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

建设和完善智慧综治信息平台,不断提升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社会治理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各部门各领域信息化协同和融合发展。提高基层网格信息处置协同水平,逐步将在线互动、网上办公、线上服务等功能植入网格系统,将人口信息、民政救济、劳动保障、综治信访、志愿者服务、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与“人”密切相关的社会事务纳入网格,与“事”密切相关的社会事务,如交通通讯、市场管理、证照办理等也纳入网格化建设,建立各方相互协作的长效机制,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僵局,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提升社会精细化治理水平。通过构建诚信记录共享共用制度,建立重点领域跨区域联合诚信奖惩机制,不断提升社会各类主体的诚信意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

三、推进基层“三治融合”

以德治为先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浸润人心,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通过推行公益服务、和睦邻里关系,培育良好家庭家教家风,使德治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采取各种形式,宣传群众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用正能量带动影响更多的普通群众自觉注重规范日常行为举止,遵守公共秩序,尊老爱幼,讲究公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以法治为保障,强化对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使社会公众都能形成依法办事的思想认识,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党政机关首先要依法行政,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对社会彰显强烈的示范效用,才能带动人民群众自觉学法,自觉守法,自觉用法。以自治为开拓,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礎就是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充分尊重基层自治,坚持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推行基层协商民主,大家的事大家决定,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利益大家维护,这样才能保证把各项事情落实好。严格执行村(居)公共事务公开,只有将村(居)事务公开,尊重让村(居)群众的知晓权,才能鼓励村(居)民广泛参与决策、提高群众关心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提高决策的公信力,实现基层社会的自己治理、自己落实。在此基础上推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文明公约,反对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基层社会治理还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从制度上强化党员党性意识和模范带头作用,使基层党员在遵纪守法、服务群众、促进邻里和谐方面,发挥社会治理“软实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曼.创新创建“社会治理共同体”[N],黑龙江日报,2019.12.15,第003 版.

[2]潘超.发挥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N].苏州日报,2019.12.5,第A09版.

[3]张凯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五个维度[N].学习时报,2019.12.11,第007版.

作者简介:

李康(1972-),安徽阜阳人,高级讲师,阜阳市颍东区委党校教研

本文为颍东区委党校2019年课题结项成果,课题编号FYYDKT201901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创新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