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0-10-21胡颖胡婷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

胡颖 胡婷婷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快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重要基础学科,在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优势,并针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简化学习难度,提升学生思维发展能力优势显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有利于帮助教师将语文知识点系统的展现给学生,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更好的掌握及运用语文知识与技能。同时,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

小学生本身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学习抽象理论,缺乏思维引导,反而会制约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实现知识的可视化,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结合相应的图形符号将知识与知识的联系描述出来。同时,在思维导图中,还可以运用不同的图形、线条以及颜色,进行知识的分类、分级。这样一来,在思维导图中所呈现出的知识点更加的形象化、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且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形成具象化的知识图形,使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促进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知识主题为核心,形成知识框架的图式工具。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思维发展中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还处在初级阶段,通常在语文课文学习中,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来想象文本的内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简历思维导图。而学会建立思维导图,必然要具有在文本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并且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建立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其进行分类、分级。长期训练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一定会得到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三)保持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小学生天然的好奇心正处于最浓烈的阶段,对新事物的探索心也较强。在学习中,小学生也更愿意主动的探索知识。但是,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导致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处于被动地位,或者是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引导,从而导致小学生知识探索兴趣逐渐丧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持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既可以对其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在思维导图构建中,学生会感觉像根据知识绘制各种有意思的图画,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知识探索兴趣的持续性,进而提升学生思维发展以及学习能力,在知识不断积累与探索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实施框架,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

(一)在课前导入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课前导入环节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整篇课文的把控能力。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结构,提取课文关键词,并将其用不通标识标记下来;根据关键词找出局部相关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当主干成型后,再添加支干丰富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根据完成的思维导图,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进行重点学习理解。

例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一年级《乌鸦喝水》教学时,第一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浏览预习,引导学生画出“喝水”的主干;第二步,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乌鸦、口渴、瓶子、着急”等关键词,添加到思维导图支干中;第三步,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添加支干信息,丰富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控,简化学习难度,并且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解析,很容易造成学生不能前后文联系,影响阅读教学效率。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根据文章结构及脉络构建清晰的思维导图,然后将文章知识点补充到思维导图当中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学生对阅读文章整体与局部的掌握,更好的分析文章。同时,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通过自主思考,有效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观潮》一课教学时,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出“观潮”是文章主干;然后根据时间顺序,学生就可以发现观潮前、观潮中、观潮后是支干。这样一来,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完成,然后再根据课文,可以丰富观潮前的景观、时间、地点、事件;观潮中的听觉、视觉;观潮后的浪头、余波、江面、江水。通过思维导图,文章内容变得一目了然,学生对文章的局部与整体的掌握更清晰,便于理解与分析文章。

(三)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思路、发散思维、构建大纲,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在写作前可以根据围绕写作核心构建主干和分支,然后逐步向外延伸,有目的的搜集材料和素材,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活跃。

例如,在进行“猜猜他是谁”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创建写作思维导图。将“他”作为主干,外貌、性格、爱好作为支干,然后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他”,描写“他”的眼睛、鼻子、嘴等外貌特征;看书、听歌等爱好;内向或外向的性格。根据清晰的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学生写作难度大大降低。

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加强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洋.解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學教育),2020(02):46.

[2]  张芸.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名师在线,2019(25):31-32.

[3]  冯少芳.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57.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