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2020-10-21李严甄亚雷许艳凤
李严 甄亚雷 许艳凤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我国各职业院校重要工作。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双视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学中,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学效果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概念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到社会活动中的人才,所从事的岗位主要是企业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对岗位技术要求具有较高的针对性,所学知识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此类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目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类型[1]。
二、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国古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过: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其大意是说为师者,能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用自身的行为作出表率,用自己的行为作为最好的证明,尽管不说话也能被大家信服,其中也隐含了身教重于言教的深刻含义。学生将来要面对社会人才的竞争和企业的择优选择,只有加强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够在众多竞争这种脱颖而出。只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才能够带出品学兼有的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二)具有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教师的行为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具有较大影响。具有良好社交能力的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往和沟通,缓解学生学习中的紧张情绪,放松对教师的戒备之心,才能够做到不辞下问;相反,如果教师性格孤僻有少言寡语,一方面影响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师生的正常交流,进而带来沟通上的障碍。
(三)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双师型教学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面对多个学生,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不仅决定了自身学习效果的提高,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因此,在双师型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有较好的学习秩序;另外,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能站在管理高度上对实践知识进行分析,将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掌握。
(四)具备一定的经济素养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在知识面上进行扩展,教会学生站在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综合考量经济效益、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分配等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2]。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积极推行双师型教师准入制度
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准,就要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准入制度。双师型教师与其他教师要求有所不同,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不但能够做到教师的为人师表,还能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通过身体力行,给学生做出榜样;不但具有一线操作者的实战经验,还要具有管理者的思维高度。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需要优化教师的培养途径,一方面可以从企业中寻求德才兼备的员工,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可以将具有良好师风的教师派驻到企业中接受锻炼。培养出来的双师型教师要经过考核才能够正式上岗,要核发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提高双师型教师经济收入和福利水平,以此,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
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双师型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还要对学生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双师型教师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对双视型教师能力的直观验证。在双视型教师考核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和实践技能提高幅度进行中和考量,这样才能够将教学目标与考核挂钩,不但能够促进双视型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还能提高教师的责任感,进而促进双师型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学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双方均发挥出自己优势,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员工,因此,企业要重视对学生的培养,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企业要为学校教师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不仅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还要让教师接触到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让教师具有生产管理者和一线操作者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双师型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考核力度
当前科学技术在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升级,双师型教师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职业教育院校和合作企业要为教师学习和完善创造良好空间,建立起阶段性考核制度,以此,对教师起到有效激励作用。
(五)加强职业教育间的交流
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发展较晚,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早,发展程度普遍较高,在教学育人方面具有较多成型的经验,职业教学机构和企业要加大与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和技术交流,做到洋为中用,取长补短,以此,开拓我国双师型教育教学思路,提升教学理念,扩宽双师型教师视野,进而提高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3]。
结束语:
双师型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在我國各级职业院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对方双师型教师资格管理将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玲, 张桂春. 双元结构教师共同体: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锚地”[J]. 教育评论, 2017(4):8-12.
[2]王艳红. 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 2017(4):227-228.
[3]张利芳.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9(14).
作者简介
1.李严(1983.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学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影视视听语言研究。
2.甄亚雷(1985.2--),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教育、艺术创作研究
3.许艳凤(1986.1--),女,满族,河北沧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绘画创作及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