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美术手工课的教学

2020-10-21李庆群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手工课初中美术教学

李庆群

摘 要:美术手工课是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因而,初中美术手工课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前充分准备、精心导入;课堂注重示范、精讲细辅;课后优化评价、鼓励创新;充分利用手工的动手动脑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手工课 手工教学

新版初中美术教材从单元设置、课程体系目标要求等方面相比较于旧教材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修订。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特别是新教材增加了较多有趣的手工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启发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思考、统筹和安排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手工课?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准备,精心导入。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手工课的重要环节,也是完成手工课教学的基础和保证。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及教法。认真备好课,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把理论上的知识转换成技能技巧,特别是操作演示部分要求准确、指导规范。其次,应做好课前的其他各项准备工作。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需要的工具及材料,收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多准备几个范作,因为范作是学生模仿或参照的对象,是学生认识、理解和努力的方向。如果单凭演示和讲解,有些学生虽能完成作业,但缺乏与范作的对照,内心很难权衡自己作业的优劣,由此会产生一定的迷茫心理。范作具有极大的直观性,较易被学生理解、接纳。

在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课的导入也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情景导入。可采用媒体导入或欣赏导入等方式,努力做到“课伊始、趣即生!”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媒体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常用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在教学中将媒体介入能尽快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如,在人美版七年级上册《面具设计制作》一课中,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造型的面具。像京剧脸谱: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及《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图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学生看了之后立刻就被吸引了,从而使手工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欣赏导入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对范作图例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手工作品的材料、造型、构图、创意,产生美的向往。在《面具设计制作》这一课中,我用纸板、布料、毛线等不同材料,以及本地资源的笋壳、麻骨杆等做了几种不同造型的面具。学生欣赏之后马上跃跃欲试,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动手制作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二、注重示范,精讲细辅

手工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制作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由于手工课具有形象性和立体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力避空洞的讲解。从材料的选择到工具的使用,从制作的步骤到细节的处理,均应为学生演示一个基本的方法,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示范引路要突出“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可以采用“三边法”,即一边借助实物、多媒体做技法的示范,一边讲解要点,一边让学生学着制作,做到讲解、示范、练习同步。

手工课是以动手练习、创作为主,作为教者要合理安排好每个教学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课堂,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作,探究各种设计制作方法,协作完成练习,融折、剪、画、讲、演、玩为一体。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中,教师应坚持“精讲”的原则,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手创作。在《面具设计制作》一课中,我用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材质制作的若干件面具范作,如上述的京剧脸谱等。再用多媒体点击出关键步骤、重点应注意哪些地方。我边讲解边展示和演示制作方法,学生看就懂,一学就会,短时间就完成了指导的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制作的时间。

在手工课的课堂教学中,辅导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消化全在此中,也是教者对学生在完成习作过程中的具体的启发、指导。手工课一艘要求教师尽可能在十几分钟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时间是学生进行练习或创作的时间,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者需付出一定的精力。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各不相同,起点及接受能力也均有差异,巡回辅导必须做到全观“一盘棋”,照顾到整个班。在课堂辅导中,多数学生通过启发、引导、演示等过程,是能够独立进行手工制作,但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间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对好的作业,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同时,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同学或小组,应引导其探讨,教师予以启发提示,特别是有的同学束手无策时需及时帮其释疑解难,让难题迎刃而解。在课堂辅导中,教师还应根据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大胆创新,完成具有创造性的作品。例如,在人美版八年级下册《墙壁小装饰》中,有些学生动手制作拼贴风景壁挂时运用细沙和蛋壳做出沙滩与小路、用色线拼出椰树等等,这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体现。有时作业时间稍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悦状态,练习时可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引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偷悦心理的目的。

三、优化评价,鼓励创新

有的教师往往重视对教学的引入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评价方法的优化。在以往的评价中,一般以评定分数或等级作为手段以“像不像”、制作是否精巧作为衡量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完成的习作将是“千人一面”。因而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注重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个体上存在着差异,其制作技能与创新思维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面对学生的作品,教师要从制作技能和创新思维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既不能以制作的成功掩盖创新的不足,也不能因制作的粗糙而否定思维的火花。因此,我在评价学生的习作中常将习作布置于课室后进行评析。并设置两个奖项:一个是手工制作奖:一个则是创意奖。从而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劳动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创新热情。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与关爱,多赞美学生,充分发掘、肯定其优点、闪光点。同时和蔼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或在习作的评语中写下“真棒”、“有创意“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例如,吴铭同学平时作业较为马虎,但其思维活跃。在人美版七年级上册《发现与创造》一课中,他设计制作的形象夸张有趣、色彩搭配和谐统一,在讲评时,我肯定其构思巧妙、想象力丰富、色彩运用得好。同时指出如果制作上多花点心思,精工细作,将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吴铭同学红着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此后,他完成的习作认真、工整了许多,对他的进步,我都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该同学对美术的兴趣与日俱增,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在完成习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设计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分组讨论分组制作、互相评议。在《面具设计制作》课中,我还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头戴或手持自己设计制作的面具进行表演、联欢等活动。(一组表演,其余小组进行评议,并派代表发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创作带来的快乐,增加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美的鑒别能力和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手工课在培养学生独创和实践能力过程中,提供了让学生自由发挥和自主表现的活动空间。作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手工课这一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动手创造美的能力,让美术课焕发更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群儿. 浅谈初中美术手工课的教学[J]. 学周刊,2012(04):36.

[2]任和. 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浅谈初中美术手工课教学[J]. 新课程(中),2015(9).

[3]任幸妮. 浅析初中美术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D]. 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孙波. 浅谈初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 新课程:下,2019(1).

猜你喜欢

手工课初中美术教学
做手工
彩纸大变身
美术课堂上的“隐形杀手”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
难忘的手工课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培养欣赏评述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浅析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思考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