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020-10-21李俐

锦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俐

摘 要:在积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一原则,才能使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经常化,具体化,小学教育才能创造并持续良好的育人局面,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基础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引言

在多種形式和多重思维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教学的形式会更加灵活,这对于促进学生活学活用,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的增长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在能力和积累上的双重收获,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功能

第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经常性。因为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发展小学生语言的重任,所以它每一天的活动都与语言材料有着一定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深刻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那么他们就会认真地并且积极地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和思想、内涵,并将它渗透到整个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去,那么小学生就会经常地受到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久而久之,则会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第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德育目标和学生具体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及时、灵活地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以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某些薄弱环节。第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可塑性。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少年儿童务必要养成良好的文风或是语言习惯,如扬善惩恶、求实务真、文明礼貌、褒贬明确、美丑有别的作文态度,这些均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促使他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塑造和形成。

二、创设语文阅读情境,感受德育思想美

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文章中方块汉字联想成具有场景化、具象化的生动画面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去生活中搜寻具象化和易于感知的素材,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联想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这样小学生在阅读理解时就能够理解和感受文章中描述的画面和表达的德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1]。比如在阅读《大海中永生》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提前收集飞机在大海上撒骨灰的视频影像,让孩子观看到文章中的画面,然后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此时学生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文章描绘的画面中,心情变得沉重而悲哀,这样邓小平爷爷的伟岸形象就深深印刻在孩子的脑海中,这也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了震撼。

三、丰富阅读形式,增强课堂的活力和趣味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经常采用的阅读方式是教师领读,学生朗读和听录音等,这些阅读的基本方式虽然也算形式多样,但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并不能从学生的内在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欲望。因此教师还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来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活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材料都是十分具有童趣的,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对阅读材料的演绎,这样就是促进学生对角色和作者思维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能清楚感知学生的思维形式,与此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拓展知识,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故事情节、人物传记、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的拓展,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还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学习,形成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和探索的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四、营造民主课堂教学气氛

小学生的学习心情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因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为此,创新教学模式,以营造民主课堂教学气氛为宗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课堂的自由性、民主性,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课文《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充分贯彻民主思想,课前询问学生这节课喜欢的教学模式,给出几种选项:A.学生自主表演课文,以小组为单位;B.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一组一个角色;C.观看《三打白骨精》电视剧视频。通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实现课堂的民主性,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效率。

五、为学生营造深入课本的情境

只有深入课文情境,才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营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感,有真实场景的切入才能有感同身受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更为明确真实。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谈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引领学生深入课本的情境中。在这篇课文中法布尔从蟋蟀卓绝的建筑才能入手介绍了其巢穴的主要构置和建造的过程。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每一个内容,让学生绘制出蟋蟀建筑房子的全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真实体会到作者对于蟋蟀观察的细致入微,也能够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蟋蟀建筑才能的赞美。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内容的训练需要紧紧围绕课本内容进行开展,但在适当情况下也需要课外的补充让学生在理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深化主题认识。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几种方式套路,要依循不同类型课文适时调整引导策略,写景抒情类,纪实明志类,不同形式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课堂切入点,只有内容贴合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水平,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深化自身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最终达到课堂阅读授课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认真总结交流经验,总结出一套普适的方法为学生参考使用,让他们形成清晰的文章梳理体系,便于在更高年级自主体会阅读主题过程中能游刃有余地使用。

参考文献

[1]冯勇.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尝试探索[J].大众标准化,2019(16):206-207.

[2]于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42.

[3]王永祥.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09):94.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论语》中汲取文明礼仪养成的营养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