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40年国外森林旅游核心内容研究进展及启示

2020-10-21隋新玉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隋新玉

摘要:国外森林旅游起步较早,系统梳理研究成果有助于引导中国森林旅游管理及理论的深化。基于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77~2018年国外森林旅游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获得森林旅游研究的特征、关系网络及关键词知识图谱,总结出国外森林旅游研究的核心内容,即森林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及支付意愿、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与管理、森林旅游地旅游气候环境预测及基于GIS方法的旅游地空间地理分析、森林旅游效益、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

关键词:森林旅游;核心问题;CiteSpace;知识图谱;研究进展;启示

引言

国外森林旅游肇始于1872年美国黄石公园的建立,至20世纪40年代逐渐兴起[1]。1960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林业会议将森林游乐作为森林多目标经营的五大项目之一,成为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此各国积极进行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森林旅游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森林旅游的现实价值获得广泛认可,并成为森林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

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运用计量统计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国外森林旅游的相关研究进展,辨识国外森林旅游研究的前沿领域与热点核心问题,为国内森林旅游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启示及方向。

1材料与方法

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条件为:①以“forest tourism”or“forest travel”or “forest tour”or“forest traveling”or“forest* and tourism”or“forest tourism park”为标题;②不限制语种,文献类型限制为学术论文;③时间限制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在剔除书评、部分重复文章以及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条目后,最终得到文献150篇,发表时间跨度为1977~2018年。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选取的15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国外森林旅游研究的时空特征、网络关系、核心内容、研究热点及前沿。

2结果与分析

根据年度刊文量分析,国外森林旅游研究出现在1977年,在经过1982~1986连续五年发文量断点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较有持续性关注。国外森林旅游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①萌芽阶段(1977~1981年)②瓶颈阶段(1982~1993年)③起步阶段(1994~2004年)④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8年)。

从作者的共被引情况来看,当前被引頻次最多的作者是Tyrvainen L,被引频次达到10次。该作者主要注重对森林旅游景观质量的评估、森林旅游者的偏好与环境期望、优化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环境支付意愿以及森林景区潜在服务机制方面的研究,其分析芬兰国内外游客对加强森林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改善及提升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情况一文为最高被引文章,被引频次为23,为学者们对森林旅游者的研究起到了引领方向的作用。

文章利用关键词的聚类统计分析辨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的核心领域。通过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最终得到四个聚集领域(图1)。其中关键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旅游(tourism)、管理(management)、休闲娱乐(recreation)和生态旅游(ecotourism),并在此基础上,向自然旅游(nature-based tourism)、发展(development)、景观(landscape)、价值(value)、地理信息(GI)以及健康(health)拓展,说明对森林旅游研究涉及范围较广,属于多维度的综合研究。

3国外森林旅游研究热点分析

利用森林旅游关键词图谱以及高频关键词分析,结合对经典文献研读,总结出国外森林旅游的热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3.1森林旅游者出游动机及支付意愿研究

当前国外对于森林旅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游动机及支付意愿两个方面。研究游客的出游动机、态度及行为,以及森林环境对游客健康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森林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与管理。Tyrvainen(2014)等的研究表明,芬兰国内外游客均愿意为改善森林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及提升环境服务质量埋单,但国内外游客均不支持景区减少户外娱乐路线及碳的吸收,且国外游客的支付意愿远远高于国内游客[2]。

3.2利益相关者研究

国外对于森林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主要涉及森林所有者、当地居民、森林旅游者以及旅游企业家等,每一个相关利益者都是森林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利益性相关者的冲突、管理以及感知研究。

3.2.1利益相关者感知

Kuvan(2012)对土耳其塔利亚Belek森林公园当地居民和管理者的感知态度差异进行研究,发现在创造就业和提高收入方面,二者均持积极态度;但在环境和社会影响方面则存在分歧,管理者认为旅游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很小,而当地居民则认为旅游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在对周边林地利用的态度上,两种利益相关者所表现的差异最为明显,管理者支持旅游地的开发,当地居民希望保护旅游地不要受到旅游业开发的干扰,作者由此强调对“道德利益相关者”作用以及未来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3]。

