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中的借鉴

2020-10-21彭思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比较研究

彭思

摘要:本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我国音乐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比较分析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思想与《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学理念的共性,对课程标准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新音乐课程标准认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基于音乐艺术与人类情感、精神及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密切联系,高中音乐课程具有素质教育的大众性与普及性,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原有的音乐范畴多元化以及强调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标准,关注美育的功能以及情感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情感,同时,强调在普通高中实施开展音乐教育时更加关注课程选择、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这对在普通高中开展音乐课堂更具有针对性,目标维度更具体。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

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今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全面实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 我们不难发现奥尔夫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注重学生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倡导人文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因此, 我们今天重温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 对新的一轮音乐教育领域的改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音乐课程标准的共性进行探究, 以期为《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更多挖掘和唤起学生潜能的思维方式和素材。

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特点的共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一脉相承,同时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一)重视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注重从音乐元素入手进行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课例都有其明确的音乐元素的教学目标,加入新的音乐元素与表现手段,使教育内容不断丰富。音乐教育不能脱离音乐元素,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游戏化,但最终的教学目标却都是落在一个或几个音乐元素上。因此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元素性”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强调即兴性、创造性,开发学生潜能

音乐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不在课堂中拘束学生的想象力,利用有趣的活动、内容和情境,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即兴性创造的音乐艺术氛围,并鼓勵学生大胆地用音乐的变化去表现自己。

即兴创作是奥尔夫教学中的重要理念,贯穿在每个音乐元素学习中,包括节奏的即兴、旋律的即兴等等,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奥尔夫认为即兴的运用会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即兴环节可视具体的教学进程而确立,实施过程既灵活又有趣。即兴是充分自由展示空间,在环境的刺激和技能技巧的支持下产生的。在这里,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

(三)鼓励参与音乐实践

在音乐课程包括的各模块的教学中,教学目标需通过演唱、演奏、聆听、编创及综合艺术活动等实践活动来实现。如果仅通过教师文字讲解、传授和师范来接受教育,学生缺乏体验难以真正理解。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并接受音乐教育,通过合奏、合唱、歌舞表演、戏剧表演以及与其他领域知识的渗透来培养综合能力。

奥尔夫教学和传统音乐教育不同的是,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是表演者、参与者,几乎每一个课例都有编创活动,每个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带来创作的欣喜感。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切实落实音乐实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

(四)多样化课程选择,满足个性化发展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将课程内容分成两部分,即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须课程。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课程具有基础课性质。每个必修模块均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六个模块,课程内容分别以艺术表演时间和音乐基础知识深化为主,旨在提升学生音乐表现能力。这样的课程设计便于更多学生参加音乐实践和组织教学,有利于依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不同层次水平,灵活组织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采用综合形式,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机会,即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两条主线来变化进行的;一条是不断增加和变换音乐元素,如拍子、节奏、调式、和声等;另一条是通过唱、奏、朗诵、律动、朗诵、舞蹈等实践方式的参与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往往会综合运用语言、乐器、歌唱、舞蹈、美术等,将音乐学习技能和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五)多源性的教材,注重传播民族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了音乐教育的民族性,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教学中尤其强调学生熟知我国的经典音乐作品,建立对民族艺术文化的自信感。学生通过亲身对“本土”音乐的学习,更了解和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我国的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丰富多彩,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本校和本班学生的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地使用选用教材或者教材以外的优秀民间民族音乐,促进学生发展。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没有国界,任何国家、民族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各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奥尔夫音乐教材的学习,更注重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借鉴。课堂上的歌谣、音乐、舞蹈和游戏可以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向学生传播者丰富的、多元的、包容的音乐文化。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音乐教学,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当中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会存在盲目应用的客观或主观问题。每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的尝试与引用、借鉴都可能会存在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要成为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积极进取,努力前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载体丰富多样,要求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去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有选择性地吸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更加适合、有效的歌唱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从而有效地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完善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昧照抄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具体学情为依据,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个性化的有选择性、有创造性地借鉴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比较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