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研究
2020-10-21向东梅
向东梅
摘要:新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的社会思潮也不断进入中国,各种社会思潮靡然成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选择等产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对巩固和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所谓社会思潮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反映不同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各种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1]从社会思潮的演进、传播过程中,可以看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人民思想意识的变化以及国家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的态度。
一、当前中国的社会思潮及其特点
国家越发展,社会越发达,中外交流越频繁,多元社会思潮的出现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实。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各方面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不断得以巩固和加强,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现状,行为选择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一)当今中国的社会思潮
当前我国流行的社会思潮有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精神等主流思潮;也有不断演化的现代政治思想——新自由主义、批判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左派、“第三条道路”、生态社会主义等非主流思潮。这些层见叠出的社会思潮几乎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等层面。
(二)当今中国社会思潮的特点
1、生命周期长短不一
社会思潮种类繁多,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科学的、积极的社会思潮,有利于推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创新和丰富思想文化,为社会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历程表明,正确的指导思想将推动社会朝着有利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着中国人民追寻更好的幸福生活。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的社会思潮,不仅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且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还具有朝气蓬勃、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舛误、消极的社会思潮,会误导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破坏社会秩序的稳定,甚至拖慢社会文明的脚步。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社会思潮,都有它产生的历史根源,若其不能正视历史发展潮流,不为普罗大众所接受,无法推动社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必将走向灭亡。
2、主流思想地位加强
社会思潮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种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在社会潮流中的综合表现形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的政治运动、历史事件对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传播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鸦片战争使得西学东渐局面的逐步形成、维新运动的改良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催生了新思潮,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让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1992年的南方谈话明确提出了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改革开放社会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也更加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念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决心。
3、网络快餐文化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阵地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网络快餐文化的飞速发展提供衍生地。网络快餐文化传播平台多样、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其本身所具有的“快”、“新”的特点与现代年轻人有限的时间、快节奏的生活形成“吃”快餐的特点不谋而合。在网络快餐文化的背景下,学生逐渐丢失自主探究的动力和自主选择信息的能力,青少年容易根据自身的认识将某些社会思潮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相比较,或混淆相关概念形成自己错误认识,并在网络上宣扬自己的观点。网络快餐文化的快捷性使各类社会思潮传播方式多样化,借助网络平台以文字、视频、漫画等 “贴近”人民的宣传方式和内容渗透他们的价值观,满足普通群众的猎奇心理和网络消费需求,从而加强价值观的渗透。
二、一般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否定不完美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一般社会思潮不仅在社会上地位不同,社会价值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共存现状使得发生冲突、矛盾难于避免的。
(一)价值认同存在差异
多元化社会,获取利益是不同群体、个人的追求目标,利益趋向诱使不同的利益群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形成别具一格的价值观念,价值选择也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价值认同是一定价值主体对某一种价值观念的共同认可、接受和追求,并在实践活动中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以规范交往行为。[3]一般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不同、社会立场不同、价值追求存在差异,价值认同也会根据利益立场的不同而不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每个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4]一般社会思潮因其自身派别林立,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认同存在巨大差异。如与唯物史观相悖的普世价值,一意孤行坚持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人类文明成果归功于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认知”为旗号,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等观念都体现了各路社会思潮价值认同存在巨大差异。
(二)价值主体多样化
价值主体呈现出的现象是一元性与多元性交叉互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维持社会基本团结、凝聚社会力量、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起着核心和灵魂作用的价值观念。[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人,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资本主义等其他意识形态的首要标准和中国特色的体现。一般社会思潮的价值主体是以一定的阶级、社会集体为主要领导者,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和价值观渗透为主要目标,价值主体具有多样性。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披着“重新认知”的外衣,打着学术的旗号,宣扬着错误的价值观念;倡导经济自由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举不胜数,如伦敦学派、供给学派等,坚持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吹捧全球资本化;民族主义种类更是多不胜数,种族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公民民主主义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以满足自我需求和扩张渗透范围为主要目的,体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影响结果具有现实性
