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展对机械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分析
2020-10-21霍建勋
霍建勋
摘 要:机械教学改革是现代机械教育顺应行业发展要求和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而必须迈出的一步。在改革过程中,许多高校遇到了较大阻力,这与其一直以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机械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内涵,分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展对机械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化下机械教学改革的要点。
关键词:机械教学;产学研;教学改革
一、产学研一体化概述
产学研一体化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探索出的一种生产、科研、教育三种不同社会分工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发展模式,属于技术创新领域上、中、下游之间的对接与耦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具体运作模式是将科研成果用过生产转化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现实产品,以获得经济利益,然后再将之投入到科研中,推动科研领域开发出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此循环,不断提升社会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而在此过程中,生产与科研都可以对教育产生促进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生产与科研的实践平台,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可以说,产学研一体化有助于形成三种社会分工与资源有效整合、不断循环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产学研一体化对机械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现代社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机械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这就对现代高校的机械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然而机械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实践,不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够具备机械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且随着机械行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机械教学必须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脚步进行改革创新,进行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但由于高校与外界联系较少,所以其改革具有较大难度。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展,恰恰为机械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对其改革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首先,产学研一体化能够推动机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产学研一体化对机械教学改革最直接的推动体现在其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优化上。这是因为产学研一体化中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参与都为机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教学平台,教学机构可以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重新构建自身实践教学中的相关理论体系,并结合校外实践平台重新组织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企业、科研机构中加强理论实践,获得更良好地实践教学效果。此外,机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实践教学师资、实践设备方面也具有一定要求,这在以往实践教学中一直是一块短板,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企业能够帮助解决设备问题,同时企业与科研机构都能帮助解决师资问题,这对于机械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也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产学研一体化能够促进机械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机械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所以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都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一直以来教学机构教学上的孤立状态使得教师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但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对行业发展的把握存在滞后性。这一情况通过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得到了有效解决。一方面,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训的同时,其自身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增进对机械行业科研动态的了解,并不断通过科技创新丰富自身专业理论,这对于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再次,产学研一体化能够帮助高校解决机械教学改革经费问题。教学改革同样对经费有着一定的需求,如教材的编撰、教学设备更新换代、实践教学耗材等,都需要经费支持。如果单纯依靠高校来予以保障,由于高校需要改革的学科并不只有机械专业,所以必然存在一定困难。而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教师通过与校外实践平台的联系可以了解机械生产发展情况、市场需求以及生产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然后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或开劈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承接企业一些生产任务,如此就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创造一定经济利益,帮助解决教学改革经费问题。同时,高校在进行产品设计与科研创新时也可以争取一定课题项目经费,从而为教学改革创造更有利条件。
最后,产学研一体化有助于促进机械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调整优化。机械教学改革是以满足新时期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所以其改革不能盲目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到更多行业动态,从而更加清楚现代企业对机械人才专业能力、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的要求,这对于机械教学改革中及时准确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的正确又反过来为企业和科研输送更多高素质机械人才,这无异于形成了行业内的一种良性发展机制。
三、产学研一体化开展中机械教学改革要点
(一)教学改革应注重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
目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中机械教学改革虽然多有与企业的合作,但也往往仅局限于校外实践平台的共建上。企業在具体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并不深,这就导致教学改革虽然希望企业为实践教学提供助力,但企业并未深入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主体仍为高校。这就使企业的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机械教学改革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未来改革中高校应更多听取企业意见,积极与企业进行交流,使企业能够更多参与到机械教学改革优化中,从而使两者能够通力合作,促进机械教学改革向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改革应注重与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
现代社会发展十分重视创新驱动,所以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成为时代主流。对此,机械教学改革也应围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来进行。在这一方面,产学研一体化中科研机构的参与往往能够起到积极作用。高校结合科研创新需求对机械课程进行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创新能力上得到发展。然而当前改革中科研机构的创新性工作并未有效渗透到教学中,高校对科研力量的运用不足,从而使其改革并未在创新培养上有突破性进展。因此,未来改革中必须要重视科研创新内容在教学中的渗透,积极将科研机构的项目、科研案例等引入到教学中,以使机械教学中的创新性内容不断增加。
(三)教学改革应注重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
高校作为机械教学的主体,其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最终结果。因此,机械教学改革还必须注重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一直以来,机械教学工作更多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理念上以学科掌握为目标。但新时期机械人才教育更强调其综合素质,尤其在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有着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在改革时转变教育理念,以“树德立人”为根本理念宗旨,更多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培养出真正对社会、对机械行业发展有益的高素质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产学研一体化对机械教学改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在实际改革中还需要高校真正把握产学研一体化的精髓,加强对一体化发展中各种资源的运用,并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如此方能切实提升改革质量,促进机械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巍.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研究[C].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172.
[2] 李雪萍.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机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2):198-200.
[3] 孙玉新.产学研结合的机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8):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