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本土资源的应用研究

2020-10-21周天贤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本土资源语文教学小学

周天贤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逐渐显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全国各地都有着当地特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极强的资源意识,站在客观角度对本地、本校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使现有资源得到有效应用,潜在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作为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生活基础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融合的重要意义,对本土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进而真正实现复归语文教育本土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本土资源

对于学生而言,本土文化是丰富多彩、灵动亲切的。一般而言,本土资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方式有文献、考察、访问三种形式,资源利用有课文、课堂探究、实验体验式等多种方式。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其地区文化对于其人格素养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本土资源为指导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本土资源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本土资源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學习兴趣

从心理角度来看,人们对于身边的事关注度较高,也更容易被身边事吸引,而小学生更是如此。在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本地历史典故、自然人文、知名人物等进行适当练习,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仅是要给学生呈现学科知识,更侧重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的探索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促进教师语文课程资源观念的改变。

随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促使语文教师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1]。只有当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本土资源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挖掘,提高学生对本土资源的认识

语文教师应加强丰富课程资源意识,有意识地拓展课程范畴,必须明白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来源。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因地制宜,利用已经开发的本土资源,让其进入到教学过程中,避免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

首先应挖掘本土资源,如时令童诗童谣、传说故事、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开辟广阔的天空。其次要善于利用搜集的本土资源,整理编辑成校本教材,经过加工、创造,使之成为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的课程资源。在对校本课程开发时,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经验并及时推广。如根据年段特点,以本土资源为生活基础和训练素材,融合阅读、交际、说话、写话、习作于校本课教材之中,集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校外拓展,激发对本土文化的兴趣

永州市有着源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部分就是本土文化。作为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竭尽所能帮助学生整合本土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进而有效拓宽学生个人视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兴趣爱好。

1.参观风景名胜,搜集传说故事

家乡的风景名胜,往往吸引着古今中外的名人前来观光游览,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本土说故事。教师应创设条件,组织游览家乡名胜,带领学生有目的地搜集体现家乡文化特色本土的传说故事。这样,学生既能游山玩水,又加深了对家乡风景名胜的了解。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以陈树湘纪念馆为代表的革命红色基因保护传承基地、参观“浯溪公园”并为学生讲解当时忠诚的革命战士陶铸同志是如何受到迫害而坚强不屈的,帮助学生们感受红色革命精神,收集相关传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除此之外,走亲访友,搜集趣味对联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教师在新春佳节时,可以让学生分析、观察各家各户的对联形式,了解不同对联中的美好愿望,并让学生尝试自己拟定对联,将自己的美好愿望体现在对联中。

2.民间采风,积累时令童诗童谣、方言俗语时令童诗童谣、方言俗语,用朴实、通俗的本土语言反映生活与生产的场景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永州地区的“拜年拜年,屁股朝天,不要粑粑要卦钱”这些俗语与传统文化等内容息息相关,是老百姓祖祖本土辈辈经验的沉淀,不仅文字精练、形象生动,还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丫头丫头,嫁到车头,脚盆洗脸,卦耙梳头”道出了永州地区独特的语言风格。积累家乡童谣、本土俗语,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家乡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亦可品味家乡语言的独特魅力。

3、课堂渗透,将本土文化融入教学

将本士民俗文化引进课堂,引导学生热爱家本土地,领悟本土风情,培育本土情节,已本土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渗透并弘扬本土文化更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语文课上将本土文化和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学习,适时、适度地把本土历史与文化本土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生活即语文”本土的窗口,并将本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中,促使他们注意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精髓,认识到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认识脚下的这片故乡的土地,感受脚下的这方本土故乡的文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

其次,在习作中展现本土文化。多数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是因为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本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收集,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现。家乡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对联谚语等,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平时多观察、多积累,都能成为习作的好素材。鼓励学生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参加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感受各个民族独特风俗习惯,留意场面的气氛变化,观察人物的举止情态,同时,教师可结合实际帮助学生运用一些表达技巧和手法,提高写话和习作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知识传授、民族精神传达的重要使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本土资源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本土文化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较好民族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刘彩燕.本土文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苏州通安文化为例[J].汉字文化,2019(19):122+153.

[2]  金江运.让本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48.

猜你喜欢

本土资源语文教学小学
依托本土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有效借力本土资源 创设幼儿游戏环境
浅谈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走廊环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