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10-21杨峰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伤骨科并发症

杨峰

【摘 要】目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手术应用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中骨科创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至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使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用常规的治疗,比对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情况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换药次数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获得突出的治疗成效,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创伤骨科;微创技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2-00-02

创伤骨科疾病在临床中很常见,多发病于儿童及老年人,主要包括四肢创伤、关节创伤、脊柱创伤和骨盆创伤等。随着临床医学与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微创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此技术手术中出血量小、手术精准度高、术后瘢痕小及恢复相对较快等优势,受到多数医师和病患的推崇,提高了病患的治疗配合度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本文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探究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选取了60例创伤骨科患者来研究对比,如下方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至观察与对照两组,其中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8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72岁。观察组使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用常规的治疗,两组病患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性检查,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病情进行常规麻醉,选用碘伏对基础术区消毒。根据骨折部位以及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选择合适的切口,钝性分离周围组织,暴露出骨折区域或病变部位,清除血肿、肉芽与坏死组织,生理盐水冲洗,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置入钢板,用螺钉完成内固定,骨折复位满意后,清洗好伤口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术前利用石膏固定、支架或者骨牵引方式的制动7d左右,再使用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术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麻醉,基础术区碘伏消毒,参考影像学检查报告,全面分析创伤部位,保证切口合理。在牵引床辅助下,使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等。手术流程根据患者创伤类型进行选择,如患肢位置外侧切口内置入内窥镜,借助动力系统清楚影响视线的物质,检查患处半月板前后软骨、韧带、关节腔等是否有受伤的情况。术后及时清理包扎术口,用0.25%的复方氯霉素地塞米松纱条及时引流。包扎以无菌棉垫为主,伤口两天一次换药,直至伤口愈合[1]。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还有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换药的次数。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依照患者有无疼痛感,创口有无完全愈合,有没有影响生活质量等等来评判病患治疗效果的优良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述,用t值检验,P<0.05时,说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创口愈合率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也比对照组较少,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创伤骨科疾病有四肢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多种类型,多表现软组织受损、关节受损严重等诸多问题,如没有及时治理,预后难度增加。在常规的骨科创伤治疗大多以结构重建配合内部固定等来进行,虽然能有效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但疼痛感剧烈,切口大、手术时间较长。这种开放型手术容易诱发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导致骨损伤,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术后长期卧床,肺部容易产生大量分泌物且不易排出,加大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机体修复能力低下的中老年极易感染并且不易康复。

微创技术弥补了常规骨科创伤治疗的缺陷,依靠传统外科手术技术原理,通过对身体损伤最小化和生理干扰最小化,来实现对骨折部位的治疗和复位[2]。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提过,微创技术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术中不易对患者的骨膜和骨骼等造成损伤,有效的避免了骨折移位,加速患处的愈合,有利于患者关节和骨骼能的恢复。在微创手术治疗时虽缺少了固定系统,但它借助生物学的特性来帮助患处的固定,骨质部位能维持相对稳定,有较好的弹性恢复力,对骨折处的张力和压力有效的抵抗,还能保证断端处的新生血管能进行血运,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例如在修复损伤半月板、关节复位、重建关节前后韧带、镜下清理等常见的创伤骨科治疗手术中,微创技术降低了对患者机体肌肉的损伤,患者的关节在术后将恢复得更加稳定,还有效的防治关节粘连等疾病。微创技术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大大减少骨折移位和内固定松动现象的发生,避免长时间卧床造成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加速患者患处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作为高成效的新外科手术微创技术治疗方式,不仅在术中出血量小、创伤小、术后疼痛感少、恢复时间短、术后瘢痕小及恢复相对较快,在术后并发症几率也大大降低,减少患者痛苦,即提高了患者健康的恢复率,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提高了医疗服务整体的质量。因此,在对临床价值较高的微创技术应该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金维峰.观察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50.

[2] 郝強,滕家松,乔添柱.浅谈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6):23-24.

猜你喜欢

创伤骨科并发症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围术期疼痛护理中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