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家园共育途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2020-10-21邱洁莹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家园共育

邱洁莹

摘 要: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是十分重要的。但幼小衔接工作,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家园相互配合,双向沟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关键词:家园共育;科学衔接;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0-0016-02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因此,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同步進行。

1.调整作息时间,培养时间观念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如幼儿园规定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一般是在8:00—8:5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校规定学生必须7:50分前到校。幼儿园大班的集中教学活动时间是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学习、生活上时间的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生活规律的坡度”,怎样引导才能帮助孩子走好这个“坡度”,我们在与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对幼儿的作息时间作出适当地调整。

首先,调整幼儿每天来园的时间。为了使幼儿进入小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早晨要求孩子8点20分之前到园,同时结合大班孩子已认识过时钟的情况,在班级门口设置入园签到处,放置时钟、记录单和笔,孩子到达班级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照时钟上的时间,在记录单上记录下自己的来园时间。再通过比一比“我能准时到园”的活动,帮助孩子逐步形成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其次,提高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我们尽量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并多增加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孩子在这30分钟内能动手动脑,集中注意力;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及提供丰富材料,吸引孩子在较长的时间里专注地操作游戏。为他们在小学的课堂上能专心注意打好基础。同时要求家长引导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专注、坚持完成一件事情,如阅读、做手工等,逐步提高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

最后,家园配合共同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如,早晨几点起床、起床后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每天下午离园回到家里以后,要先做哪些事情,再做哪些事情。同时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合理地分配娱乐和学习时间,在让孩子看一些有益的少儿节目之余,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大约半个小时。在这一小段时间内,请家长放下手中的工作或事情,陪着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与孩子共同早睡早起,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证明天的充足的精力。

2.学习完成任务,培养责任意识

孩子在幼儿园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转化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加强观察与引导,布置了任务后坚持检查,坚持要求。如,班级的种植园地与自然角由每天的值日生负责管理,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新鲜感,出现粗心大意,忘记照料的现象。对此,我们在班级设立“小小督察员”,每天轮流检查、提醒值日生需完成的事项,在互相督促的同时激励他们自觉完成任务。对于图书角、玩具、学习用品的整理,我们不仅明确交代任务,且随时了解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以树立“小标兵”的形式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们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其次,幼儿园需家园共同配合完成的事项比较多,在中小班阶段,我们都是把通知写在小黑板上或是发布在家长微信群。进入大班后,我们改变通知形式,在离园前把需家园配合的事项口头告知孩子,让孩子回家后转达给家长听,比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听说新闻、天气预报、根据老师当天的活动完成一定的任务等,然后请家长根据幼儿的表述简单地记录在纸条上,于第二天让孩子带来幼儿园,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转述情况。这样的“作业” 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并准确转述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可以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信息,并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

此外,参与家务劳动也是培养责任感的良好途径。我们要求家长把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做培养家庭责任感的教育来进行。家长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让孩子明确任务,家长监督执行。如,帮忙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小手帕、小袜子;帮忙照顾老人;帮忙买一些小物品等。

做得好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欲望,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参与形式,给孩子提供了参与家庭建设的机会,在培养了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把任务意识的培养也落到了实处。

3.学会与人相处,提升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让孩子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一个良好途径。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孩子而言,面临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幼儿园里的10个小时里,老师一直都在身边照顾他们,而进入小学,老师更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因此,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不仅能够融洽与同龄人的关系,而且能够大胆地在老师、成人面前表现自己。

为了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更快乐地适应小学生活。首先,我们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健康、民主平等的交往环境。如幼儿园开展“大带小”“参观小学”等活动,让孩子们大胆地与不同年龄段的小伙伴交往;要求家长们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不管工作多繁忙,每天都争取抽一点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成为孩子的引领者和倾听者。其次,做为教师与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教给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如主动向家人、老师、同伴问好,道别;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缺点,学会欣赏别人;乐于与同伴合作,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能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困难告诉老师或家长,寻求大人的建议和帮助。最后,正确面对孩子的交往冲突。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冲突的时候,引导孩子“独自”去面对,解决问题,培养孩子勇于改错,能原谅别人的良好品质。

4.学会遵守规则,提高自控能力

《纲要》指出:“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并尊重他人。”幼儿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向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活动,这一转折要求幼儿具有更强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而活泼、好问、好动是幼儿园孩子固有的天性,他们很容易因外界事物的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因此,在小学刚开学的一段日子,总会出现各种各样令小学老师啼笑皆非的事情。为了避免种种现象的发生,在幼小接阶段,我们注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阅读绘本《大卫上学去》《迟到的理由》,让孩子清楚做为一名小学生,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要学习遵守并逐步适应学校、班级里的规矩。除此,我们还通过角色游戏里的主题“我是小学生”,先由老师扮演“小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告诉孩子要专心听课,不可以随意进出,起来走动;下课后是自由活动时间,应该抓紧时间去洗手间等。而接下来则由孩子们轮流来当“小学老师”,老师则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当小学生,并故意做一些不合理的事,看看“小老师”是如何处理的。角色互动游戏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小学生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时间,增强了孩子的自我约束及管理能力,学会自理、自立,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在家园配合工作上,我们建议家长以《弟子规》做为行为规范指导纲要,让孩子了解做人之生活规范,懂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应遵守哪些规则。不要盲目地顺从孩子的要求,在要求孩子完成某些事情时,可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让孩子对规则有切身感受,并逐步内化为自身行为。

5.樹立正确认知,学会解决问题

现在的幼儿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在家中一切的事都是以孩子为主体,遇到什么困难都是家长帮助其解决,因此,幼儿遇到问题无论大小事,总是经常以报告的形式让老师来帮忙。而幼儿面临的是即将进入小学,在小学的生活中,老师不是时时跟在身边,随时发生的事情,要求幼儿必需通过分析、商量等方法来自己解决。所以,在幼儿入小学前,我们把此作为重点来培养,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于幼儿间遇到的问题,我们总是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后找出解决的办法。当然,并不是抛出一句“你们自己去解决吧”,就一味不管了。如,当孩子遇到问题不能完成任务时,告诉他:老师相信你,上次比这更难的任务你都完成了,这点小事难不倒你!当在玩创造性游戏时,孩子们发生争执,笔者引导他们采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告诉孩子应自己解决问题时,我们还应注意观察,看看孩子到底是怎么做,问题解决了没有,在适当的时机教给他们一些解决的技巧和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尝试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单靠在幼儿园的培养就可以的,因为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和家人相处。因此,我们让家长放开手脚,做个“懒”父母,把解决问题的机会推给孩子。如,每次的春秋游活动都需要购买食物,在小班中班时,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直接帮孩子到商店购买,孩子坐享其成。但到了大班,笔者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商店,给他们适当的零花钱,让他们自由地去选择、购买食品。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各种问题。

家园共育,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是大班孩子即将步入小学开始顺利生活的前期准备工作。做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共同帮助孩子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整好心态,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家园共育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当前幼儿环境教育策略探研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