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业务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
2020-10-21俞国华
俞国华
摘 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大宗商品业务具有明显的风险性特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适用于大宗商品业务。在大宗商品业务内部审计中,应坚持风险为本原则,对交易对手风险、期现货风险和外汇风险等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审计。
关键词:大宗商品业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大宗商品业务具有交易结构复杂、交易对手良莠不齐、风险传染性极强的特点。近年来,大宗商品风险事件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大宗商品市场下行期,风险事件集中爆发,容易酿成系统性风险。对于大宗商品业务内部审计,应强调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应用,坚持风险为本原则,对交易对手风险、期现货风险和外汇风险等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审计。
一、交易对手风险的审计
交易对手风险是大宗商品业务的主要风险,绝大多数的大宗商品风险事件都源于交易对手信用违约。贸易企业应按照大宗商品业务管理规范,建立交易对手尽职调查制度、量化评级制度、授信制度、黑白名单管理制度、跟踪回访制度、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制度和应急处置制度等内控制度,形成与企业风险程度相适应的内控制度体系,实施前中后台岗位分离,充分发挥风险合规和内审内控的作用,形成内部制衡、运作有序的交易对手风险管理体系。
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客户资信调查不深入,客户资信情况掌握不够。合作之前调查不充分,没有对客户资产负债状况、征信情况和还款能力进行有效的调查与分析,盲目开展业务,事后才发现客户经营停滞、征信不良等恶性情况。二是客户准入标准不清,客户筛选机制存在瑕疵。对于非以钢铁为主业的交易对手,开展钢贸先款后货模式采购,实际交易对手只是一个融资平台,具有很高的预付款风险。三是针对低资信客户,未设定必要的保障措施。针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型贸易企业,在合作时未采取有效的擔保手段,使得预付款付出后,没有有效的追款手段。四是预付款超授信额度未经公司审批。业务员对客户授信不重视,相关职能部门授信控制不严,导致超过授信额度贸易的现象发生。五是客户动态监控不到位,异常经营未引起足够警觉。未能及时根据客户财务状况以及对方仓库货物的异动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完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严格客户准入标准,明确不同业务模式的客户资质要求。要重视并充分做好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分析,对于资信状况不佳、商务政策不合理的钢厂和市场贸易商审慎开展业务。二是优化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对预付款供应商重新进行评估与梳理,对钢厂供应商的生产线、生产设备、设备先进程度、生产成本及产能利用率、环保达标情况等进行多方位综合评价,尤其是要研究钢厂的吨钢投入、吨钢成本、吨钢现金流对其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研究各种类型钢厂在不同市场格局下竞争力的变动情况。三是综合分析客户特征,设定合理的业务模式。遵循“赊销可靠、担保覆盖、不控货就控钱、闭环运作”的原则,全面掌握客户需求和目的,深入分析客户业务是否可持续,合理设定业务模式。四是落实授信制度要求,不得超授信开展业务。业务中应遵循授信额度控制要求,确需长期增加授信额度的,应提交新增授信额度申请,并经公司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实施。五是规范客户走访和管理,加大业务过程跟踪管理力度。完善客户走访制度流程,明确重要客户的走访层级、频次和具体要求,加强业务的过程跟踪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客户生产经营状态,动态评估客户资信及风险,根据客户情况动态调整赊销或预付款额度。六是重视交易对手风险因素变化,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交易对手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分析客户在压力情况下的风险变化情况,定期评估担保物覆盖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若有客户风险暴露,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期现货风险的审计
期现货风险,即商品风险,是指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大宗商品带来的收益或损失。贸易企业普遍都有现货头寸和期货头寸,并开展期现结合业务操作,围绕基础现货,通过库存管理、基差交易、套利交易等方式捕捉市场机会。贸易企业应对期现货风险敞口设定限额管理政策,明确期现货管理策略和风险偏好,建立规范的期现货管理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加强期现货风险管理。
