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21赵莉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6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运用

赵莉莉

摘 要:音乐作为优雅的艺术,影响并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教育领域出现很多新颖的辅助教学手段,给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有效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音乐教学是小学教学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声势律动是最新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应用,有利于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对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运用

引言: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学校进行课程深化改革,想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科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对于小学音乐学科的学习,只有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并有效地利用声势律动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能力和艺术涵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声势律动基础概述

声势律动指的是利用自己的肢体对音乐所产生的律动,将声势律动运用到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帮助小学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知识,灵活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自身对音乐的节奏感、感知力,一次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相比傳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声势律动具有独特优势,利用声势律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学生学会聆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准确找出每首音乐的差异,进而形成自身多元化的思维和良好的聆听能力,深入领悟音乐内涵。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认知相对模糊,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正确理解音乐。声势律动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通过音乐的节奏和舞动身体相结合,达到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状态,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系统学习乐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的意义

1.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声势律动属于无声的语言,通过音乐律动学生的身体会根据音乐的节奏和频率进行摆动,进而形成一种即兴的表演,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和创作的热情,有效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例如,拍子的变化和曲式结构的变化等。

2.有效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

小学生复习和学习能力较弱,而小学音乐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熟记乐谱,利用声势律动,如模仿节奏、用节奏造句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丰富音乐教学元素,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的动作,正确掌握记忆方法,进而有效提高音乐教学。

3.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声势律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借助学生的一些特征,在学生日常学习中找出行为的特点,为声势律动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持。例如,把身体当作乐器,让学生以音乐节拍来训练节奏感,学会控制节拍。

(二)运用的方法

1.音乐节拍的感受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板书、跟唱和试唱的方式,因此较为枯燥沉闷,学生无法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和节拍,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致,影响音乐素养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运用声势律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感知音乐节拍,体会音乐真正的魅力及美感。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曲目是四四节拍,音乐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涉及拍拍子和划船的动作,引导学生在音乐的节拍的基准下做划船摆臂的动作,通过声势律动与音乐的融合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声势律动不仅仅是单纯地加入动作,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新教学的理念,对学生的差异性加以考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展开教学,设计和学生性格特点相符的音乐动作。

2.有效激发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善于利用声势律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如《雨花石》,教师先示范教学,即用手拍出音乐的节奏,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唱歌,让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进行感受;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节拍进行肢体的律动,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感知不同的节奏,或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理解使用乐器敲打节拍,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拍手动作,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致,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3.创建音乐意境

一般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时,应该深刻感知和理解这首音乐的意境,实现意境与心境的相互融合。音乐作品展现不同的主题,其内容也不同,呈现出的意境也有所不同,这个时候教师可利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卖报歌》,教师可以适当融入挥手卖报的动作,通过歌曲引导学生想象卖报的情景并加以感受,体会音乐想要表达的意境,再如学习《采茶舞》,教师可以设计拍手捻指、拍肩捻指等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在此基础上营造采茶的音乐意境,让学生感知采茶的辛苦和乐趣。

4.体验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师运用声势律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激发情感上的共鸣,还能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肢体动作和音乐节奏来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强节奏感和规律性的声势动作,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声势律动的动作要点,结合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有效提高音乐学习的效果。例如《红蜻蜓》这首歌曲,教师设计拍手加脚步、拍肩加摇摆身体、拍腿加点步等动作,让学生通过动作表现感受歌曲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并在教师的情感引导下掌握好音乐的节拍。采用和音乐节奏相符的声势动作,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需把握动作的难易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符。如针对低年级学生选取简单有规律的声势动作,避免因动作的难度而降低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效果。

结束语: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初级阶段,小学音乐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利用好声势律动的优势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拍,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音乐情感。有机整合音乐和学生感官,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度,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思想情感和音乐内涵的感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2]。

参考文献:

[1]王瑞.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20(06):219+221.

[2]吴朝英. 浅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13-415.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小学音乐运用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
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