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科学动手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0-10-21杨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6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杨磊

摘 要: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了主要目标。小学科学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从中感受科学文化,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核心课程。但是科学课程中素养的培养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想法和认识,更好考虑科学素养下接受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做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和体会,能够将理论认识转为实践能力,从而在知识的学习中也就会有真实地感受,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也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建立。

关键词:小学科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中,都是以扁平化的知识讲解为主,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对于知识接受不高,并且缺乏素养的养成。这是小学生认知特点,不利于理论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建立。科学学科在内容上以生活中的常见内容为主,主旨是让学生能够认识科学知识,并且在知识学习中建立科学精神,有思想认识上的健康成长。因此,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增加学生的体会和认识,将其带到科学实验和论证当中,培养动手能力。

一、小学科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小学科学培养动手能力,能够让理论知识学习带有实践性,这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而在实践中又能带动思维认识和创新,也就可以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都是源于好奇心,这种兴趣是短暂的,而且无法将理论知识学习引申到个人思想认识上[1]。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兴趣有了实践上的延伸,所以在思维上会有深度的思考,在动手过程中感受知识内容,进行中主动的创新应用,课程教学质量也就能够得到提高,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能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升个人想法和认识,愿意去做探究实践,也能针对生活中的问题做科学思考。这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有较大的影响,可以促进健康行为和理性认知的发展,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小学科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科学课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并保证动手参与的主动性,从而保证能力培养效果,也营造快乐的科学课程氛围,提高学习主动性。在策略上需要生活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落实。

(一)开展生活教学,提供动手空间

科学课程中的动手能力培养需要有实践的行为,因此需要开展生活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教学当中,增加科学知识与生活认识的联系,也让科学课程中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提升科学知识的理解认识,也让动手实践成为一种学习的方式。科学课程的生活教学开展主要以生活引用和生活延伸两个方面,生活引用是将生活资源引入到教学中,而生活延伸是让科学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2]。例如,《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小镜子和放大镜,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做反射实验,并用放大镜感受光的热量,以小镜子动手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在将生活引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兴趣喜好,并且尊重学生的创新性探究,让教学能够开放性的进行,营造动手探究和演示知识的环境,以此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推动课程中的动手操作。

将课程延伸到生活中,可以让学生做动手实践,增强理解认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正确的生活认识和科学意识。例如,在《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中,可以知道学生建立种植计划,制定一个长期的植物种植目标,并做定期的记录,让动手实践可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科学,丰富课余时间和活动,能够提高科学课程的素养培养。但是小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强,在开展生活教学中,需要作出指导和监督,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的实践行为作出成果展示,让科学动手实践有成就感,从而保证动手的主动性,能力也就有所养成。

(二)优化实验教学,指导动手实践

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不高,所以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是主要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科学知识,并体会到其中的原理,有助于理论知识向知识结构和能力上的转化,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法。在科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培养需要简化实验内容设计、增加自主实验内容、开展合作实验创新三种方式。简化实验内容设计是让复杂的科学实验简单化,保证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3]。比如《磁铁》这一课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磁铁,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磁铁的磁性、两极,并且指导做建议的指南针,让实验过程称为知识理解的行为,保证实验中的动手操作。增加自主实验内容则是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多让学生做动手实验和观察,自主性的实验探究,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认识。比如在《溶解》教学中,就让学生去做不同物质的水中溶解实验,进行记录和总结,最后再做集合性的分析。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有参与的机会,也就能够从中获得动手能力的提升。开展合作实验创新是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创新性的合作实验制作为基础,让科学知识理解得以应用,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让科学知识学习带有趣味性。比如在《电》的这一课让学生制作一个电路控制小灯泡。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科学学习的趣味性,能够让其深入到科学知识理解和应用中。这能提高科学知识的感受和认识,也能促进实践能力的成长,从中建立科学素养。而在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上,需要结合生活,重视实验教学,以实践为基础,让动手能力的养成以科学知识的利用和思考为方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使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思维结构和思想认识上的健康成长,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健華.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0(15):86-87.

[2]马玉花.小学科学实验趣味性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8):94-95.

[3]包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76.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