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0-10-21朱晓花
朱晓花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知识点众多。绘本能将课堂知识以图画线条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生动形象的优点,能很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绘本是小学数学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资源,阅读数学绘本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深刻认识绘本教学的优势,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设计绘本,充分发挥绘本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绘本;应用策略
儿童的思维,偏向于具体形象和表象。绘本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少但画面丰富,比纯文本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更能让儿童感受阅读的乐趣。特别是那种精美的绘本,不仅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走近绘本教学,探索其奥秘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数学绘本是将数学知识以图表线条的形式加以呈现的一种教学载体,比传统教材要生动有趣,而且学生容易理解。将数学绘本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数学情境,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关于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国内外有学者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史宁中教授在《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一书中介绍的小学数学30个核心课题为例,探讨如何找到合适的数学绘本、选择正确的阅读时间的方法,并通过“教师指导数学阅读”这一核心主题,探索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
二、深入绘本教学,探索绘本选择策略
数学绘本种类很多,要充分发挥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绘本材料。目前,市场上的数学绘本非常繁杂。面对良莠不齐的绘本,我们如何选择并构建出一个适合学生反复阅读、学习的系统?史宁中教授在《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一书中介绍了小学数学的30个核心主题,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笔者致力于寻找与核心主题相对应的数学绘本,并将其用于课堂实践。例如,《数是怎么来的?》是一本带有较多文字的绘本书,整本书的背景非常清晰,学生可以在课前独立阅读。此绘本带有阅读和理解两层意义。
三、绘本教学巧运用,学习效果得提高
绘本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让教师将其应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数学绘本可以运用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小学生提前熟悉教材;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运用于课后阅读,则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一)课前初读,熟悉课程
1.问题提出,反馈预学。在课前,学生们阅读了绘本,老师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数是怎么来的?请大家根据以前的知识和想象力,写下自己的想法。”学生基本上是从三个角度来回答的:(1)为什么要发明数?(2)数是谁发明的?(3)数是怎么发展的?学生可以直接从书中找到问题(1)(3)的答案。针对问题(2),教師可以抓住机会,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讨论这些数字在全球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
2.创设情境,深入研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受环境的影响很大。笔者结合《数是怎么来的?》,创设了一种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思维方法。
师(引导):数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假如你是原始人——(出示课件:情境1里有2头母牛,情境2里有2头奶牛和3只鸡,情境3里有22头奶牛和23只鸡。)
教师通过情境1,向学生渗透一对一的数学思想;通过情境2,将象征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脑海中;通过情境3,将位值制记数法的有关知识和优点渗透给学生。
3.交流感悟,提升理解。
(二)课中阅读,在辨析中感悟数学思想
一些与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密切相关的绘本,学生更容易掌握。其实,若绘本内容非常接近教科书的布局、编排,教师完全可以使用绘本代替教科书来进行教学。
1.课前调查,确定主题。如,教学“倍数2和5的特点”时,教师问学生:“你觉得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学生的反应很平淡。我假设:“教室的灯突然灭了,原来是顽皮的晶晶在不断地按开关。假如晶晶连续按 20下开关,灯是亮还是暗?”学生刚开始答不上来,我告诉他们可以结合奇数偶数原则来判断:假如灯泡刚开始是熄灭的,那么,晶晶按开关的次数为奇数的话,灯泡就会亮,晶晶按偶数次数则灯是熄灭状态。
2.课中阅读,完成预学。
3.集体反馈,分组辩论。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学生汇报和辩论的过程中,随机地解决问题,系统地梳理和有效改进。
(三)课后阅读并在探究中理解数学
数学绘本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但有些绘本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然后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阅读。
例如,在教学数学绘本《古罗马人的数学》时,我从生活场景的角度切入学习主题,引出罗马数字:“你知道罗马市政厅是哪一年建成的吗?罗马数字Ⅰ、Ⅱ、Ⅲ、Ⅳ、V到底表示多少呢?”为了了解学生们对罗马数字的熟悉程度,我在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进行了阅读调查。统计显示,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阅读,但是很难读懂罗马数字的写法规则,因为生活中用到罗马数字的场合并不是很多。为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和理解罗马数字的书写规则,同时渗透到数学文化的教学中,我对本课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初识罗马数字
(1)问题引入,联系生活。
(2)教师举例,初步感知。
(3)类比拓展,感受不同。
2.猜想推理,初识数字规则
(1)简单猜测,认识数Ⅴ。
(2)继续推理。
3.深入学习,补充数字规则
(1)了解规则1:按照最原始的罗马数字书写规则,9写成VIIII,但看起来太胖了。罗马人为了让它苗条一些,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Ⅳ和Ⅵ、Ⅸ和Ⅺ,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了解规则2:罗马数字中,相同的字母最多重复三次,但也有例外。例如,在早期的钟面上,表示4的符号是IIII而不是IV,这是因为IV和VI倒置在表盘上,很容易把孩子们弄糊涂。同时,IIII和VIII在另一侧的相同位置有4个字符,这是那个时代追求“对称美”的结果。当然,后来罗马人还是觉得“IIII”这种表示方法违反了规则,改成了“IV”。
(3)了解规则3:按数字顺序,从高到低,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12、13。
4.练习巩固,修正数字规则
(1)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15~20。
(2)用学具表示49和99,总结出规则4:同级单位才能相加减。
(3)对于罗马数字,你还想了解什么?
四、课后阅读,理解数学思想的悬念
一些绘本有一个“强大”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有一些悬念,这可能是意料之外的。能力强的老师可以根据绘本的结尾所留的悬念,自己创建新的故事进行教学。有些老师甚至可以用一本绘本创设出无数的故事,教完一整个学期的课程!
数学绘本生动有趣的教学特点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有力补充。数学绘本不仅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创造更直观的情境,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的特定形象思维与数学思维方法之间的桥梁。当数学被理解为一种文化时,它将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文系“‘论坛杯201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暨全国数学名师工作室论坛活动”获奖教师文章)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