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议题式教学让课堂更有效

2020-10-21邱恒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6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政治

邱恒毅

摘 要:培育核心素养是现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重大的课题。要有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实现立德树人的载体,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阵地,活动课堂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载体,议题式活动课堂是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设议题、搭平台、共议题、达生成四要素优化整合,共同演绎着议题式活动课堂的实施路径,共同推进着活动型学科课程落地生根有效完成。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活动课堂

一、巧设议题,有效教学的关键

议题是议题式活动课堂的基本抓手,合理确定议题是议题式活动课堂有效实施的首要任务。那么,议题如何选择、设计呢?第一,选择源于教材重点难点的议题。基于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设计议题,是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议题式活动课堂的重要途径。第二,设计源于学生生活的议题。现代的学生,其生活主要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一定范围的社会生活。从学生亲历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寻找恰当的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学生的亲近感,更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寻求解决问题与困惑的过程中凝练素养。第三,设计源于社会热点或公共话题的议题。社会热点、公共话题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适时选取与设计源于社会热点、公共话题的议题,有利于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分析公共话题、共寻解决措施中培育公共参与的素养。当然,议题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设计的议题既可以是独立的、單一的问题,也可以是结构化、序列化的问题,围绕一个主议题(总议题)展开为若干个子议题,充分呈现出议题的结构化、序列化更有效提高教学。

二、搭建平台,有效完成“议题”

议题的推进往往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即将议题设计成学习活动的引擎,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以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因此,议题任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驱动性,那么教学中我们应设计怎样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达成学习目标呢?首先,课前精心编制导学案,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做到导读、导练、导思、导行;其次,课中搭建多维互动平台,自主、合作、探究,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分析、解决问题、分享成果,同化旧知、活化新知,实现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循环;最后,课后拓展延伸任务,深化任务激活思维,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意识地、有序深入地引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为例,在“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管理——村居如何走出铺张浪费的困境”议题下,我们可以设计了3项议题任务展开教学活动:(1)课前编制导学案,展示村居铺张浪费背后的喜、忧现实,布置预习任务,尝试提出解决对策。(2)课中组织自由辩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立场,对A(铺张讲排面)、B(铺张攀比)两种哪种更好发表意见,通过自由辩论达成民主管理的共识,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教学;(3)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可通过走访实地调研等形式,为走出铺张浪费的困境提出书面的意见或建议,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提交给相关管理部门。

三、共同 “议题”,科学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抓手是“议题”,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主导课堂,师生共同推动课堂,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借助学科术语、学科概念、学科理论、学科思维(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观察、分析、反思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从而培养其所应有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王礼新老师认为,“议题教学是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抓手。思想政治学科倡导的议题教学,较为理想地把课程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结起来,既坚守了学科课程本位,又凸显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促进了知行合一”。那么开展议题式教学,学生参与“议”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事件”。在课堂议论、争议、辩驳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每个学习者摆事实讲道理,对问题的分析要做到有理有据,而不是“无理取闹”,这就蕴含了科学精神素养,因为科学精神意味着我们对于任何问题的观察、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求真务实的态度,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在“议”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需要彼此合作、相互尊重,我们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表达诉求,必须遵守规则和程序,比如说,发言要举手,对于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不能搞人身攻击,而且要秉持“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尊重你发表意见的权利”的底线思维,这背后就是法治意识的涵育问题。进一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所涉及的议题,大多数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价值导向性,教学双方围绕某个社会议题展开的学习活动,其前提是“和而不同”,过程是“和实生物”,而最终目标则指向“求同存异”,即达成政治认同。比如,围绕“市场资源配置”所展开的“议”,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每一个家庭与社会的巨大变化,都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从而在内心里认同我们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因此,师生双方正是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共同养育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用梅贻琦校长的话来说,就是“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参考文献:

[1]潘友梅,庄卫军. 问题式教学与议题式教学的同与异[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6).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高中政治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拨云见日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