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配合护理干预对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发生率的影响

2020-10-21唐敏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产褥期穴位按摩护理干预

唐敏

【摘 要】目的:评价穴位按摩+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时间段的15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n=78)。试验组施行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率<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穴位按摩;护理干预;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影响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225-01

急性乳腺炎指的是急性化脓性感染,属于乳腺管内、四周结缔组织炎症,一般在产后哺乳期女性发生[1]。发病原因和较多因素有联系,比如:乳头皲裂、乳腺管阻塞、乳汁淤积及细菌入侵等因素。发病后会使产妇承受较大的痛苦,出现哺乳困难的表现,对新生儿的发育情况造成直接影响。故此,本文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的自然分娩产妇为主,重点评判采用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1 资料情况和方法

1.1资料情况

挑选我院妇产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156例自然分娩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了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78例。包括经产妇、初产妇各64例、92例。试验组年龄区间段为20~44岁,平均年龄(32.5±3.3)岁。对照组年龄区间段为20~43岁,平均年龄(31.9±3.2)岁。试验组在上述资料情况和对照组比较中,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②签订知情同意书;③依从性佳;④足月分娩产妇。

剔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②无法正常沟通;③临床资料不齐全;④妊娠合并症。

1.2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产妇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操作流程等内容。出院后定期实行电话随访,对母婴的健康情况作以了解。

1.2.2 试验组实施穴位按摩+护理干预,(1)护理干预,①产前护理干预,主动和产妇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经告知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方法、乳房护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以此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2]。②产后护理干预,经专人负责母乳喂养,确保产妇乳房的清洁、干燥,指导产妇保持舒适体位喂养,掌握正确挤奶方法、挤奶指征,每次完成哺乳后及时挤空剩余乳汁。如果为平坦/凹陷的乳头,应对产妇乳头伸展、牵拉作以指导,合理使用乳头贴。同时应叮嘱产妇保证休息,因产后乳腺管没有完全通畅,故此建议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3]。③出院后护理干预,出院后3d、2周、4周、6周进行电话随访,主要对产妇乳房、哺乳的情况加以了解,及时明确问题加以针对性指导。此外,需为产妇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实行家庭随访予以对应的护理指导。(2)穴位按摩,产后2h实行乳房按摩、穴位按摩,要求护理人员操作前充分清洁手部,然后经手掌侧面轻按产妇的乳房壁、完全显露乳头,围绕乳房作以按摩,力度以产妇可耐受为主。按摩后,通过右手4指捏住乳头反复牵拉,按摩的时间为5min。最后,对乳根穴、膻中穴、少泽穴按摩,每个穴位按摩的时间均为1min,反复5次,以产妇产生酸、胀、麻等感觉为适宜。

1.3临床指标的观察

1.3.1 对比两组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发生率。

1.3.2 产褥期,即为经胎盘娩出——产妇全身器官(排除乳腺)恢复未孕状态的时间,一般规定为6周。急性乳腺炎的判定:①乳房疼痛;②局部红肿;③发热;④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⑤寒战。上述症状中发生≥1项,即可判定为急性乳腺炎。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的全部数据信息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9.0)处理,计数资料组间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发生率的对比以率%表示、X2检验处理;如果统计的结果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和产妇产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乳汁淤积,以及感染和乳头破损等因素,存在直接的联系。实施护理干预能转变产妇喂养的观念、 行为,获取并掌握母乳喂养、乳房护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以此规范产妇的喂养行为[4]。与此同时,实施护理干预能对产妇正确母乳喂养加以指导,促使产妇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合理搭配饮食,同时保证足够时间休息。产后通过电话的方式随访,为产妇、产妇家属提供24h咨询热线,对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乳房护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从而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自信。祖国医学方面表示,急性乳腺炎为中医学乳痈的范畴,产生原因和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5]。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在护理干预之上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妇乳房按摩、乳头牵拉,旨在促進乳房血液循环,对产妇乳腺管神经末梢、乳晕、乳头等加以刺激。这时,兴奋神经传导、内分泌激素均受到刺激,兴奋可上传于脑垂体前叶、后叶,促进泌乳反射、催乳素分泌。如此一来,产妇乳管可保持通畅状态,尽早使乳汁充分排出。选择乳根穴、膻中穴、少泽穴按摩,能达到宽胸通乳、生津增液、调理阳明气血等效果。

综上,穴位按摩+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可于临床方面投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唐芳,邓芳丽,刘念等.应用穴位按摩配合马铃薯片外敷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8):43-45.

陈雪梅.综合护理干预在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饮食保健,2017,4(1):221-222.

沈良盛,黄惠珍,吴美财等.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早期急性乳腺炎中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163-165.

胡腾飞,林丽真,郭晓冰.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临床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97-98.

刘和荣.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6):68-69.

猜你喜欢

产褥期穴位按摩护理干预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罗浮山百草油穴位按摩缓解头痛86例疗效观察
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在产妇产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