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
2020-10-21罗士成
罗士成
摘 要:随着教育领域的逐渐发展,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愈加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不仅是学习中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学课程也具备了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乏合理的教学手段,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进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创建情景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联系生活事物,理解知识难点;拓展课外教学,培养数学思维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生活化教学;数学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事物联系的教学方式,能够简化学生学习数学难度,提高學生数学成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升初的重要学习阶段,在这个学习阶段学生要利用合理的学习手段才能满足现阶段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未能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导学生,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进程。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创建情景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新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复习旧的数学理论知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掌握小学全部的数学知识,才能为初中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极为重要,在数学学习中合理规划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成绩。因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乏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当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积极开拓教学方式,可以创建情景课堂,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教导“统计与概率”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一元硬币正反面的情景教学。即,学生将一元硬币向上抛出,记录硬币落地后的正反面。随着一元硬币抛硬币的次数越多,学生可以得出一元硬币落地正反面的概率越接近百分五十的结论。教师创建情景课堂对学生进行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事物,理解知识难点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学习难点,阻碍学习的进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数学难点知识与生活中实际的事物融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难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依靠教材对学生施教,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数学高效学习的进程。因此,为了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学习难点,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事物对学生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时,可让学生分组找寻生活中圆柱的物体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找寻上下等圆的圆形杯子,测量杯子的高度度及底面圆的周长、半径、直径等,利用这些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圆柱的体积、侧面积等,能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还可以利用笔筒进行圆柱知识的学习,通过测量笔筒的数据进行圆柱运算,也可以理解圆柱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施教,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点,还可以构建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进程。
三、拓展课外教学,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除了要学习课内的数学知识,还要适当学习课外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丰富自身数学文化修养,才能为未来的数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小学高年级学生加强数学学习,有助于塑造科学、严谨的数学思维,构建创新、探究的意识,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拓展课外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理念,从而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教学“圆锥”的数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加强对圆锥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展生活中的事物教学。即,教师可以利用漏斗对学生教学,让学生学习圆锥的概念以及圆锥事物在生活中的用途,构建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跳棋对学生教学,让学生从跳棋中体会有关圆锥的数学知识,能够加强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教师拓展课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数学化,使学生运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升初的重要学习阶段,是学生在学习中关键的学习时期。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当下的新知识,还要学习中、低年级的知识,才能满足现阶段学习的基本需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阻碍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创建情景课堂、联系生活事物、拓展课外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孙明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141-142.
[2] 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