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未按制度要求进行规模总控和授信管理。未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对公司期货业务进行规模总控,未对业务单元的交易规模进行授信管理。二是场外期权业务操作规范性存在问题。将贸易公司作为交易对手,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场外期权的交易、资金、清算三项关键要素未能分离,资金安全性和交易安全性无保障,完全依赖于交易对手的信用和自律。三是存在交易与审批不符的裸露头寸。由于行情变动,未能按照审批的策略进行组合操作,存在境外单边期权裸露头寸,有敞口隐患。四是交易策略变更不审批。期权提前平仓未进行审批,事后不补办审批流程。五是保证金付款审批不到位。对外支付期货保证金时,通过财务系统的期货保证金付款申请与业务系统的业务审批不一致。
完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期现货头寸授信控制。明确公司层面的期现货头寸总控授信,并根据业务单元的业务规模和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设定业务单元的授信额度,以避免规模不当带来风险。二是规范场外期权业务操作,做好场外期权业务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研究,细化场外期权业务制度流程,设定有效的风控措施,合法合规地开展业务。三是严格落实期现货管理策略和业务流程。业务单元应严格公司期现货管理策略进行下单操作、平仓操作。四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及时预调微调期现货管理策略,并履行必要的审批流程。五是强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业务和财务的分离是不相容岗位控制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形成业务系统和财务公司的勾稽关系,确保业务审批流和财务支付流一致,防范支付结算操作风险。
三、外汇风险的审计
外汇风险是指企业的成本、利润、现金流或市场价值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潜在上涨或下落的风险。外汇汇率波动既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机会。贸易企业的外汇业务主要为外币融资、远期购汇、远期结汇、跨境套利和外汇期权等。近年来,外汇呈现宽幅震荡走势,波动性明显加大,需要贸易企业审慎设定外汇风险敞口,明确外汇管理策略和风险偏好,制定外汇业务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强外汇业务风险管理。
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外汇敞口金额较大,存在汇率波动风险。贸易企业可能存在锁汇比例较低、留有过大的外汇未锁汇敞口等问题。二是外汇业务流程审批不到位、不及时。远期结售汇可能存在先下单后补审批的情况,或者虽同一天审批和操作,但在具体时点上下单在前。三是未制定锁汇政策或未按规定锁汇,导致发生汇率亏损。在开展自营及代理进出口业务中,开立国际信用证时锁汇不及时、不坚决,后因汇率上涨锁汇成本高企,产生汇率亏损。四是锁汇台账记录不规范。锁汇业务相应台账数据登记不全,如未登记锁汇日期和实际结算情况等,无法跟踪反映锁汇的实际盈亏情况。五是未及时按照策略进行止损平仓操作。公司在业务开展之时已明确止损平仓策略,但实际业务中存在未严格执行止损平仓策略的情况。
完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外汇业务统筹管理。有条件的应专门设置汇率业务管理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定期对汇率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指导业务部门开展外汇操作,从整体层面对汇率业务进行统筹管理。二是优化外汇业务审批流程。在发起锁汇审批时,应将当时公司整体锁汇及盈亏情况、汇率走势判断和公司外汇交易策略进行详细说明,供决策人员参考,合理控制外汇敞口比例,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三是落实外汇业务内控要求。在外汇下单、结售汇、对冲和平仓等外汇业务交易中,应设置操作岗和复核岗,确保按照制度和方案执行,防范操作风险。四是规范锁汇业务台账记录。在代理业务中,应书面告知或提醒客户关注汇率波动风险及其对业务的影响程度,主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取得客户书面锁汇确认书。因锁汇产生的汇兑损益金额较大,相关部门应完善台账数据,及时跟踪记录锁汇及结算信息,以全面、准确反映锁汇及盈亏情况。五是明确止损平仓操作要求。严格按照政策进行止损平仓操作,在平仓操作中注意控制操作规模,分散交易到期日,在合适的时机完成止盈止损平仓操作,达到降低融资成本和控制汇率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亮飞.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大型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6(2):11-14.
[2]赵安川.基于风险控制的大宗商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5):16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