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视域下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21王卓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学

王卓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学习、成长需求去教学。而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学习需求不同。所以,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并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将每一个学生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使学生学习进步,且身心获得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教学对象分层、学习目标分层、数学作业分层这四点,就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前言: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是衡量一节课效果的指标之一,而学生的满意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习吃力程度。若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满意度必然会下降。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学习吃力。究其根源,这与教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有关。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学生满意度,继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地应用分层教学法,以落实因材施教教学目标。

一、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只有将学生分好层次,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开展。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教师在分层的时候,只是单纯地看学生数学成绩,甚至以成绩为唯一的硬性指标。这样的分层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让很多有较强上进心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师在分层时,主要考虑学生的数学成绩,尽可能地以学生多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为衡量指标之一。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成30%的优等生、60%的中等生、30%的学困生。这是笔者在分层教学中常用的比例,具体的比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初步划分好之后,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其他要素[1]。譬如,中等生层次中,有些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教師可以将该学生调整到优等生层次。同样,中等生层次中有态度不端正,如平时在课堂上表现懒散、课后做作业比较敷衍的学生,教师应当对其进行“降层”处理。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增强各个层次的合理性,为接下来分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起点不同,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达到的高度也会不一样。所以,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在分好学生层次之后,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这一点,给学生制定同样的学习目标。这种情况下,尖子生轻轻松松达到目标,逐渐丧失学习动力。而学困生拼尽全力,往往也够不着目标,也会丧失学习动力,甚至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2]。在笔者看来,要想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够不着,但是能够看得见,保证学生在竭尽全力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目标。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时,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圆心、半径等基础概念,并且记住圆的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而对于中等生,要求学生在上述基础上将圆的面积公式自己推导出来,并且对于课后习题,要做到每道题都能解决;对于尖子生,教师要让学生在上述基础上,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面对一张圆形的桌子,要学会找圆心,然后通过测量半径或直径计算出桌子的面积。这样的分层目标,能够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竭尽全力。

三、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够快速解决,而有的学生却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教师也要进行分层。首先,就课堂作业来说,主要是课堂提问,教师应当对问题进行分层处理,一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不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3]。例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时,对于学困生,教师尽可能提出一些概念性、基础性的问题,如“一个长方形花圃,长是4米,宽是3米,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大?”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地增加难度,如“已知一个长方形花圃,它的宽度是3米,总周长是14米,问这个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是多大?”对于尖子生,则进一步增加问题的难度,提出一些具有拓展性的问题,如“张伯伯想靠着墙围一个花圃,已知他的墙足够的长,他现在有10米长的栅栏,问他怎样去围,才能围出一个面积最大的苗圃(苗圃的长度和宽度都是整数)?”这样的分层提问能够有效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在课后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对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设置拓展性作业、一般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此外,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也要实施分层评价,而不能“一刀切”,主要看学生的进步情况、学习态度、数学基础等,然后再进行综合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深入性和有效性。

结论:

为了响应新课改号召,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最大化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持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包括对学习目标、数学作业的分层,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上述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态度、数学成绩、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相较于之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故此,笔者借本文进行教学经验分享,以期促进分层教学法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杨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Z1):123-124.

[2]欧阳兰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02):183.

[3]杨学欣,诸葛海荣.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 (05):82-83.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