新时代的开启,对外交流愈加频繁,西方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行为方式也不断被一些人接纳。一般社会思潮在社会各界竞相争夺话语权,企图霸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社会安定是国家能够繁荣发展的稳定前提,道德建设要与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相一致。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多变性对我国人民的道德建设、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西方霸权主义的推行动作在近些年越来越明显,不同的社会思潮宣扬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观念之间相互碰撞过于激烈就会引起混乱,这对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威胁。人民健康的价值观念一旦受到腐蚀,就会产生道德失范,非道德因素就会疯长迎合某些追求极致物欲的想法,最终出现道德危机,人与人彼此猜测,人心惶惶,威胁社会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
社会思潮价值认同的差异性和价值主体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明辨社会思潮,重视对时代新人的培养、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模式,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行为方式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
(一)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
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6]我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历程表明,找准前进方向,推进社会发展并非易事。只有符合本国发展实际的社会思潮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才能在中国这片沃土之中茁壮成长,才能不随波逐流,无所依靠。正是因为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东欧政权频繁更迭,指导思想可谓异彩纷呈,最后走上解体的刑场。除此之外,“颜色革命”也给我们敲响警钟,只有思想上保持清醒、政治立场正确且坚定,才能不让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成为头口常话而没有实际作用。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做出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成功的重要武器,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是当前我国取得全方位成就的重要力量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地位的理论基础。
(二)坚持辨别与引导相结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7]改革开放和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给与了多元社会思潮在我国发展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社会思潮放任自由、不加管控。我们应该坚持不忘源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态度,坚持继续开放、合作共赢的立场,将社会思潮与我国实际相联系,达成价值共识。
先进的社会思潮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消极的社会思潮则会扰乱人们的思想认识,影响社会安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我们要分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性质,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同时,对一般社会思潮要加强引导和管理,提高辨别能力和防御能力,将非主流社会思潮中的积极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引导到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渠道中去,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三)重视对时代新人的培养
新时代的青年承担着建设伟大祖国、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是同新时代共同奋进的新一代主力军。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8]加强对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青年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对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的辨别能力,坚决抵制腐朽、落后的社会思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热爱祖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坚持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明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与负面成分,捍卫主流思想的地位。我们应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关心,形成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我们要承担起建设更好新时代的责任,在主流社会思潮的引领下,发挥时代新人的建设力和影响力更好推进新时代的发展。
(四)新媒体技术传播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分别提出了要求,对于具体内涵的解读人们并不怎么了解,特别是青少年和农村地区,大多数仅局限于字面意思。若新时代信息传播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传播平台管理涣散,容易使人们产生疲倦,使得接受度过低。采用多元化的传播方式,避免出现过多的理论化、口号化、假大空现象,依托新媒体,创新艺术文化传播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老百姓日常接触的休闲娱乐活动中去,使人们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可以通过反面典型教育,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当然,也要坚持传播方式新旧结合,比如课堂教育、期刊报纸传播结合新媒体技术,建设传播新阵地。当然,也要注意不良信息的入侵,引导群众辩证看待所接触到的信息,降低新媒体传播中引起的负面影响,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的稳步发展和建设。
习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实、落小、落细上下功夫”。[9]重点关注文化教育、政策常态宣传、日常习惯养成等方面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的日常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人们群众认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日常行为价值准则,能为人们所自觉接纳,凸显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赵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1):36-41.
[2] [5]谢晓娟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5、125.
[3]陶蕾韬.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价值认同[C].北京交通大学,2015.
[4]韩振峰.治国理政的传统文化特色[EB/OL].中国共产党新网,2017-02-28.
[6]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
[7]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8] 传承五四薪火 激扬青春力量[EB/OL].人民网,2019-05-04.
[9]韩海涛.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J].半月谈2014,(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