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再创造”理论指导初中数学学习

2020-10-21杨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6期
关键词:再创造学习理论

杨明

摘 要:初中作为承上启下的学习段,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而数学作为一门学生一直接触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此产生一些疑问。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就需要进行教育的“再创造”,用新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新的课程也有了兴趣。本文将通过初中数学教育,分析教育“再创造”措施,让初中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再创造”理论;学习

引言:

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要做到“再创造”课堂,真正使学生理解这门课程,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生生活也会有所帮助的。通过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较大提升。解决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旧象,开启了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新征程。规避了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上,仅仅依靠书本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思维方式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使思维更具有跳跃性,知识更具有灵活性。

一、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再创造”动力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有机的结合[1]。在学生对于某种事物有疑问、有看法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对相关的知识都会感到好奇,教师此时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对此产生疑问,进而使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的学习热忱更加热烈。对于初中生来讲,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讲是占很大部分的。数学作为一门理科相关知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很大。所以教师就需要用“再创造”措施,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在通过“再创造”的教育教学课堂下,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的兴趣也就大大增加。对于传统的课堂来讲,数学教学是以讲授为主的,而这门课的内容,实际是与学生的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而教师就应抓住这一特征,进行新的方式讲授,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也不再是觉得无聊。而新型方式的讲课,从学生方面来看,也增加了对于这节课的趣味性。教师采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方式,学生对于课堂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对于这门课的掌握也会较之前传统课堂上学得更为扎实,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枕也会不断上升。

二、创设数学氛围,提供“再创造”平台

课堂文化与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文化”,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不可磨灭的作用[2]。学生在学校的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里,是处于自由活动的状态,而如何利用好这个时间段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课堂上可空出一点时间,进行学习的相关小比赛。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了解更加深刻,这也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渐渐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的相关知识。这较之于传统课堂,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增加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爱。在校园内,学校可在校园文化栏和班级文化墙上,刊登、绘画一些有数学相关的小知识,可通过诙谐的模式,吸引学生的驻足观看。也可专门设置数学电影日,让学生集体观看数学小视频。学生通过校园“软文化”以及影视资料和课外活动的影响,耳濡目染,对于数学课堂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对教学的进展也有较大的提高。教师也可鼓励孩子,去发现去探索,也可自行组成数学小组,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学校也可举行“小小数学家”的作文比赛,课堂上还可进行数学小作品的分享。在种种数学气氛的烘托下,学生发觉到数学之美,也为初中数学课堂提供了“再创造”的平台。

三、重视数学实践,理解“再创造”内涵

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所重视的,通过实践发现真理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实践是尤为重要的[3]。高尔基说过:“科学的大胆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应该有止境。”在实践中发现数学,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让实践与数学相结合。例如,学生会发现三角函数中,有些类似于函数的知识,其实这之间是有相关的联系的,由此通过函数的学习,再学习三角函数就会简单好多的。学生通过三角函数学习,发现了较之前的函数很像,也可通过这些状况了解一些函数的特点与特殊性,这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对于学生来讲,发现了这门课程的有趣性,而教师对于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喜爱。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重视数学实践,理解“再创造”内涵,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束语

“再创造”理论是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需要掌握的,在培养此能力的过程中或许并不是那么顺利,甚至有不少困难[4]。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获得成功是一定的。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未来学业是十分重要的,它还将陪伴学生的高中甚至大学,所以初中阶段就需要打好基础。所以通过教师的有意提醒,课堂数学文化的影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科与学科的相结合,最终在初中数学课的课堂上,得以实现教师教育教学“再创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阳春. 初中数学“再创造”教学的研究[D]. 2014.

[2]刘田. 以学生再创造为目的的中学数学原理教学探索[D]. 2011.

[3]李红军. 打开再创造之窗,建构初中数学自主高效新课堂[J]. 數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5(16):39.

[4]刘静. “再创造”理念下数学例题学习的反思指导[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00(012):P.33-34.

猜你喜欢

再创造学习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广告翻译探微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