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精神分裂症病因和治疗
2020-10-21张小钱
张小钱
【摘 要】精神分裂症是多巴胺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氯丙嗪经常会诱发其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给帕金森病患者注入过量多巴胺,病人就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并且,因为这一理论产生了一系列抗精神病药物,在几十年的治疗中治愈率提高不明显,那是否对其病因产生质疑?也许没有几千年前中国传统医学效果好。如牛角治疗精神病①,小柴胡和大黄②治疗精神病祖国医学都有记载。中医把精神方面问题分实证,虚证,杂证,过去用不同的食疗有一定效果,现在也被国外如:美国用针灸治疗精神病。那就对病因产生了质疑!再结合一些不能用多巴胺理论解释的临床现象,如果用祖国医学食疗(现在用氨基酸)理论解释,可能很多临床现象迎刃而解。气血失调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在张仲景《伤寒论》就有记载。用中华医学治疗一些疾病(精神分裂症),励志把中华医学传承下来,这是我这篇文章目的所在!
【关键词】新解;精神分裂症;病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258-01
我们知道五羟色胺这个最古老的血清素在体内最多,是保持我们头脑清醒的必要物质,五羟色胺使感觉神经元内cAMP水平升高,促进突触释放更多的谷氨酸。那谷氨酸是通过五羟色胺的作用保持我们思维或意识清晰的必要物质。只有哺乳动物才拥有新皮层,所有哺乳动物的额叶皮层都与运动有关,前额叶皮层和大脑几乎每一个相异功能的部位都有直接的相互连结,血液中断大多出现在前额叶,这就是前额叶皮层损伤或发育不全产生道德失认症(精神分裂症样症状),这也是精神发育迟滞越重产生道德失认症越重的原因!因为谷氨酸是调节新皮质和大脑其他大部分兴奋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主要神经递质。我们并没有可以测量细胞间突触究竟有多少神经递质的传导技术或怎么来传导!所以关于神经递质的失败学术基本上是猜测或臆想,并且真正研究大脑运行时,它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很大,因为本能反应往往是用很少很少的微秒来计算的!我们用的一些药物只能讲影响酪氨酸的含量而起作用,运动神经元同时接受由不同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的受体而产生兴奋性与抑制性信号,脑内最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是谷氨酸,抑制性神经递质是伽马氨基丁酸,许多镇静药如安定,巴比妥,酒精以及广义上的麻醉药等都能够与伽马氨基丁酸结合,通过受体的抑制功能而产生镇静效果。如急性酒精中毒幻觉妄想等都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现象十分相似!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或麻醉状态等情况下,它们的前额叶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伽马氨基丁酸作用),脑成像技术也证明这一点!
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精神分裂症是谷氨酸理论!
一,麻醉药发挥效应的机制:不断产生伽马氨基丁酸,抑制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具有的自由意志比正常人大为减弱(边缘系统增强),是因为他们的不能做有意识的理性决定(大脑皮层抑制)。所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和动机(酒精中毒,麻醉状态下等一样)是几乎所有精神病重要特征之一!
二,氯胺酮:抑制谷氨酸使病人失去意识,但是如果给正常人注射低剂量氯胺酮,正常人会产生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如果给精神病患者注射低剂量氯胺酮,会加重患者症状,使患者退回到发病时最严重状态!
三,迷幻剂:之所以产生精神分裂症样反应,是因为其阻断了五羟色胺在脑内发挥正常作用的结果,五羟色胺是保持头脑清醒的,它是褪黑素的前体,迷幻剂作用是由五羟色胺作用于额叶相关受体所致!
四,脑内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谷氨酸,最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是伽马氨基丁酸,许多镇静药如安定,巴比妥以及广义上的麻醉药等都能够与伽马氨基丁酸结合通过提高受體的抑制功能而产生镇静,那精神病是高谷氨酸理论的话,中医用食疗治疗精神病好转又为氨基酸理论提供了证据!
五,我们现在所用氯丙嗪和阿立哌唑这两种作用机制似乎完全相反的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还有锂盐治疗躁狂症和抑郁症这两个完全相反的临床像(如果用氨基酸理论和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可能更有说服力)。因为氯丙嗪或氯氮平等这些药物大多数以苯二氮卓类为母体而制成的。又如舒血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还有丹栀逍遥散对抑郁症疗效肯定,又为精神病是氨基酸的平衡出现了问题提供依据!
六,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和药物引起的精神症状,以及人在紧张,疲劳,酒精中毒后,做梦等出现的短暂的精神症状用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和伽马氨基丁酸等)作用快而神经调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乙酰胆碱等)作用慢。神经调质影响神经递质来解释可能更合理!现在药物治疗以阻断多巴胺,五羟色胺等神经调质为主!又为精神病是氨基酸理论提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湖南中医杂志》.
[2] 《偏方验方秘方完全实用手册》曹金洪主编,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