3.2.2利益相关者冲突与管理

在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方面,Bakhtiari(2014)通过构建“游客行走距离”意愿模型来分析比较不同森林旅游者的边际旅行意愿和冲突。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方面,Matilainen(2014)对旅游企业家与私人森林所有者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当前的现状发现:森林所有者的感知会随着森林旅游业的风险水平变化而产生变化,并在最后提出了主动型管理策略、适应型管理策略、忽视型管理策略以及社区型管理策略的管理策略[4]。

3.3森林旅游环境测定

在此方面,主要为森林旅游气候环境预测及基于GIS等方法的森林旅游地的空间地理分析。Endler(2011)利用REMO模型模拟分析了德国西南部黑森林区域旅游气候潜力及气候对旅游活动产生的影响,Van Berkel(2014)从空间冲突、旅游基础设施以及遗产效应方面对影响森林旅游的地理空间因素特征研究,发现可达性与森林覆盖率以及地形的变化是造成森林旅游区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5]。

3.4森林旅游效益研究

森林旅游不仅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当地政府和社区提供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发现在区域层面上,德国国家森林公园为周边地域创造了经济收益,补偿了国家公园2/3的成本。在社会影响方面,Lundmark(2010)研究发现瑞典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地方就业[6]。

3.5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

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森林旅游被视为一种有利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而研究其发展与保护。基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角度,Rizio(2014)研究发现对于森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公共管理办法,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首先要实现对利益相关者及其相关的管理机构的有效管理,建立既能满足当地社区需要又能确保适当管理自然资源的新的管理机构,其次要引入支付机制,例如,对于非竞争性产品,引入补偿机制,对于既非竞争又可出口的产品,可以通过支付机制进行管理等[7]。

4.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WOS数据库的森林旅游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总结得到当前国外森林旅游研究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总体上缺乏量化统计方法的创新,在研究的热点上主要集中在对森林旅游者的支付意愿、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与管理,同时重视旅游气候变化对森林旅游地发展的影响、森林旅游效益、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研究。

4.2讨论与启示

目前,中外森林旅游的研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在研究逻辑上,国外采用“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思维逻辑,而中国则更多采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的逻辑思维。②在研究视角上,国外大多从空间地理、季节气候以及经济的视角展开研究,而国内的研究视角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较易受到政策导向性作用对森林旅游展开研究。③在研究热点上,国外主要集中在对森林旅游者的出游动机与支付意愿、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与管理、旅游气候环境预測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特征变化、森林旅游效益方面的研究,国内则注重森林旅游内涵、资源开发与保护、康养功能、旅游者、旅游效率与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的森林旅游研究在内涵与外延的深度上较之国外有相对的优势,但是整体上仍缺乏系统性,对景区管理与建设方面缺乏关注,对于森林旅游市场的营销、森林旅游教育等方面仍有待拓宽研究。综上分析,中国的森林旅游研究需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中国森林旅游的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童玲,李洪波.基于ISM模型的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影响要素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04):85-89.

[2]TYRVAINEN L, MANTYMAA E,etc.Demand for enhanced forest amenities in private lands: The case of the Ruka-Kuusamo tourism area, Finland[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14,47(SI):4-13.

[3]KUVAN Y, 2012, Conflict and agreement in stakeholder attitudes: residents' and hotel managers' views of tourism impacts and forest-related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V20, P571.

[4]MATILAINEN A, 2014, Nature-based tourism in private forests: Stakeholder management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entrepreneurs and forest owners?,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V35, P70.

[5]VAN BERKEL DB, 2014, Spatial analysis of land suitability, hot-tub cabins and forest tourism in Appalachian Ohio, Applied Geography,V54, P139.

[6]LUNDMARK LJT, 2010, National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Role for Employment in Tourism and Forest Sectors: a Swedish Case, Ecology and Society, V15, P10.

[7]RIZIO D, 2014, A Sustainable Tourism Paradigm: Opportunities and Limits for Forest Landscape Planning, Sustainability, V6, P2379.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